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财政厅于2020年6月16日发布了川财规﹝2020﹞3号《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采购执行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中第三条严格资格预审制度:实施政府采购的工程项目原则上实行资格预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负责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实施资格审查,并从资格预审合格的供应商中现场随机抽取3家以上向其发出采购文件。 在2020年7月10日关于《四川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采购执行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答记者问中,回答记者问:制度中“严格资格预审制度”主要解决什么问题?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答:《通知》推行资格预审制度,主要为保障市场充分竞争,降低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成本,预防恶意串通,促进廉政建设,提高评审工作的有效性和正确率,防止疫情期间人员聚集等。 目前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实行资格预审制度接近一年,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多乱象: 一、加重了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成本,加重了代理机构、采购人的工作量。现在一些项目参加资格预审的供应商家数少则100多家,多则500多家不止。作为供应商,参加资格预审抽中几率相当小,如不参加,直接连后面参加采购活动的机会都没有。作为采购人,项目一旦流标又要重新资格预审,到后面的谈判或磋商至少又要耽误1个月时间。 二、给围标串标创造机会。大多数参加资格预审的供应商都是抱着只图入围,而根本不想中标的态度。一旦抽中入围就想其他入围实实在在想做项目的供应商来“谈”。如一旦未谈妥,就想出千方百计让项目流标,因为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竞争性谈判或竞争性磋商最终报价不得少于3家,他就在第二轮的报价时,要么故意报出超过控制价的价格,要么故意报出高于第一轮的价格,或者干脆不报价退出采购活动,使其项目流标重来。还有一些递交资格预审文件的供应商代表,根本不是供应商本公司人员,有的是临时找来顶替的,更有甚者是跑腿公司的、跑出租车的都有,递交文件签到时连自己公司的名称都不知道,还有的同时借了几十家公司来参加。
三、造成政府财政资金的流失。资格预审后供应商之间相互串通抬高中标价格,自从实行资格预审以来,多数项目的成交价格,仅按控制价象征性少了一点。而原本可适当优惠的部分,都被其他供应商私底下瓜分了。 综上所述政府采购资格预审制度的弊大于利,给政府采购活动造成了诸多不良风气。从根本上违背了四川省财政厅川财规﹝2020﹞3号文件精神的初衷。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