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5286|评论: 8

[原创·贴图] 话说营山系列之 —— 话说芙蓉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话说营山系列之
话说芙蓉山


  离营山县城朝北不远有一座并不大的山叫芙蓉山,山麓现有一寺叫佛尔寺。
佛尔寺,是最近这十多年时间里兴建起来的。这座寺庙,具体哪年建的,当时到底因谁而得建,为何取名佛尔寺,我都不清楚。
在我的印象中,我过去所见到的那座山是没有寺庙的。
它就一座普通的山而已,既不高大挺拔,也不巍峨雄壮,山上甚至连树木植物都不多见。后来那里修了那座寺庙之后,才慢慢知道原来山叫芙蓉山。据说以前有过寺庙,好像就叫佛尔寺。所以现在又在那里修了寺庙,也取名佛尔寺。佛尔寺,到底包含什么样的意思,以前这里的佛尔寺到底是怎样一座寺庙,我也不得而知。
后来看老县志文献资料才知道,现在看起来已经普通的这座山,曾经却是我们营山县志记载的营山八景之一的芙蓉山。
早在明代时候,营山就有著名的八景,其中八景之一的芙蓉晓日,指的就是芙蓉山。后来到清代的时候,过去的八景又扩展成营山十景,芙蓉晓日,依然名列其中。
既然有芙蓉晓日这个景观,自然与芙蓉山这个山名有关。
我本来就是学植物的,自然对芙蓉是不陌生的。而这座山既然称之为芙蓉山,那说明曾经山上应该是有过芙蓉的,并且芙蓉树芙蓉花还应该不少,芙蓉之名,可能就是因此而来。
芙蓉晓日的美景,早在明万历年代的《营山县志》就有记载了,其实,早在万历之前的正德版的《蓬州志》里也早有记载。芙蓉晓日被称之为营山八景,具体始于何代何时,由谁取的这个景观之名,现已无古籍资料可以考证了。
我们只能知道,称之为营山八景之一的芙蓉晓日,从明代县志就已经早有记载了。
也就是说,这座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佛尔寺后面那座非常普通的山,在清代之前,其实一直都是我们营山非常出名的一个景观之地。
这座山,至少从明代起,就已记载于我们营山的老县志里面去了。
在正德版《蓬州志》载:有土主庙,在芙蓉山,祀汉车骑将军冯绲。创于前代,本朝乡民重建。按,绲,巴郡宕渠人。少学《春秋》、司马兵法。安帝时举孝廉,累官车骑将军。平长沙武陵蠻有功推为从事中郎后至廷尉。乡人立庙祀之。墓在大竹县。
在万历版《营山县志》载:芙蓉山在县东北十里峯峦耸峙状若芙蓉亦八景之一也其景在朝故谓芙蓉晓日云。
在乾隆版《营山县志》载:太蓬仙迹、翠屏耸秀、九曲流泉、云凤呈祥、龙马归槽、石牛卧岭、芙蓉晓日、枇杷夕照。
在同治版《营山县志》载:芙蓉庙,治东十里有古庙,十景之一。关于芙蓉山最出名的就是芙蓉晓日,与之有关的古代诗赋也罗列于下:
芙蓉明 训导,郭銮《八景总咏》:那更芙蓉倾晓日。

潘亨《芙蓉晓日》:
芙蓉高耸一峰孤,春草秋光景自殊。
山鬼掀翻移地轴,海龙擎出照天珠。
牧童衰灸喧桃坞,渔父罾烘在荻湖。
悬鼓咚咚牙角歇,又驱百役走尘途。

严杰《芙蓉晓日》:
峰峦叠翠肖芙蓉,点染年年秋雨中。
绿映树梢天已碧,红浮山外日方烘。
牧童乍见桃林处,钓叟遥惊春色同。
莫怨东风开放后,须知天地四时功。

吕廷辉《芙蓉晓日》:
芙蓉耸秀插天衢,继有丹青画不如。
秋晓晴看红日近,东风为展一容舒。

陆玺《芙蓉晓日》:
晨暾皜皜上扶桑,散在群峰五色彰。
旸谷景高争焕爤,赤诚標建远微茫。
溤夷捧出三竿爍,羲仲寅宾百刻详。(溤夷为水神,羲仲是观日出的上古人物)
题跋由来多俊彦,邯郸步后竊余光。

清代白玉屏《芙蓉晓日》:
火轮光喷海门红,一朵芙蓉晓望中。
扫尽碧烟归岭外,送来紫气满城东。
岧峣映日光如试,绰约凌波画未工。
转瞬霞飞云欲上,四周环绕更玲珑。

清代蔡抡科《芙蓉晓日》
碧天几朵玉芙蓉,吹坠烟寰插此中。
万古亭亭尘不染,一轮皎皎日当空。
花开太华来仙子,人把新诗比谢公。
绝似凌云一枝笔,扶桑红欲海门东。

清代举人,于鼎培,“一朵芙蓉看升华”、“气凌河汉冲斗牛,十丈如船玉芙蓉。”
明清统编版《营山县志》里记载吕廷辉福建建阳人,也就是现在福建南平人,岁贡,是明弘治年间中我们营山的训导,训导是一个学官名。明清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也就是现在我们营山县教育局之类的领导。
陆玺江南南康人,岁贡,那时的南康,位于现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南康古称“南野”,秦、汉名“南埜”,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置南康县。陆玺也是弘治年间我们营山的一个训导。县志记载他比吕廷辉到营山上任的时间要晚些,应该在吕廷辉之后。
而明万历版《营山县志》职官里记载,吕廷辉、严杰和陆玺三人都是正德年间在营山,但吕廷辉是正德四年到任,来营山的时间要早于严杰和陆玺。严杰是正德九年到营山任知县,严杰是湖广武昌人,由举人。陆玺是正德九年任江西南康人由岁贡。
明清统编版记载的时间应该是有误,最早的明万历版《营山县志》里记载的时间应该是准确的。他们这三个人,差不多都应该是在那一个时代,时间相差也并不是很久,在明万历版《营山县志》的艺文记载里,留下了他们这三个人不少的诗文。我在读完他们所写的那些诗之后,甚至都觉得他们三个人很有可能同时在营山一起共过事的,至少严杰和陆玺所写的诗,很多都是一起去同一个地方所写下的。
潘亨 县志无载此人。但潘亨写了不少诗。查资料得知,生于1428年,卒于1486,成化八年(1472年)顺庆府同知(同知,明清时期的官名。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号冰壑。
读潘亨和严杰写芙蓉晓日,都应是春景。芙蓉山其实并无芙蓉树和芙蓉花开,只有一片桃林。在我们今人的印象中,一听说芙蓉山取了一个芙蓉的植物山名,就很容易理所当然地猜想曾经那地方可能是有过许多芙蓉树和芙蓉花而得名。其实这个结论是完全错误的。潘亨和严杰的诗中“芙蓉高耸一峰孤,春草秋光景自殊。”“峰峦叠翠肖芙蓉,点染年年秋雨中。”其实就点名了芙蓉山是从堪舆地形上看起来很像芙蓉花而得名的。芙蓉山的得名在《营山县志》里也有记载。所以,这里特意说明一下。
psc (1).png

psc (2).png
县志记载的古镜河,应该就是现在佛尔寺下面那条小渠河,那条小河沟,我从那里去过好几回自然看见过,但因它实在太小,小得我从来都没有去留意过它。
佛尔寺下面好像是一条小河渠,难得是现在的千里渠吗?古镜河是古时所称的河之名,而千里渠不过是近半世纪才遗留下来的人工之渠。但山自古就有,有山就有水,那么现在的千里渠可能就是顺着过去的古镜河修建而成的。那条古镜河,我还没有好好留意过,古籍记载它发源于芙蓉山,流进观音桥。
听说那里现在也叫古井村,这个我也没有怎么留意。不知道是古井村还是古镜村?反正最早的明万历版《营山县志》里是记载的古镜河,如果现在叫古井村的话,可能也多是取之于一直以来对那条河沟的称呼吧!只不过时间久远,古镜河也就叫成了古井河,反正听起来镜、井字音相仿,仿仿佛佛之间,听起来也没有什么分辨了,更何况它本来就是那么一条纤细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条小河沟呢?
芙蓉山过去确实有过寺庙,但却不是叫现在的佛尔寺。明代记载有祭祀冯绲的土祖庙,同治载叫芙蓉庙。
关于寺庙,明清县志记载的庙名却是不一样的,明代载为土祖庙,同治版记载为芙蓉庙,治东十里,与芙蓉山治东北十五里,方位和距离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但记载为明古刹,那么由此推断,应该是指同一寺庙了,只是因为朝代不一样,不同时间,同一寺庙的名字叫法已经发生了变故。
据明正德《蓬州志》载的内容分析,“创于前代,本朝乡民重建。”那么,就应该是元朝初建,到明代的时候,本朝乡民又重新修建了的,故而清版县志记载为明古刹,也是没有错的。
元代所建那座土祖庙是为了祭祀冯绲的,这也应该是芙蓉山最早出现的寺庙。
而到了明代之后,可能因为那山状若芙蓉,而被荣幸登列营山八景的芙蓉晓日之后,那山也因芙蓉晓日的盛景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芙蓉山名。
既是营山八景之一,自然游人不绝。其景在朝故曰芙蓉晓日,所以那时登临芙蓉山顶,晨观芙蓉晓日一定是很多人都莫名而来的事情。来的游人一多,再加上那里还有元代祭祀冯绲的土祖古庙,自然寺庙香火鼎盛。后来土祖庙也因芙蓉山和芙蓉晓日之盛名,而慢慢演变成清代县志所记载的芙蓉庙了。
山还是那座山,寺庙还是那座古刹。
只是时过境迁,寺庙之名有了变化。但可以令人相信的是,那座古刹所延续下来的香火一定是很不错的。从它创建的元朝土祖庙,到清代同治县志记载的芙蓉庙,历经元明清三朝,至少已有500多年以上的历史,称之为古刹,理应当之无愧。一座古刹寺庙,如果500年香火寂寥的话,可能早就坍塌于地,灰飞烟灭了。但它在明清县志的寺庙之中,均有记载,也可见它的香火信众至少是有一定规模的。至于现在的后世之人,为何又要在那座山下重修一座佛尔寺,估计也是因为过去此地曾经有过古刹寺庙的缘故。
至于芙蓉寺毁于何时,我没有看到任何记载。
因为我们营山过去的老县志,到同治之后,至解放期间的这段民国县志并无正规的县志记载,所以发生于同治之后到民国期间的是否有过关于芙蓉庙或者佛尔寺的记载,自然也就无法考证了。
冯绲字鸿卿,是巴郡宕渠人。年少时学习《春秋》、《司马兵法》。冯绲家富有喜好施舍,赈救穷苦生活窘迫的人,受到州里人们的爱戴。起初,被推举为孝廉,七次升迁至广汉属国都尉,天子征召他拜为御史中丞。顺帝末年,朝廷派冯绲持符节统领扬州诸郡军事,与中郎将滕抚一道击破群贼,升迁为陇西太守。后来鲜卑侵犯边境,天子任命冯绲为辽东太守,明白开导使他们投降归服,胡虏都停止侵犯(归顺)各自散去。天子征召他任命为京兆尹,转任司隶校尉,他所到之处都订立严厉的刑罚。后又升迁为廷尉、太常。
  当时长沙蛮人侵犯益阳,屯兵聚集很久,到延熹五年(163),蛮众更多,而零陵蛮贼又反叛呼应他们,聚合了二万多人,攻打焚烧城池,杀死伤害县令官吏。又有武陵蛮夷全部反叛,在江陵一带侵犯抢掠,荆州刺史刘度、南郡太守李肃全都逃跑了,荆州南郡全都沦陷。朝廷于是任命冯绲为车骑将军,率兵十余万人讨伐贼兵。
当时天下饥荒,国库空虚,每次出兵打仗,常常削减公卿的俸禄,向王侯借租赋,前后所派遣的将帅,宦官们常常以折损浪费军资来诬陷他们,将帅往往被判有罪而受到处罚。冯绲性情刚烈正直,不行贿赂,但害怕被宦官们中伤,于是上疏道:“如果执政者容忍奸臣,那么伯夷也可怀疑,如果说不要猜疑,那么盗跖也可以相信。所以乐羊子陈述功劳,文侯却向他出示诽谤他的书信。我希望能请派中常侍一人监督军中财物费用。”尚书朱穆上奏冯绲因军中有财产而心存顾忌,有失大臣气节。天子下诏不许弹劾他。
  冯绲的军队到了长沙,贼人闻讯,全部到军营道上来请求投降。冯绲进攻武陵蛮夷,斩首级四千多个,接受十多万人的投降,荆州得以平定。天子下诏赐钱一亿,冯绲坚决推辞不接受。冯绲整顿军队回到京师,把功劳推给从事中郎应奉,推荐他做司隶校尉,而自己则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答应。监军使者张敞依从宦官的旨意,上奏说冯绲带着侍婢二人穿着戎服跟随自己,又多次在江陵刻石记载自己的功劳,请求将他交付司法官吏审理。尚书令黄俊奏议,认为这些算不上罪,不应该导致诉讼。恰逢长沙贼兵又起,攻打桂阳、武陵,冯绲因为军队回还而盗贼又起,被天子下诏免官。
  不久,拜为将作大匠,转任河南尹。冯绲上书说:“按照旧的典制,中官(朝内的官)子弟不能担任太守之职。”皇帝没有接受。后来拜屯骑校尉,又任廷尉,死在任上。
关于冯绲其人,在我们营蓬两地的县志记载里,除了这里,在与太蓬山有关的《雍沿蓬山十三吟》曾有过一首写冯绲这个人的诗:
《冯绲王平论德碑》:
汉将威声蜀将名,皆凭灵气为时生。
虽然功烈辉前史,尚得闻人更一评。

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因为小时候养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后来姓回本来的王姓。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九月,巴西郡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cóng)民依附曹操,王平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因此王平或为汉化賨人) ,被任命为一名代理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手下黄忠于定军山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王平随曹操率领大军来争汉中,却被刘备击败,王平得以投降刘备,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与冯绲一起排名论功德的王平,只要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人。《三国演义》里面那个王平,就是这个王平。
冯绲和王平都是古之宕渠人,我们营山古时也归属于宕渠之地,所以在芙蓉山元代就修建了祭祀冯绲的土祖庙,和元代之前宋代雍沿留下的这首论冯绲王平功德的诗也就是很正常的邑人之事了。
在县志武备事里记载:
(嘉庆二年1796)十二月,将军恒、提督庆驻师于西寺岭至龙马庙等处。贼罗其清、冉文俦(罗、冉皆白莲教首领)入境,罗贼于十月十五日入境,扰害两月,杀戮无算。或三五日至城下滋扰一次。乡间场市,焚毁几尽。运道时梗时通,贼无定所,满城烽烟。乡团乡勇不时获贼解城讯供正法。
是月二十三日,二帅统兵一万七千人由保宁来,前部至深堂寺,贼诈为乡勇引至古井河,设伏截杀,伤官兵二百余名。
富镇自城带兵救援,贼败蚁聚芙蓉山。
(嘉庆三年1798)三年正月,乡团杨维翰等率众攻贼营,死之。
上年冬,贼至。
十月二十二日,金银寨方宗耀等统众堵御,不胜,皆死之。
至十一月,大垭口武生邓占魁截堵,死伤亦众,自是贼肆行无忌。
十二月十八日,乡团请兵出剿。
正月初一日,维翰统乡民攻芙蓉山,俱死之。官兵出。初三日,贼至北观,蔓延双河口,分股由西南绕东北,军营城池,悉围数匝。官兵出战,贼败归巢。初七日,贼走回龙场,杀掠无数。初八日,贼自回龙场回营。大兵齐出,截剿于石山铺、九岭子,杀贼七十人,生擒七人。
贼去,走长滩河。
贼既扎芙蓉山,附近居民,沿山逃避,夜则归家看视。每相约入贼营盗其牛马衣物而归。久则既窃其物,复放火烧贼营,至是贼败。
十二夜大雨,群下山比户搜杀,十余里内看守居民悉遇其害。
三日,将所掳邑民尽缚杀之。撤营,焚掠宋家坪一带至长滩河。
将军恒、提督庆移营。
贼于十三日走宋家坪,沿途焚掠,至拦路垭、高山观,围太蓬,破透明岩。掳男妇至天池子,屯聚石板垭、红花沟及仪界之窝塘庙出境。乡团截杀,窜入马鞍场。
好几年前去过芙蓉山,那时芙蓉山佛尔寺才刚刚建成不久,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山上还光秃秃的没有栽树,人在芙蓉山上,根本就无法想象过去古代的时候,这里曾经是我们营山做著名的八景之一的芙蓉晓日盛景所在。我们那次是去义务植树,栽下的那些树,也不知道现在都长得怎么样了。
这些年,又在着力打造以芙蓉小镇为主的文旅产业园,估计现在正在着力打造的芙蓉小镇多半就是以曾经的芙蓉晓日盛景而得来的思路启发吧!


123634s6wwuudar7kzkwgw.jpg

123634z05eauy5zuj0xlgc.jpg
123633bf9cxaffoxocxf9m.jpg

123633piwb5plis5qpj5qp.jpg




115136nbrqf8rd1apl411g.jpg
115136pg65ene6wxc03n80.jpg
115136dh66zs6iav66wq66.jpg
115135pfzw2fm4424um43d.jpg
115135ziyeebzbbg1055c1.jpg
115135xukty0meyhfe22lh.jpg
115135mk0rvf4drzvor30y.jpg
115134rti2oofoq0d4o44q.jpg
115134u55ekkuro5srxmgg.jpg
115134d9z3ii752mx3y954.jpg
115133yq7cjr75bbrjlc2a.jpg
115133ell4j95j8g4m65ma.jpg
115133ljwwv004rvwwzmej.jpg
115133bp67opd57w47ow5p.jpg
psc.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4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2-22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2-22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长知识了

2018年优秀网友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1-2-23 10: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蔡抡科《芙蓉晓日》
碧天几朵玉芙蓉,吹坠烟寰插此中。
万古亭亭尘不染,一轮皎皎日当空。
花开太华来仙子,人把新诗比谢公。
绝似凌云一枝笔,扶桑红欲海门东。

发表于 2021-2-2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40年代时,芙蓉山那里很清净偏僻,芙蓉庙里只有一个很老的庙祝看守,基本上没有香客和附近的村民来往。山下有一个郑家大院子,是解放前营山县初立中学校事务主任、十人团骨干郑老师的家,与当时观音的"乐皇帝"来往甚密。
发表于 2021-2-2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片区应该好好打造  全都栽上芙蓉树  让芙蓉花开遍漫山遍野

发表于 2021-3-12 23:1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听爷爷讲,芙蓉山上有活宝。若隐若现的芙蓉花后来被人发现了追着它跑了。说在什么地方被蟒蛇保护着。是不是真的就不知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芙蓉山已经变了模样。

发表于 2021-11-27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天天与芙蓉为伴,一天都离开不了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