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六章 芙蓉国里尽朝晖
1 长 沙
*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大门外 有副对联耀眼明
上联曰惟楚有才 下联曰于斯为盛
观古潭州千年史 此联中的言之诚
(1)伏虎古井忆蒋琬
伏虎古井在湘乡 城北蒋公祠前坪
井旁壁间嵌石碑 伏虎古井四字清
古井深达足三米 多达一米为内径
冰清玉洁井中水 俯视其水若明镜
传为蒋琬少时凿 蜀汉大将有威名
蒋琬故宅蒋公祠 湘乡城北正街中
湘乡蒋琬字公琰 博学多才少有名
随先主刘备入蜀 始任广都长之命
一次刘备去视察 见其根本不理政
愤而诛之幸亏是 诸葛武侯来说情
社稷之器乃蒋琬 安民为本施其政
蒋非百里之才也 重加察之愿主公
刘乃收回其成命 不久蒋任什邡令
刘备后称汉中王 蒋琬出任尚书郎
建兴元年诸葛亮 丞相开府启用蒋
为丞相府东曹椽 后升丞相长史当
又把抚军将军兼 数次攻魏诸葛亮
蒋主兵源供粮饷 深得诸葛亮赞赏
他曾密表后主禅 臣若不幸以付琬
后来诸葛亮离世 琬任尚书再升迁
益州刺史大将军 安阳亭侯肩上担
蒋被擢处群僚上 举国哀伤之时间
既无戚容亦无喜 众臣钦佩神态安
延熙元年琬开府 后来为大司马官
曾率诸军屯汉中 后在伐魏征途间
旧疾复发难治愈 延熙九年命归天
蒋琬继承诸葛志 扶汉卓著功勋建
邑人为了纪念他 故居古井重浚完
宅地塑像建公祠 至正九年竣工程
祠内有联极醒目 蒋琬功名映日红
蜀中曾继如龙相 江上今传伏虎名
(2)欧阳洗笔书堂山
书法大家欧阳询 其字信本临湘人
少有大志通经史 李渊交谊尤为深
李渊开国受旨他 与裴矩陳叔达撰
艺文类聚一百卷 后又擢其文学馆
学士太子率更令 擅长书法苦钻研
尤工楷书学二王 平正之中见绝险
尽险刻厉自成体 人称欧体史无前
齐名初唐虞世南 并称欧虞世称赞
亦与虞褚薛并称 四大书家初唐现
欧阳书艺誉神州 声震海外大名远
高丽国曾派使者 求购其书好多卷
远播夷狄询之书 高宗得知直惊叹
时隔千年在日本 朝日新闻报头选
报头题字选欧书 宗圣观记之书间
其子名通亦擅书 名声当世非等闲
欧阳父子读书处 望城县之书堂山
长沙市南五十里 长沙府志记载全
书堂山体不算高 林峦攒秀风光艳
山腰天然大青石 上镌隶书洗笔泉
传为欧阳洗笔处 池中泉水亮光闪
山麓原有书堂寺 寺内有副大对联
上联玉座息欧阳 万卷书香传宇宙
下联名山藏太子 千秋堂构镇乾坤
寺中还有石桌案 传为询之读书台
同治元年曾修葺 题刻碑记于寺壁
(3)只在心香一瓣中
衡岳钟灵一代雄 褒荣华袞慕高风
楩楠伟器才储马 桑梓旧游爪灭鸿
兵马桥头家近远 霞阳山下路西东
吁嗟父老流传失 只在心香一瓣中
此诗悼念欧阳玄 流传浏阳官渡间
欧阳其号曰圭斋 圭斋先生大家唤
因避康熙玄烨讳 修志更名欧阳元
浏阳县志有记载 祖籍江西吉安县
自其曾祖始迁居 浏阳官渡代相传
与宋欧阳修同属 欧阳万之一祖先
欧阳少慧善诗文 出口成章非等闲
十岁有人就考验 要他当场赋诗篇
梅花为题即席赋 张口就来赋十篇
随后又赋一百首 众人开眼皆惊赞
延祐二年中进士 历任国史院编官
国子博士翰林士 元时修经世大典
后修宋辽金三史 主编工作一身兼
四朝实录另著有 太平经国睽车集
采荒事略圭斋志 至正河防等书籍
为文质朴又严谨 脍炙人口令人迷
琅溪说与奇峰说 弈序等文世称奇
还有短文芳林记 尤表欧阳玄心迹
为人清白能自守 声名自然远畅极
正如兰生深林中 芳香之气必四溢
官居二品欧阳玄 从不炫耀有权势
故有时人孙凤洲 写下颂诗赞不已
圭斋还是旧圭斋 不待些儿官样来
若使他人居二品 门前箫鼓闹如雷
八十四岁玄终年 死后始葬宛平县
后由冀迁湘浏阳 葬于天马山麓间
清代为其建专祠 其祠矗立天马山
浏阳文庙乡贤祠 一并立祀欧阳玄
如今还有圭斋路 其号名扬县城关
(4)燕产楚人李东阳
茶陵诗派创始人 明代诗人李东阳
其字宾之号西涯 祖籍湖南茶陵乡
曾祖父于明洪武 戍籍北京后世居
故谓楚人而燕产 茶陵州志有记叙
幼习书法李东阳 四岁能书尺大字
举为神童世称奇 当年代宗召见时
进宫难于迈门槛 神童脚短代宗戏
太子门高东阳应 代宗喜而抱至膝
赐予果钞李东阳 代宗后来又一次
召见他和程敏政 代宗偏殿食蟹子
以螃蟹满身甲胄 命二神童即席对
凤凰遍体文章程 蜘蛛满腹经纶李
代宗高度赞东阳 指日可待作宰相
十七岁试为进士 次年殿试又选上
翰林院之庶吉士 官至吏部尚书郎
兼文渊阁大学士 立朝五十有威望
历仕明代四朝廷 英宪孝武宗四皇
明代武宗初立时 太监刘瑾专权狂
放逐殆尽忠直官 委蛇避祸李东阳
潜移默夺保全善 因受其庇天下安
后来刘瑾诛杀亡 东阳上书自责言
因循隐忍损亦多 理宜罢黜为朝官
皇帝感慰而留之 后赠太师东阳冠
死后謚文而正名 东阳天才世人赞
诗文书法俱秀逸 怀麓堂集有遗篇
还有怀麓堂诗话 茶陵诗派世代传
明自成化社会病 文运衰落令人叹
诗坛盛行台阁体 阿谀粉饰形式艳
东阳起而振诗风 并以朝臣主诗坛
力主学诗唐为师 推举才士世人赞
奖掖后进开前后 七子创作趋向先
东阳二十六岁时 成化八年二月间
曾陪其父回家乡 茶陵留居十八天
作有竹枝歌十首 诸族父兄皆会欢
(5)民国先觉谭嗣同
湘浏阳人谭嗣同 其字复生号壮飞
近代杰出思想家 著名爱国之志士
别署东海褰冥氏 巡抚谭继洵之子
五岁时曾得重病 昏死三日出奇迹
竟然复活得安康 故名复生人称奇
年幼丧母离家园 随兄读书京城里
备尝艰辛不叫苦 性格倔强很自力
回到故乡浏阳县 少年嗣同方十四
现在谭嗣同故居 城关北门大夫第
官宦门庭实高雅 嗣同书舍很别致
石菊影庐是其名 他爱家乡菊花石
书舍因石而得名 清白无瑕喻自己
书舍布置有性格 斗大石菊书案置
菊花石雕镂而成 玲珑剔透他尤喜
墙上挂着三样宝 一口乌龙青霜剑
一幅晴雪帖立轴 其笔出自王羲之
还有一只玉洞箫 精工刻镂极精致
当年嗣同在此舍 拜欧阳忠鹄为师
饱览诗书经世学 博古通今立大志
并从义侠师王五 刻苦顽强将武习
酷爱琴棋与书画 且好任侠善剑戟
性格豪放又开朗 怀抱济国报世志
十九岁起十年间 壮游东南与西北
深悉民间之疾苦 行程八万余里地
忧国忧民情似火 痛感社会之积弊
于是自号为壮飞 报效祖国立壮志
他对英雄文天祥 浩然正气倍钦佩
一直珍藏蕉雨琴 天祥生前弹过的
还用日月星辰砚 也是天祥用过的
作歌用以励其志 谭嗣同三十岁时
甲午中日战争后 他在家乡怀愤忧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现实使他深痛感 民族危亡正当头
于是决然弃旧学 奋发去把新学求
投康有为梁启超 参加变法活动稠
撰写仁学批封建 阐述变法理论献
培养实学之人才 维新实业大兴办
他在浏阳城创办 群萌学会算学馆
吸收各界进步者 入会入学抢在前
协助湖南地方局 时务学堂长沙办
蔡锷去日留学前 即在读书学堂间
后与密友唐才常 长沙组织南学会
最早办起日湘报 宣传新学新政推
变法长沙成中心 芙蓉国里尽朝晖
最富朝气在全国 后来嗣同到京师
破格提拔四品卿 负责代帝奏折批
推动变法有大用 草拟诏书理万机
不久变法却失败 康梁逃亡去国外
谭嗣同却留下来 视死如归召后起
欲与大刀王五去 营救被囚光绪帝
结果未遂而告退 望其王五承遗志
自身佩剑赠王五 抱定信念死后已
不幸谭嗣同被捕 气壮山河题壁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又写绝别书给梁 啮血此书告臣民
同兴义举除国贼 保全圣上方安心
嗣同生不能报国 死为厉鬼助义师
是年九月二八日 嗣同六人勇就义
史称六君子事件 谭就义时仰天叹
回天无力心杀贼 死得其所无遗憾
谭殉难后康有为 闻讯痛惜撰挽联
志士冒死抢遗体 辗转运回浏阳县
悄然安葬牛石乡 翟水村边小石山
许多年后修整时 石碑华表重竖建
华表上有谭同乡 宋建元所撰对联
上联曰恒古不变 片石苍茫立天地
下联曰一峦挺秀 群山奔赴若波涛
中宪大夫谭公墓 两旁分立石马虎
苍松翠柏四周围 格外庄严又肃穆
来至辛亥革命后 谭烈专祠西门筑
财政总长梁启超 庄重匾额亲笔书
民国先觉四大字 敬颂之情很醒目
(6)湘潭白石天下知
著名画家齐白石 小名阿芒字渭清
原名纯芝后改璜 其号白石字濒生
祖籍湘潭白石铺 满山白石而得名
此地独占风水鳌 白石洁白如玉净
村边有棵古枫树 明代皇帝来御封
三椏五杈十八枝 苍劲矗立抖威风
附近还有星斗塘 相传星斗落其中
白石家贫八岁时 母亲勤劳实可敬
辛勤捡来四斗谷 换来纸笔给儿用
方得以到外租家 读书学习始发蒙
白石生性喜绘画 四书五经乏趣兴
常撕毛边纸作画 头张画是钓鱼翁
不到一年就辍学 在家辅助勤劳动
放牛砍柴捞鱼虾 读书作画余暇中
首部作品雷公像 地方习俗镇邪用
人家凡是生孩子 门上都要悬雷公
一日白石闲无聊 伏凳临摹画雷公
惟妙惟肖很有派 这下使他出了名
附近添子众农家 都来请他画雷公
白石勤奋有灵气 稍大随父学木工
很快学会作木器 雕刻桌椅花纹等
此间仍习画不辍 珍惜分秒手不停
偶得芥子园画谱 灯下揣摩用心攻
也画身旁小生灵 四年辛劳日日精
十六岁时得真传 木器雕花更闻名
作其祖先衣冠像 常受乡绅人家请
此时以工笔为主 笔法细腻显神功
为传虫草之神韵 一直喂养小生灵
蚱蜢蝗虫纺织娘 朝夕观察其习性
二十七岁齐白石 拜得名师更高兴
胡沁园与陈少蕾 当地名士授艺精
从此步入新阶段 浩瀚艺术生涯中
又向民间画师学 绘画技艺更飞腾
从此正式改行当 专事绘画吟诗诵
年方四十齐白石 离家七年远游行
饱览神州名山川 走上写意转画风
跻身吴氏大写意 花卉翎毛派之中
独创红墨两色画 浓淡几笔虾成形
简练淳朴富情趣 色彩热烈又鲜明
多在似与不似间 艺术风格别样红
而立之年喜篆刻 学习治印从父兄
第一颗印金石癖 其父认为很成功
从此乐此而不疲 不拘前人绳墨情
不囿仿摹蚀削法 雕花匠刀笔下融
布局奇肆单刀下 开创生辣雄健风
诗书亦技道并进 朴素无华求诗风
书法名家聚一炉 诗印字画一身荣
近世画坛极罕见 四绝一身世人敬
一生作画八十载 五洲四海扬美名
文品画品齐超绝 人品亦佳人称颂
一生赤心爱祖国 疾恶权势不惧横
应聘西安作画师 有人推荐他进宫
太后身边去作画 坚辞不去展雄风
有人劝他花大钱 数百银两捐县丞
白石一笑即了之 视若浮云横眉冷
作画所得捐家乡 借山吟馆遂建成
自称借山吟馆主 作画吟诗乐其中
抗日战中齐白石 内心爱恨分得清
不与日鬼打交道 家前张贴告白明
要买白石书画者 官长不必亲驾行
用代表人即可办 官入民家恕不成
日鬼转而诱以利 送去煤票来拉拢
白石当即退回去 写诗作画予以讽
抗战即将胜利前 画鼠画蟹题诗曰
群鼠群鼠何多许 即啮我果又剥黍
烛炧灯残天欲曙 严冬已换五更鼓
白石老人正义举 日伪恼羞成大怒
寻机将老人扣留 令其宣传共荣处
宁死不屈齐白石 狱中留下遗言书
坚决嘱告子子孙 永远不做日官奴
抗战胜利沪美界 举办白石书画展
老人应邀京来沪 上海警备司令宣
附庸风雅来索画 老人挥毫遂他愿
当即赐幅螃蟹画 宣司令他笑哈哈
得意而归来到家 不料四姨太气炸
这老家伙在骂你 横行霸道撕碎画
脸色发紫宣铁吾 急命副官再去索
白石老人不作声 展纸挥毫就一幅
副官捎回不倒翁 四姨太看内心怒
这张笑你更是坏 不倒翁是宣铁吾
气急败坏下命令 马上将白石逮捕
友人早帮老人家 乘车北上在路途
白石老人对故园 一往情深爱永远
结缘一生白石铺 白石山水印心间
花鸟虫鱼虾生灵 大千世界画中展
号称白石名改璜 尽对故乡表依恋
古玉石器名曰璜 志故多石之特点
亦喻自己之人格 淳朴无华又洁坚
刻有佩铃人印章 作品落款亦常见
鲁班门下木居士 齐木匠等最不凡
白石老人九十岁 正值一九五三年
国家隆重授予他 人民杰出艺术家
因其美术事业上 白石老人贡献大
一九五五年荣获 国际和平奖金拿
湘潭白石天下知 神州绽放大美花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