玄奘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终于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大雁塔山门“大雄宝殿”两侧圆柱上的对联恰恰就涵盖了玄奘大师的盖世佛功:
法海仰奘公西土亦称大遍觉
宗学宏唯识此地堪比那烂陀
佛教对联,皆为树大法幢、演扬妙法、利乐有情、超凡入圣之标指,犹如离苦得乐之船桨筏驭,非人间粗俗之对联所能比喻。
西安大慈恩寺本来就是玄奘法师弘扬宣教大乘佛法的大本营,加之后来玄奘西游十七年取经返回,修建大雁塔,译藏真经,名气日益大增,使大慈恩寺遂成为我国西北最大的名寺,佛国香火鼎盛,名噪一方。有联为证:
圣地自西来竹杖回春特开千载梵境
妙法传东土慈云重荫广被万劫众生
还有“大遍觉”,是玄奘法师圆寂后,唐高宗赐的谥号。大遍觉堂是为纪念玄奘特地建修的纪念堂,堂外四根圆柱上的楹联颇有深意,可供网友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