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132|评论: 0

对兴福寺楹联的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兴福寺楹联的见解
                                                                                     图片:詹义君 文:凡 丁
1621328609(1).jpg

       2018年5月10日,网名“邛州客”在邛崍麻辣论坛上发表诗作:《忆新正初五朝邛崃兴福寺》并配发上图,内中一幅楹联:“问菩萨为何倒座;因是人不肯回头。”

       此联引起网友的热议,但莫衷一是,笔者查阅一些资料后提出以下看法:
       该联出自“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京鸡笼山鸡呜寺观音殿,因菩萨一般坐北向南,而南海观音的观音殿菩萨却坐南朝北,故曰倒坐观音。原联:“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始建于隋末唐初的邛崃兴福寺引用后更改为:“问菩萨为何倒座;因是人不肯回头。”由此引伸出我国佛教的派别之说:
       汉传佛教
       东汉时,汉明帝刘庄派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邀请到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公元67)年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于是敕令在洛阳修建白马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之后向一些寺院分送经卷,由于邛崃位于佛教传输路线上,故桑园、前进、固驿和大邑三岔各有一个白马寺。此外,成都和广汉亦有白马寺。
       从白马寺始,我国儒教、道教、释教场所便泛称为寺院,有些寺院还儒、佛、道三教合一。
       洛阳白马寺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由于在流传过程中融会了儒家的仁善和传统的伦常思想,称为汉传或北传佛教;
       藏传佛教
       是在公元七世纪佛教由印度传入西藏之后,结合当地固有的宗教成分,和人文地理环境逐渐形成的,流行在我国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的佛教。又经藏族地区传播到蒙古、不丹等地,俗称为:喇嘛教;
       印传佛教
       东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印度高僧摩腾、竺法兰来古临邛雾中山(今属大邑县)创建的大光明普照寺,仅比洛阳白马寺晚建六年。南朝宋(公元五世纪)时,印度和尚提达摩继将印度佛教传入我国,以面壁静坐黙念的方式苦苦修行,称为印传即:禅宗佛教。

       古临邛位于南北方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上,印传佛教可经过邛崃传输至内地,分析兴福寺楹联,可知兴福寺属于印传佛教寺庙。
       兴福寺楹联是一幅富含禅理禅机的问答式禅宗佛教趣联。
       上联“问菩萨”意思是,香客进寺庙后,看见禅堂内有僧尼正在以面壁静坐的方式修行,误以为菩萨倒座,便打趣地问道:“菩萨你为啥用后背向着我呀?”
      下联则是僧尼头也不回机智谦恭地回答:“我是正在修行的人,还未达到佛的境界,佛祖不同意我回过头来面向于你。”
       按
       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故尚在修行的僧尼自说“因是人”。为何:疑问代词。座:指座位、位置。
      (参见《现代汉语词典》)

       请读者各抒己见
                                                                                                                                         2018/5/14初稿
                                                                                                                                         2021/5/17重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2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