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从三国蜀汉时期,就有了“营门口”这个地名。这一名字的得来,与诸葛亮有关。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鞠躬尽瘁,为蜀效力,先夺荆州,次取四川,并打算两路北伐,一举统一天下。然而,还未等到北伐中原,刘备便在白帝城去世了,忠心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继续北伐。
要打仗,战士和马匹都离不开粮食。然而,刘备死后,蜀国国力削弱,蜀汉之地经济也不发达,当地百姓仅能维持自己温饱,哪来粮草上交!于是,诸葛亮决定屯兵耕战。当时,成都西郊一带有一片荒野,经过实地考察后,诸葛亮选中这里作为屯兵耕战之地。
随着一声令下,大批军队便在这片荒地上安营扎寨,种起粮食。然而,根据《三国志》记载,由于此地常常闹洪灾,为了防洪,诸葛亮又提出在郫江西向北段修建长堤。九里长堤完工,荒地变为良田,年年丰收,军饷充足。
原本的荒野,成为了军队的基地,由诸葛亮坐镇指挥耕战的中军大营帐也设于此,军营弥补,战车云集,粮草通过这里,运到前方,解决了战士们的吃饭问题。“营门口”这一名字便这样诞生了并流传下来。
朋友们,关于成都的小故事,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成都故事欢迎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