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越野e族慰问101岁的抗战老兵——唐泽安
2021年1月30日,南充越野e族成员组织21部车,自发捐钱捐物,兵分四路慰问了营山部分健在的抗战老兵。通过走访慰问老兵,听老兵们讲述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追忆峥嵘岁月,大家都非常崇敬老兵们,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热血情怀与精神。面对凶狠残暴的侵略者,无数革命先烈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座牢不可摧的万里长城,让敌人胆寒,让我们万分敬佩。没有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国耻,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深感革命先烈的崇高伟大、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肩负使命的神圣重大。
唐泽安出生于1920年9月14日,家住营山县回龙镇(原丰产乡)永兴村14组。
唐泽安先后在乡下私塾 、朗池高级小学和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在县城读初中时,唐泽安看到报纸上有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文章,特别是东北三省已找不到一张安放课桌的地方了,许多学生放下书本,投笔从戎,救国救亡。这对唐泽安震动很大,心中就萌生了放下书本去抗日的念头。
1937年5月初的一天,保长到中正乡(丰产乡)派壮丁,唐泽安马上就报了名,和乡里其他壮丁一道,在营山师管区住了几天,等凑足了壮丁人数后,就从营山县城出发,经蓬安、南充、遂宁到成都,走了7天多。到成都的第二天,唐泽安被编入第22集团军第45军第225师675团3营,军长是邓锡侯,师长是杨晒轩,团长是刘家仲,营长是李约兵。唐泽安在步兵连当步兵,领了一支中正式步枪和几十发子弹,营里配有82炮和60小炮。编完队,唐泽安随部队到河北待命。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卢沟桥事变”后的第3天,唐泽安随部队开往卢沟桥附近。唐泽安和部队死守在阵地上,狠狠打击着日军的一次次进攻。许多工人、学生和附近的居民为部队送来了慰问信、慰问品,帮部队运送伤员和弹药。唐泽安当时是新兵,打枪都是在战场上学会的,看见很多战友为了救国救亡不惜牺牲,唐泽安也不怕豁出性命,决心同日军血战到底!当时的口号是: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战斗打得最惨烈的是7月29日上午,日军纠集了1万多人,在100多门大炮、几十辆装甲车和上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国民党军各个阵地发起了猛攻,虽经浴血抵抗,但最终北平还是沦陷了,唐泽安所在部队不得不奉命撤退。
1938年3月底台儿庄战役爆发,唐泽安所在川军部队奉命立即开往台儿庄参战。在台儿庄与日军作战的20多天中,唐泽安所在部队先后经历了台儿庄外围战、巷战和反击战。最激烈的是巷战,川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在一条巷道中,唐泽安的连队遭遇到30多名日军,虽然川军在人数上占优势,但日军的武器好,一个个又像亡命徒。川军也不怕死,敢打敢冲,敌我展开了猛烈的战斗。打到最后,连队只剩下30多人,子弹也快打完了,连长就命令唐泽安和战友们取下枪上的刺刀向日军冲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唐泽安被一个日军摔倒在地上,日军正用刀刺向唐泽安时,日军却倒下了,原来是唐泽安的一位战友在小鬼子背上刺了一刀,才救了唐泽安的命。那次巷战,日军除逃跑的3人外,其余全被歼灭,唐泽安所在连只剩下10多个人。在战斗中,唐泽安的右手被日军子弹擦伤,自己简单处理一下又投入了战斗。在台儿庄反击战斗中,日军用飞机和大炮疯狂地炸唐泽安所在部队,牺牲的战友遍地都是,血流成河,但他们作战英勇,终于打赢了反击战。台儿庄战役后,唐泽安所在部队在山西休整了几个月,对补进的新兵进行了训练。
1939年7月初,唐泽安所在川军部队的一个营奉命驻守一段10多公里长的黄河。日军在黄河对岸渡口附近抢劫了很多船,几乎每天都用抢来的船运送武器弹药、军需物质和兵员到前线,日军派了一个中队驻守在渡口。川军看见日军的船只就用炮轰击,日军无法从河面进攻,也用大炮轰击川军。敌人轰炸,川军就躲进掩体,或转移阵地,日军白白消耗了弹药。几天后,日军调来1个中队,从川军阵地后面发起进攻,川军腹背受敌,既要轰击日军的船只,又要防御背后的日军进攻。一天后,上面调来一个团的部队,从日军后面包围,日军腹背受到攻击,不到两天就败退了。日军没办法,就隔几天派飞机炸川军。敌人很狡猾,在炸川军时,船只就快速通过川军防守的河段。川军在吃了一次亏后,就朝前转移炮兵阵地,等日军飞机飞走,川军才炮击日军船只。就这样,川军在那一段黄河边上阻击了日军船只几个月,直到那段河封冻。
1940年底,唐泽安被调到文工团当文书,兼做团员的思想工作,随团到前线演出,现在唐泽安还能哼唱很多抗日歌曲。他们根据真人真事编了很多节目到部队演出,唐泽安编的一个小话剧演了好几年,一直作为团里的保留节目。
1943年夏天,唐泽安被调回原部队1营留守处当文书,主要负责筹备抗日物资、统计和发放军饷、登记《将士死亡名册》,同时还要宣传抗日、为战友代写书信等,一干就是两年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唐泽安所在部队在四川广元驻防,亲眼看见日军放下武器。
1949年11月,唐泽安随邓锡侯部在四川彭县(今彭州)起义,编入60军,在营部当文书,随军参加了南方各省的剿匪战斗。
1950年5月,唐泽安被批准复员回家,先教了两年书,后被推举当村农会主席,现享受抗日老兵相关待遇。
讲述:唐泽安 资料来源:营山县党史研究室 拍摄:我and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