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回 粮食问题改革争论激烈,第一把火不好烧啊?
新集是一个古色古香城镇,镇内的建筑大都是徽派的建筑,白墙黑瓦大院深深。特委给老阿安排的是一个当地大户的宅子。警卫和厨师也已经安排到位,这里的生活比起刚进苏区的张家大湾已经是好的太多了。
清晨老阿同志睡不着,起来之后溜到新集的街上面转了转,市面上泠泠清清,稀稀拉拉的有记个买蔬菜的农民,老阿跟一个老农的模样的人咵天,问生意怎么样?老农回答说:生意不好做啊。就是田里有一点小菜,赶早来集市来换一点灯油。老农听老阿说话不是当地人。就问您家是那块家的呢?老阿说:做生意的来看看。老阿问老农这里怎么没有看见粮食卖?老农一听说粮食两个字,眼睛咕溜溜的转了几圈,看了看周边才甩(说),您家不是我们这块几的,您家不晓得,现在正是春荒冇得粮食卖,就是有人家也不卖。说完就再也不理老阿了。
老阿转回去之后想,看来的粮食的问题不简单啊?早饭之后老阿正式开始了苏区的办公,特委和特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都集合到了特委院子的会议室里面,这里面还正正规规的有一张条桌,已经苏区的最好的办公室了。大家落座之后,老阿同志讲了进入的苏区的高桥区和七里坪地区的情况,说倒了当前的春荒的粮食情况,也谈到了苏区的打土豪的以来,产生了一系列的后遗症。
老阿同志建议,第一将粮食问题列入苏区发展的大问题,政府要改变苏区经济的发展的方式,要有正常的税收方式代替打土豪方式,第三要大力开展替代大米主粮瓜菜杂粮的生产运动,让苏区的百姓有饭吃。第三要大力将苏区的山区特产卖到白区,换回苏区的急需的粮食、医药、布匹,活跃苏区的经济。苏区的列宁经济局要在这方面。
老阿的话一说完,就像一个炸弹丢到了水坑里面,立马四处开花。老干部们分成了二派不同的意见,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在当时党内的民互生活还是很正常的,不管你当多大的官,有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想法都会表达出来。最后表决的时候,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了不管你有没有意见都要坚决的执行。有不通意见可以保留。
同意新政的领导说:苏区的发展依靠打土豪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的阶段,老苏区的周边基本没有什么土豪打了,打土豪造成了苏区和白区的一般民众紧张对持,苏区和白区之间的经济往来的断绝。苏区的盛产的茶叶卖不出去,工业产品不能进来。严重的阻碍了苏区的经济发展。
目前的新集的粮食紧张,但是粮食的价格非常低,还出现了新集的粮食外流的情况。苏区和白区很多地方都是犬牙交错,两边的百姓都是亲戚。支持的老阿同志的粮食政策,活跃苏区的经济贸易,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对于建立苏区的自己的货币体系,建立苏维埃银行,发行鄂豫皖苏区银行货币也表示了同意。
也有老干部领导反对取消粮食的新政,认为目前还是要以武装斗争为优先,土豪还是要打的,还是要作为苏区的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有一些打土豪的方式要做一些修改,也就是新区可以打土豪,提高土豪的标准,不能乱打土豪,把一些富裕的农民也当土豪打。再就是老区周边的土豪已经打光了,这个需要改进。至于粮食的政策,认为不需要改进。红军发展了,苏区扩大了,白区的土豪打来了。粮食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当老阿问道新集的目前的粮食状况的时候,老干部说:新集目前情况是很多的生产资料和粮食等作物,都是又我们苏维埃政府来决定的价格的。很多价格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来制定的,所以出现了一些反常的情况,新集等地目前粮食紧张,但是因为粮食定价过低,新集应该出去的山货、茶叶没有出去,而是非常的紧张的粮食流出了苏区,苏区的四面都是和白区接壤,虽然交界地方有一些赤卫队防守,但是两边的都是熟悉的老百姓,要想彻底断绝两边的来往是不现实的,所以应该将粮食等价格按照市面的价格定价。让苏区的市面活跃起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苏维埃政府的列宁经济局,要大力拓展边境贸易,把我们的六安的多茶叶,花生、猪鬃等等物质卖到白区去,换回苏区的急需的粮食、医药、布匹等等。
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局长也汇报了目前苏区扣押土豪的情况,目前新集等地扣押了1000名的土豪,经过几轮的交赎金,相当一部分的土豪已经没有价值,可以释放这一批的土豪,也可以缓和苏区和白区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部分土豪根本就没有赎金交纳,估计也就是一些小生意人或者是小地主。这一批人继续扣留已经没有意义,也应该放了算求。我们这里关押的最大的土豪就是岳维俊,这个家伙答应给我们的二十万大洋的医药、电池等等物品。但是最近我们发现国民党反动派武汉行营好像是发现了岳维俊的企图。在给我们苏区的物品当中很多都是赝品,水货。或者是过期失效的。
经过二天的激烈争论的,特委和苏维埃的政府的主要干部们基本上同意实行的心的粮食政策,也就是将苏区的经济从单纯依靠打土豪,逐步过度到自力更生为主的经济上来。同时号召苏区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种植南瓜、红苕、包谷等杂粮,同时号召赤卫队和儿童团也要参加听庭院经济的活动。
第二十一回(2)连战皆捷苏区胜仗多,攻克新集建新首府。
老阿书记再到鄂豫皖苏区来的之前的一段军事形势是如何呢?那就是相当不错。1931年2月初,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鄂豫皖苏区红四军来到了这个鸡鸣狗叫惊三省的地方,经过蒋桂战争以后,红军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为了扩大苏区,加强苏区的战略纵深,红军发动了新集战役。也就是鄂豫皖苏区红四军第一次实行大规模的攻坚战斗。
但是新集城墙高达六米,经过几年的加固扩建。驻防的国民党反动派狂妄的号称新集是固若金汤。驻防的正规军虽然不过一千余人,但是鄂豫皖三省的逃亡地主和土豪劣绅组成了联盟,将一些黄枪会、红枪会、蹦子会等等发动会道门和保安团纠集起来,负隅顽抗。红军因为缺乏重武器,连续进攻三次未能奏效。敌军晚上在城墙上点起灯笼火把口吐狂言异常嚣张,妄图顽抗到底。
因为战斗胶着,主攻团的干部和战士闷油较早的情绪,准备组织第四次攻坚战。这个时候红四军参谋长就是后来的总指挥来到前线,看见大家有急躁情绪,建议部队要克服焦躁情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地休整后开展军事民主活动。三个臭皮匠第一个诸葛亮,主攻团想到了挖坑道埋炸药的办法。这个作战计划立即获得了商机单额批准,经过红四军参谋长和主攻团多次的现场勘探,选准了城北五十公尺的一个小山坡下,小山坡正好起到了掩护的作用。红军战士多是农民出生,挖坑道这种劳动,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困难,团部采用轮番作业的方式,坑道很快就挖到了城墙的下面。
这个时候进入了装填炸药的阶段,红军战士们找来了两口棺材,将里面装满了黄色火药和黑色火药,为了防止万无一失还在里面埋进了迫击炮弹的弹药。点火以后一声巨响,新集的城墙被砸开了一个大豁口,同时爆炸的土块形成了一个斜坡,红军战士乘势直接冲上斜坡攻入城内。攻进城内以后,敌军就是一盘菜了,不管是什么正规军还是民团,还是什么黄枪会和黑枪会,统统被打了一个稀里哗啦。30团进城以后立即分割包围敌军,经过三小时的巷战,全歼了一千余名敌军。二营许大营长更是一马当先,一刀劈了守敌民团的团长,勇冠三军获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新集战斗胜利之后,红四军继续出击,在平汉路一带多次重创敌军,这个平汉路其实就是现在京广线,平汉路就是北平到汉口的铁路。夜袭李家集火车站,火车里面的敌军新编十二师正在睡瞌睡,就被红军打了一个猝不及防,旅长侯镇华被击毙。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平汉路战役消灭敌军二千余人。
红11师在平汉线上的作战行动,使信阳敌人大为震惊。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忙调第六师主力集结信阳,并令该师38旅、骑兵l师、31师之91旅、第二十路军之63旅等部,由信阳、罗山向南推进;武汉“绥靖”主任何成浚也同时令新编第二旅固守广水;31师主力由广水沿铁路线指向信阳;岳维峻第34师由孝感经花园沿环水北进,企图南北夹击红军。
敌北路军因新受重创,尚徘徊于信阳、罗山之间,只有岳维峻师恃强气骄,冒进突出。31年3月4日从孝感出发,8日即进抵双桥镇,距红军主力集结地大新店、三里城仅30华里。红军侦得情况后,即决定留一个团在三里城监视北面敌人,集中6个团(28、29、30、31、33团及罗山独立团)连夜向南袭双桥镇之敌。
双桥镇东傍环水,周围环山。岳维峻将第一○○旅两个团布于环水两岸刘家湾、松岭山、田子山、罗家城一线;第一○一旅的两个团布于环水东岸的长岭岗、刘家楼、白马石岗及小魁山一线;师部、两个旅部及山炮营均驻双桥镇。红四军以10师从北向南进击环水西岸之敌;由30团正面突击;29团从双桥镇西南方向迂回,断敌退路;28团位于双桥镇以北之店二湾,作预备队。以11师从东向西进击环水东岸之敌;由31团正面突击;罗山独立团向双桥镇东南方向迂回,断敌退路;33团位于余家集以西的麻雀岭,作预备队。
9日拂晓,红军东西两岸的突击队发起攻击。迂回部队翻山越岭,向敌猛插。敌遭到突然攻击后,仓惶组织反扑。红军30、31团与敌展开了争夺制高点的激战。10时左右,红军迂回部队29团占领了双桥西南的尖鸡岗,罗山独立团亦抵东南的小魁山一带。敌34师陷于我四面包围之中。周围数十里的群众也在地方党的动员和组织下拿着土枪、大刀、长矛前来参战,冲锋号声、枪炮声、吆喝声,响彻环水两岸,顿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岳维峻亲自带着两团人出镇反扑,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与红军争夺阵地,企图冲出重围。敌我双方反复冲杀,阵地几度易守。红10师师长蔡申熙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鏖战到中午,敌人已疲惫不堪,红军乃下令预备队出击。28团、33团即以迅猛之势,对敌猛烈分割、穿插,直扑双桥镇内。敌人的指挥中心顿时瘫痪,很快被分割全歼。前后历时7个多小时,共毙敌1000余人,俘敌5000多人,缴枪6000余支,山炮4门,迫击炮10多门,师长岳维峻率溃兵一部狼狈向南逃窜,至罗家城稻场,被红军29团活捉。
双桥镇大捷,大壮了红军声威,宣告了敌人第一次“围剿”的彻底破产,缴得大批军火物资,使红四军大大改善了装备。鄂豫皖苏区各地掀起了拥军、参军热潮,红四军扩大到15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