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位于海陵岛十里银滩风景区西面,背山面海,风光宜人,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2009年11月基本完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博物馆主体工程由五大"关联舱体"组成,水晶宫是五大"关联舱体"中最大的一个舱体,"南海I号"宋代沉船就是安放在水晶宫里,其水深12米,水质、温度及其环境都模拟沉船当时所在的海底环境参数人工合成建设。2007年12月23日,"南海I号"整体打捞出水,2007年12月28日顺利进馆。博物馆建设创意紧扣海的主题,而且功能、结构、形式、文化内涵高度统一。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I号"宋代沉船1987年被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距阳江市海陵岛30多海里的海区意外发现。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 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 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 。(文字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