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徳经 第十三章》解引
先解释两组词:宠与辱,就是得宠和失宠。贵与爱,是贵己和爱人,是被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区别。 这样本文理解起来就方便多了。 得宠与失宠,都会让人恐惧不安。重视这种宠辱得失,就要检视自身(行为准则和问题根源)。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受宠是卑下的,当你觉得自己被保护、被抬爱才叫受宠,所以非常在意,于是得到和失去都会感到不安。为什么说重视这种宠辱得失就要检视自身呢?因为由于得宠和失宠所造成的影响和祸患,最终都要落到自己身上。如果不会落到自己身上(这里说的是如果没有自己这个身体),那就不会有什么恐惧或不安了。 注意老子这里没有唱高调,没有说忘乎其身宠辱皆忘之类的话。他说话做事都站在低位,认为君子和圣人就应该随时观照自身,应贵其身、爱及人。所以接下来两句话就是:用尊重自己的标准去对待天下人,天下人都尊重你,爱自己的方法去爱别人,别人也一定会信任你。换句话说叫你想要别人怎么尊重你你就得怎样去尊重别人。你想要别人信任你你就得先对别人关爱。 推己及人。这也是道的法则,近于佛教的"出爱者返爱,福往者福归"。 显然,老子不光只是讲一番道理,他主要是提要求,对谁呢?当然是对君子提要求。要贵其身,知荣辱,惠及人,予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