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四章 黔贵山川竞灵秀
30 十 八 先 生 墓
安龙十八先生墓 天榜山下马场处
埋葬永历小朝廷 大臣内官等尸骨
明末清兵入关来 四个政权被铲除
清顺治三年十月 桂王朱由榔即帝
次年一月改永历 清军强大进攻时
东逃西窜永历帝 粤桂湘黔四省地
颠沛流离身不安 此时张献忠亦死
余部率人进黔滇 派人去接永历帝
接到贵州安隆府 贵阳孙可望谋计
野心勃勃建后明 大修宫殿想称帝
朱由榔便与大臣 定召李定国入卫
密下一敕与定国 述可望潜逼泄密
孙可望遣心腹人 郑国械捕大学士
吴贞毓等十八人 诬以盗宝处刑极
临刑诸人均无戚 各赋绝命诗见志
从容就义动苍天 三尺童子无不泣
十八先生遇难后 遗骸合葬于北关
为其垒幕李定国 永历十年正月间
从广西至安龙来 后在永历十二年
朱由榔又树石碑 亲笔题字碑上镌
派遣使臣赴安龙 为十八人作祭奠
先后建成石牌坊 十八先生祠又建
多节亭与虚舟等 十八先生有节气
临难不苟从容去 凛然又赋绝命诗
例如吴贞毓七律 悲壮感人誉神州
九世承恩愧未酬 忧时惆怅乏良谋
躬逢多难惟依汉 梦绕高堂亦报刘
忠孝两穷嗟百折 匡扶有愿赖同俦
击奸未遂身先死 留取丹心报国筹
更有蒋乾昌律诗 慷慨陈词述壮志
天地神明不可欺 此心未许泛常知
奸臣祸国由来惨 志士成仁自古悲
十载辛勤惟报国 孤忠百折只忧时
我今从此归天去 化作山河壮帝畿
数百年来此墓地 激发多少文人志
思古幽情吴中蕃 十八先生墓赋诗
崎岖万里欲何求 一死难言事便休
毅骨不归埋远岛 忠名犹在胜清流
谁从衣带收遗句 我向荆榛识故丘
拟禁采樵虽未得 且留几字待千秋
墓地多节亭后面 摩崖石刻亮人眼
现代名人于右任 天地同流很壮观
还有名家李烈钧 瀛洲胜境耀青天
31 招 堤
游览胜地黔西南 首推安龙是招堤
位于县城东北处 不多不少半公里
绿柳姿影婆娑美 荷塘花香有十里
楼阁精巧又玲珑 曲形桥长二百米
弯曲横卧在湖中 石山巍峨多神气
古木参天郁葱葱 花草纷繁真俏丽
山门石坊涵虚阁 赏荷亭与荷花池
一览亭和半山亭 几经兴废又修葺
招堤整个建筑群 布局紧凑而绮丽
数百米内多亭阁 安放有序精构思
清代安龙县城是 南笼兴义两府地
城东北处是湖泊 约有十平方公里
春夏之际常泛滥 安龙招国遴倡议
正值康熙三三年 倡议集资来修堤
并且捐银二千两 率匠采石又挖泥
风雨无阻加劲干 历时一年筑长堤
高宽都约三米长 堤长二百七十米
防止洪涝护城垣 黔西南地创奇迹
为了纪念招国遴 仿照苏堤名招堤
亭台楼阁后修建 花草树木又增植
道光二十八年时 招堤加高一米许
数亩水池开堤侧 遍植荷花香十里
又在金星山东侧 依岩构建半山亭
亭亭玉立半山腰 可览招堤全美景
半山亭子竣工后 知府張锳大宴庆
并仿滕王阁事办 让其儿子张之洞
半山亭记即席作 刻石嵌于半山亭
其子时年十一岁 著文清新蕴豪情
从远到近依次写 兴郡万山水环潆
烟柳迷青拂招堤 江桥倒影恋湖中
巍然魁阁歭岩畔 石壁一方半山亭
再叙家父提倡建 概述建筑半山亭
然后详述观美景 四时朝暮及雨晴
风清雨过岩壑鲜 古树千红碧潭澄
落霞飞绮月跳珠 芦花残月岸晓风
云腾碧嶂日落林 莲红香远水波澄
水落石出月风清 沙明荷净翠摇红
柳眉烟锁迷远岸 荷盖声喧秀于汀
再后记述人之乐 物之乐也在此境
引出太守同民乐 晴雨朝暮四时景
与民同乐是真乐 景也无穷乐无穷
太守与众游宴欢 题诗励士向前行
尾引兰亭王羲之 写序而彰建亭情
建亭题记有意义 胜迹不令就荒亭
前人吟咏联诗多 楹联诗词竟佳作
各个角度描绘出 招堤半山亭风格
石山山门堤南端 苕青霅绿横门额
巧取太湖两条河 苕霅二水寓意阔
山门楹联书写棒 言简意赅亦精彩
忽倞华构依崖出 不断海风吹月来
峭立玲珑一览亭 六言楹联响当当
上垂两行杨柳色 下凭十里芰荷香
招堤石壁半山亭 一副楹联更叫棒
上联万变成沧海 留得半山风月旧
下联一亭重结构 收来满眼画图新
此外还有多副联 各具风采喜煞人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