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家乡蓬安父母官的一份信
尊敬的家乡蓬安县父母官:
您们好!
我是一位长期生活在甘肃陇南的四川蓬安人的后代,因为父亲是蓬安人,蓬安是父亲的家乡,也就是我的家乡。我热爱家乡,钟情于家乡,也关注着家乡。通过浏览《蓬安门户网站》、《四川麻辣社区蓬安论坛》和《斯文》杂志等平台的文章和图片,悉知家乡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城乡面貌欣欣向荣,发展后劲十足,前程似锦。在进入发展新阶段,进入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计划重要时期,家乡蓬安的父母官员们在建设发展上不改变思路,蓬安的发展永远也赶不上周边兄弟县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我是一个长期居住在甘肃省的人,虽然蓬安是我的家乡,有点像一句俗语“闲吃萝卜瞎操心”说法,这些事情本来就不该我来瞎指点,但是通过浏览四川麻辣社区蓬安论坛这个平台,网民就蓬安的建设发展主要是旅游、交通这两大主题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层出不穷,实在看不下去了,所以不吐不快。就以旅游方面来说吧。
蓬安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 幅员面积133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70余万。享有四川第一核能县(2010建设三坝核电站)、中国锦橙第一县、国家AAAA级风景区----嘉陵第一桑梓、国家级粮食基地、中国五十佳最美的小城之一的众多美誉。 蓬安依山伴水,旅游资源丰富。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大深南海幽深静逸,风光秀丽。同时她还是川陕革命老区。相如故城现有保存完好的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明清风格穿斗式木结构建筑3000余套。古民房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平梯相间的古街两侧布局,以上河街、下河街、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首尾相连,错落有致。因古建筑、古街区格局保护较好,2007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被专家学者誉为“最浪漫的休闲家园”。
2、旅游资源 。依托嘉陵江,蓬安县境内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其中嘉陵第一桑梓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以蜿蜒美丽的嘉陵江为轴线,规划面积20余平方公里,包括滨江文化休闲区、周子古镇景区、龙角山景区、马电景区四个陆上景区和约10余公里的嘉陵江水域景区。周子古镇兴于唐宋年间,静静地伫立在嘉陵江边,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被誉为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镇。千年积淀,蕴育了厚重独特的码头古镇文化。“水、形、文、史”在古镇和谐交融,浑然天成。千亩漫滩位于相如故城与周子古镇之间,4000余亩原生态江滩芦苇丛生,绿草成荫,沙鸥、白鹭云集。百牛渡江更属嘉陵江上的奇观。每到清晨与黄昏时分,江水相依,红日相伴,数百头牛儿秩序井然过江,一幅“水墨画”绘出了蓬安诗意般的图景。蜿蜒流转的嘉陵江还用泥沙绘出了两个形似太阳和月亮的江中岛屿,人们称她们为太阳岛、月亮岛。 著名的白云山•大深南海”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蓬安县东南部,幅员面积51.13平方公里。主景区白云山海拔375.5米至827.3米,有森林面积10000多亩,集幽、秀、奇于一身。两山七寨三十三峰形成的两沟二十六湾,山上重山,岩上叠岩,沟壑纵横,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拥有多种珍贵野生动植物,是南充市面积最大的天然氧吧、避暑山庄、森林公园。 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建县历史。唐诗人元稹、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宋代大文豪苏轼、理学家周敦颐,清思想家姚莹等都曾到蓬安游历、讲学或为官,留下了宝贵的遗迹和政绩。 司马相如的抚琴台、洗笔池、舞剑台、卓剑水、长卿祠、故宅等名胜旧迹清晰可见。当年的一曲《凤求凰》道不尽司马、文君伟大的爱情;蓬安秀丽的美景与厚重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奉御命作“锦绣嘉陵三百里”的“画圣”吴道子“粉本在兹”;感染了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开坛设讲,《爱莲说》的琅琅诵读声依稀可闻。 作为川陕革命老区之一,蓬安还拥有许多红色遗迹。在周子古镇老街上清晰地保留着1933年秋天红四方面军红九军政治部所刻红军标语—“武装拥护苏联”、“拥护中国共产党,取消一切苛捐杂税”。龙角山景区山顶原有古庙龙角山寺,有红军亲手栽下的大黄桷树——“红军树”。 相传是1933年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龙角山时,将挑粮的榕树扁担插于土中长成的。这棵大榕树是红军精神的象征,是红军精神的活化石。为了代代传承红军精神,同时保护此树,蓬安县政府将此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取名红军树。
3 经济发展现状。 蓬安县农业资源丰富,先后被国家和省列为商品粮大县以及柑桔、蚕茧、生猪、畜禽、水产品开发基地。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通讯发达,电力资源丰富。主要名特产有黄麻、蚕茧、生丝、锦橙、河舒豆腐、 蓬安豆干。 工业上形成了以马回电力、金溪航电为主体的电力能源业,以嘉宝汽车、航星钢铁、穗隆农机等为主体的机械冶金业,以江苏雨润、台湾佳美、逸丰源等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培育壮大了生猪、葛薯、水果、蚕桑为骨干的四大特色产业。 地区接待能力较强,拥有正在建设的五星级嘉陵江大酒店及3星级相如饭店,2星级蓬安宾馆,明峪大酒店,瑞泰商务大酒店等。
4 交通状况 。蓬安交通便捷。位于成渝南“三角经济圈”、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南充“半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县城距成南、南广、南渝高速公路入口和南充机场仅20分钟车程,国道318线,省道204线、仪(陇)北(碚)路以及达成铁路穿境而过,铁路运输可直达武汉、上海、广东,嘉陵江水路运输直通长江、可抵达上海等港口。便利多样的交通环境为蓬安县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5发展潜力。 蓬安县西与陈寿、张澜、罗瑞卿故里南充市区接壤,北与朱德故里仪陇相邻,南与邓小平故里广安毗连,嘉陵江纵贯全县,不仅有相应的红色旅游资源作为配套,还有其他周围城市所没有的秀丽自然风光。
自2003年春节回老家蓬安首次过春节,先后陆续回过几次老家,被繁华靓丽的县城、古色古香的周子古镇、如梦如幻的嘉陵江畔、绿满眼帘的龙角山等景区景色深深吸引。先后去过龙角山、红军街、周子古镇、锦屏镇、河舒桃花村、大深南海、白牛渡江这些景点游过,都留下我的足迹。觉得家乡蓬安的旅游业发展很有潜力可挖。 蓬安县以建设“一山、一县、一城、一江”为重点,以挖掘相如文化为龙头,确立了做好宗教旅游、历史旅游、人文旅游、自然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新思路。然而蓬安县的旅游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旅游资源较为单薄,旅游产业不够发达,配套设施还有诸多短板待完善,景观旅游亮点不多,红色旅游底蕴相对较为欠缺,游客重游率不高,加上近年来嘉陵江水污染加剧,整个县域的生态环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央提出的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打好文化旅游翻身仗,新时代的领导敢于担当,敢于奉献,请问家乡蓬安县的父母官,您们主政一方让全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等到何年何月,还要等几世纪才能实现?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领导是人民的公仆,是全县人民的父母官,为群众着想,为人民谋利益,才能让全县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能找各种理由,哄蒙家乡的老百姓,这样让家乡老百姓心最寒的。我微信、网络等闻到有多少老百姓对你们领导有诸多的看法,我才有勇气写下这封公开信,希望家乡的父母官重视家乡的建设发展吧。 作为乡友,作为蓬安人的后代,我想对家乡的父母官说的是:对家乡蓬安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路径进行再明确、再细化,动员鼓励全县上下鼓足干劲、提振精神,凝聚合力,积极建设和发展文化强县、旅游名县,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蓬安要搞旅游,要真正为蓬安增收,让家乡父老乡亲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走上富裕路,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必须思考呀。如:我在蓬安论坛平台上多次看到过锦屏湿地公园基本上年年被淹的情景图片,耗资巨大。百牛渡江年年花大价钱搞活动,收到一分钱的门票了吗?相如故城投入巨资,人工打造了些景点,开门营业后能有多少人来参观?谨慎再搞些花钱买吆喝的赔本买卖了。这样子下去绝对是后患无穷的。这样下去不但不能给蓬安财政增收,不能给蓬安人民增收,相反还会成为一个向华西村那样的无底洞,会拖垮蓬安害了蓬安的。这些问题和现象值得家乡父母官们深思。
蓬安首先应当搞好交通(包括公路建设和客运)。在全国路网似蜘蛛网般发达的今天!蓬安火车站停靠车次逐渐减少,蓬安人民怎么能享受到西部大开发中应该享受到的好处。但说要多几趟火车停靠,那是不现实的,一是蓬安离南充太近,不可能设站,即便设站也乘座的人少,二是蓬安的父母官也没法左右铁路部门设站问题,费力也是白费,相信县委、县政府比我们想象的费力得多。蓬安要搞旅游业,首先要有基础。在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这个论坛上看到的网友上传的一则帖子:2021年春节加家,也走访周边许多村镇,基本上村级公路都发展不错,很多都硬化到户。距离县城几公里的地方,大部分村民希望在城里挣钱,回家居住,清静又安逸。但苦于道路问题,导致农村发展迟缓,经常看到,要致富,先修路。希望政府多分配点资金,多关注农村道路问题。有路了,啥都好办。另外村村通公交也是一个刚性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口回流,对于农村繁荣,可持续发展相当于重要。镇村公路都没修好,发展乡村旅游很吃力,即使部分镇村通了水泥路,一条公路七弯八拐,两车错车都担心刮擦,谁敢来旅游?谁还来旅游?所以当前应当重点发展镇村公路,修好路才是起步,有了路,工业生产厂家来了,材料进的来,产品出得去;来旅游的人也要走一条好路;老百姓进出城也才方便得多,人多城市才会繁荣,才会活跃商业;
继续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第三产业龙头来培育,出台政策措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培育100亿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文旅产值节节攀高。继续立足当前、面向长远,积极抓好顶层设计,绘好规划蓝图,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决策部署,科学合理编制《文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蓬安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蓬安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工作方案》等各类专项规划,对城市旅游形象、结构布局、产品开发、要素集聚、市场拓展及支撑保障等作出全面清晰的安排,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文旅产业健康发展,以精品化、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探索,按下文旅融合“快捷键”,让“诗”和“远方”融合一体。继续坚持文化为魂、山水为基、旅游为核,围绕“历史文化城、生态山水城、休闲度假城”三大主题,着力将相如故城创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文旅度假胜地”,擦亮这块金字招牌。同时,不断构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以“一江、一城、一人”为核心,深度挖掘特色资源,整合串联景区景点,着力创建具有蓬安印记的旅游线路:以嘉陵江蓬安段为核心区域,彰显“山野情趣、自然之美”的生态游;以相如故城、周子古镇为核心区域,彰显“历史底蕴、人文之美”的古镇游;以百牛渡江、红豆村为核心区域,彰显“风土风俗、乡愁之美”的乡村游;鼓励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形成精品景点组团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继续深度挖掘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文化等,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庄园和星级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五星级乡村酒店,巧妙融入“观光采摘、牧耕垂钓、养生休闲”等元素,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村疗养等新业态。继续坚持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第四极”,紧紧扭住文化产业大发展、旅游产业大振兴、相关产业大融合态势,努力构建“文旅+”的良好发展格局。坚持“文旅+服务业”,聚焦旅游细分市场,进一步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向“商养学闲情奇”拓展,精心包装嘉陵江船工号子、水龙、荷花龙、川北婚俗等地方民俗和非遗文化,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老字号特色餐饮、文化创意产品,丰富游客体验项目、互动项目,让游客在蓬安慢游慢转、玩得舒心,特别是要根据游客夜间消费旺盛的实际情况,加快打造“凤求凰”5D光影秀,合理布局夜游项目,积极推动形成“夜赏一台戏”“夜观一江景”“夜宴一条街”等“夜色经济”品牌;坚持“文旅+康养”,积极挖掘湿地、森林生态资源,开发森林康养、中医药康养、户外运动、避暑休闲等旅游产品,发展养生健身、保健康复、医疗养老、修身养性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产业。继续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原生态的风景与淳朴的民风,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后,保持第一、第二产业的稳步平衡发展也至关重要,只有人均收入增加了,人均用于旅游的消费才会增加。旅游业才能持续、稳定地较快发展。
新年新干劲、新作风、新气象,要有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干劲;新年新作风,要把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眼下做起、从自己做起、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奋斗新年景、开创新业绩。
乡友:燕兆林
2021年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