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五章 荆鄂赫赫展雄姿
7 宋 玉 故 宅
楚国宋玉辞赋家 继屈原后最著名
因之创作有成就 常与屈原名并称
风流儒雅怅千秋 诗圣杜甫绝句云
窃攀屈宋宜方驾 恐与齐梁作后尘
宋玉生平与创作 至今仍然成迷云
民间传说宋玉宅 湖北竟有四处存
* 湖北四处宋玉宅
湖北四处宋玉宅 一处在鄂宜城里
晋襄阳耆旧传云 宋玉楚之鄢人也
故宜城有宋玉冢 另有陆游入蜀记
宋玉宅在秭归东 今为酒家作生意
旧有石刻宋玉宅 三个大字上面记
清代诗人徐志鼎 宋玉宅诗至今留
西陵峭壁锁归州 剩有墙东水上楼
地爱高堂思作赋 山连巫峡慣悲秋
水上楼即宋玉宅 所写恰巧同陆游
还有一处在钟祥 郢中镇之兰台东
相传宋玉郊郢人 此处胜迹有根证
钟祥宋宅汉唐后 历代以为郢学宫
郢学宫与府学宫 在今实验小学中
有口古井于宅旁 名字就叫宋玉井
八十年代县政府 宋玉井亭专修建
第四处在江陵城 城北宋家湾西南
送李功曹之荆州 杜甫诗作有感言
崇敬宋玉多次想 到荆州将宋宅瞻
咏怀古迹五首二 杜甫又写宋玉宅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南朝侯景之乱时 庾信归附梁元帝
到了江陵特意将 宋玉宅作他住地
唐代诗人李商隐 曾经感赋宋玉诗
何事荆台百万家 惟教宋玉擅才华
楚辞已不饶唐勒 风赋何曾让景差
落日渚宫供观阁 开年云梦送烟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 犹得三朝托后车
因为庾信住宋宅 所以诗中言此话
如今江陵宋玉宅 仅存正方形台基
* 宋玉及作品之谜
宋玉到底何处人 何年出生那年死
这些均已不得知 书籍只是零星记
都很简单互抵牾 屈原列传附末尾
司马迁写不几句 屈原死后有宋玉
唐勒景差之徒者 以赋见称皆好辞
从容辞令皆祖原 然终莫敢直谏之
参照宋玉之作品 生况大体可推知
原后生玉出身微 仕途很是不得志
沫若历史剧屈原 宋玉成为屈学子
卖身投靠冤枉玉 无耻文人没骨气
宋玉作品最早是 汉书艺文志载记
宋玉有赋十六篇 篇目已不可考之
现在只存十四篇 王逸之文载二篇
萧统文选载五篇 章樵古文苑六篇
还有严可均所写 全上古文载一篇
文选古文苑为列 宋玉所作有十篇
高唐赋与神女赋 及登徒子好色赋
风赋笛赋大言赋 讽赋钓赋小言赋
还有一篇是舞赋 学者疑惑都提出
游国恩陆侃如等 疑其伪托宋玉著
理由之一赋历史 最早应是荀卿赋
句式与诗经相似 称为诗经式之赋
晚些贾谊为代表 赋由楚辞变化出
更晚司马相如等 所写散文一类赋
相传宋玉这十篇 类似司马散文赋
宋玉所处时代早 不可能写此类赋
理由二是这些赋 言楚襄王必加楚
按惯例是楚国人 称本国君不加楚
由此可知十篇赋 决非楚国宋玉著
理由之三这些赋 均以第三人称述
只有一篇是九辩 定为宋玉大多数
* 抒情长诗《九辩》
九辩原是乐曲名 作者借为诗歌题
旧本连写或分合 各章原无题名字
楚辞集注朱熹著 分作九章按文义
这与篇题之九字 只是巧合无联系
九辩二百五五句 基本思想表达是
贫士失职志不平 颇引失意文人志
流露诗人追屈原 忠君爱国之情思
一定程度揭批了 当时社会黑暗事
例如诗中愤愤曰 世雷同而炫耀兮
何毁誉之昧昧也 面对小人得时势
是非颠倒排贤人 诗人明确表心志
处浊世而显荣兮 非余心之所乐矣
与其无义而有名 宁穷处而守高屹
宋玉抗争之精神 照屈原还远不及
九辩模仿离骚多 袭用其作之句辞
艺术仍具独创性 借景抒情典范立
比之传统取譬引 显然大步向前进
例如九辩起首句 悲秋孤寂融相衬
悲哉秋之为气也 草木摇落萧瑟近
登山临水送将归 惆怅兮而私自怜
九辩之赋描摹细 情景交融感煞人
悲秋感怀意深远 后代诗歌影响深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