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独居小姐姐不结婚、不买房、不社交,却引60W网友怒赞
如果你在微博上问:长期独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定会得到一大堆这样的答案:
不过微博对独居的描述还是略显单薄,在豆瓣上有一个叫“独居者联盟”的小组,其中的成员们最短独居一年,而最长的,已经独居了十年以上。
有的人生活极其简单,一间屋子、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住就是12年;
有的人十分注重仪式感,钻研美食、学习插花,生日的时候还给自己买一小块蛋糕,插上蜡烛许愿;
还有的人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做手术、一个人行走了十万八千里,在看似孤独的日子里,磨练出一身本领。
其实不管是几个人生活、生活水平如何,都一定要有一个让自己感到幸福、充实的态度。
而与“独居者联盟”成员们有着同样生活方式和想法的人,并不少,这个叫onuk的日本小姐姐就是其中一个。
她今年37岁,当初为了证明30+的女人独居生活能有多美好,特意在YouTube和ins上开了账号,去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点滴,直接圈了60多万粉丝。
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细节,将她的小日子衬托得热气腾腾,很多网友看过后直接表示:“希望自己30多岁时,也能这样独立自由温柔温暖”。
01
三十几岁的年纪,也要勇敢跳出舒适圈
Onuk是一名设计师,在人人羡慕的大公司工作,朝九晚五、收入稳定。
工作的第十年,因为出差的原因,她在日本住了一小段时间,被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便萌发出想跳出当下的舒适圈,重新开始一段全新人生的念头。
当时她已经三十岁了,周围的人都觉得这个姑娘异想天开、太能折腾:30岁还不谈恋爱不嫁人,放着稳定的工作不要,去陌生的国家开始重新开始,太不切实际了!
但onuk却说:30岁出发,比40岁、50岁好太多了。
毕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于是她果断从原来的公司辞职,拎着全部家当,只身一人去了东京,开始了在异国的独居生活。
远离了亲友的唠叨,告别无用社交,onuk开始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于打理自己的小日子。
在这个没什么人认识她的地方,她终于成了一个优雅的国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横跋扈。
每天的头等大事是吃饭。
工作日的早晨大多比较匆忙,但onuk依然会变着花样,为自己准备营养又健康的早餐。
今天是三明治搭配火腿和蔬菜。
明天就是面包片、牛奶燕麦、蔬菜水果再加点泡菜。
如果时间充足,还会再来上一杯手冲咖啡。
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逛超市。
食材也不多买,只准备当晚和第二天早上需要的,这样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食物,也不必担心一个人吃不完而坏掉。
回到家后,花上较长的时间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犒劳辛苦了一天的自己。
偶尔犯懒时候,就买半成品回来加工,但摆盘却不糊弄,精致的器具总是能带来仪式感。
自从来到东京后,onuk周末的生活也不再枯燥单调,她开始走出房间,穿梭在城市中每一个街头巷尾,寻找各种有意思的店铺。
有时打卡人气爆棚的网红西餐厅。
有时一头扎进巷子里,在静谧的小小咖啡馆,喝上一杯纯手作咖啡。
onuk身上就像装了一个精准的美食雷达,那些传承了好几代的老店,以及让人垂涎欲滴的街边小摊,她都能找得到,甚至比很多当地人还熟悉。
除了餐厅,博物馆、古董店、服装店也是她的天堂。
onuk看似闲适悠哉的生活,让很多网友不禁产生疑问:是工作不忙吗,或者很有钱?
其实日本的工作压力很大,和大部分社畜一样,她也常常加班到深夜,周末抱着电脑赶稿更是常事。
但是她即使工作再繁忙,依然时刻记得一个道理: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丢掉生活。
就这样,在日本的五年里,她努力工作,慢慢生活,终于在即将步入四十岁的时候,攒够了一笔钱,让自己可以自由选择任意一种生活方式。
加上确实有些想念家乡和亲人了,于是她果断结束了在日本的漂泊生活,重新回到了韩国。
02
关上门后的舒适度,是自己可以努力的
2019年10月,onuk结束了日漂回韩国创业,这一年她已经35岁了,但多年的独居生活,让她越来越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所以即使回到家乡,她也没有着急相亲结婚,而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首尔龙山租下一间76㎡的旧式公寓,又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将它布置成了自己喜欢的复古风格。
推开入户门,是一个独立的小门厅,onuk特意设置了落尘区和缓冲区,保证从外面回到家后,灰尘不会被带入室内。
地面铺设的黑白花砖自带复古摩登的气质,既方便打理,又让整体纯白的色调更显丰富。
继续往里走,就是开放式的厨房了。
原户型中的厨房是简单的I字型,虽然吊柜和下柜都选择了纯白色,但在这个采光较差的空间里,依然带来了拥堵的视觉效果。
于是onuk拆掉旧橱柜后,用中岛代替吊柜,释放出墙面空间的同时,优化了做饭的动线,让厨房更加实用,看上去也更加宽敞整洁。
冰箱紧贴橱柜放置于最角落,从冰箱中拿菜、洗菜、切菜、炒菜,最后再端上餐桌,动线极其流畅,一气呵成。
橱柜上方墙面铺贴了一半的花砖,与玄关处相呼应,也丰富了厨房的细节元素。
从厨房走出来,是明亮宽敞的一体化客餐厅。
木制天花板和墙上的木线条被拆除,并全部刷成白色,显得更加明亮。
客厅和阳台之间的门洞,被改成拱形,与正方形的窗户形成鲜明的几何结构对比,又与圆形的餐桌相呼应,多种线条交织在同一个空间内,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体验。
客厅区域的家具大多都是细脚的中古款,有质感的同时,也不会显得过于沉闷。
卫生间是个没有窗户的暗间,将墙面和地面所有的瓷砖重新换成白色后,整体看起来更干净简洁。
卧室和衣帽间也没有大动干戈,除了用更加利落的百叶窗代替布艺窗帘外,还调整了一下家具的摆放位置,看起来温馨多了。
房子装修完毕后,onuk感叹道:
当我透过方窗看外面的车水马龙,看天上闪烁的星星,有一种切切实实的归属感涌动。这是一个真正属于我的家。
03
独居的男生,竟能如此精致
很多人都觉得,只有像onuk这样独自生活的女孩,才能如此布置出一个精致的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妥帖。
那么独居的男孩呢?是衣服袜子满天飞、顿顿外卖,还是和独居女孩一样,从居住环境到生活细节,都毫不将就。
其实独居跟年龄、性别、地点都没有多大关系,就像这个27岁的日本小哥kaya,他用自己精致整洁的小蜗居,传递出了一种生活态度: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布置自己的小巢穴。
玄关:生活杂物+摆设,进门就是烟火气
传统观念中的玄关,是要整洁有序、所有物品藏而不漏,但kaya偏偏选择纯开放的储物方式,将各种清洁用品、摆设、鞋子、花草都放在明面上。
虽然看上去确实稍显凌乱,但那些独属于于家的温馨感,就在这进门的方寸之地,全部被展现了出来。
厨房:回家的第一眼,最有幸福的感觉
厨房在入户门正对面,每天下班回到家,推开门,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个满而不乱的空间。
因为有窗户无法做吊柜,便将黑色铁艺收纳网挂在墙上补充收纳,放置一些经常随手取用的物品。
橱柜的最左侧是小小的双孔灶台,没有多余的台面,就用置物架将收纳空间向上拉。
右侧的水槽是大单槽,方便清洗锅具。
因为空间实在是太小了,便在水槽上方铺了一层沥水架,平日里可以摆放一些锅具,不用的时候就卷起来,十分灵活。
冰箱旁是一个三层置物架,用于摆放大型的厨电和其它杂物。
家里的杯盘碗碟数量不少,用置物板和挂篮巧妙分层,所有的器具都能塞下。
更可爱的是,家里的面积都这么小了,kaya还是见缝插针地在橱柜与餐桌的过渡区域,摆放了一个装饰性的铁艺架子和一幅画。
餐厅:鸡肋走廊变多功能餐厅,1㎡当10㎡用
餐桌摆放在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划分出动静两个区域。
虽然它的尺寸不大,但同时兼具了用餐和办公两个功能,于是在靠墙的位置,摆放了不少带有装饰性的办公用品,墙面上还有海报和挂钟丰富视觉效果,煞是可爱。
餐桌对面还有一台电视机,客厅的功能也有了。
卧室:不设任何大型柜体,留出足够活动空间
卧室分为三个区域,睡眠区、沙发区和衣帽区。
因为空间不大,所有的物品都选择了尽量简约的款式,不但没有大型柜体,就连床都是榻榻米的形式,无形中拔高了层高,更显宽敞通透。
在简约的风格下,挂画、地毯、书籍与小摆设的加入,又为这里增添了不少生活气。
沙发区就一张桌子、一张地毯、一个折叠沙发。
如果有朋友来家里留宿,这里也可以充当临时客房。
衣帽区在最内侧,由两个落地衣架组成,上方有壁橱,可以收纳不常用的物品。
有趣的是,衣架旁还有个独立的梳妆区,是个精致男孩没错了。
最后话说回来,房君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过独居的生活,毕竟单身有单身的无拘无束,而结婚也有结婚的幸福美满。
一个人也好,找个伴儿也罢,如果你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且适合自己的,那就是最好的。
无论处于哪一种生活状态之中,只要尊重它的本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把复杂的日子变得通透简单,就能看到理想生活真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