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六章 芙蓉国里尽朝晖
14 岳 阳 楼
* 岳 阳 天 下 楼
岳阳城西岳阳楼 洞庭湖畔巍然屹
头枕巴山瞰洞庭 一派虎踞龙盘势
岳阳黄鹤滕王阁 三大名楼江南立
岳州因其三国时 建昌郡曾设于此
三昌古楼故称之 其楼始见于何时
清前修志莫详知 巴陵县志清同治
始据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之载
巴丘郡城鲁肃筑 推测岳阳楼之立
或称鲁肃阅军楼 光绪时期亦从之
后人亦多采此说 也有学者持异议
岳阳天下楼中云 鲁肃系东吴将军
驻守巴丘自可能 筑起城楼便亲临
当为谯楼之称谓 门楼易以望敌阵
当时岳阳地要冲 需筑谯楼利于军
以望水域之敌船 且三国志亦记云
孙权夏四月大赦 诏诸郡县治城郭
穿堑发渠起谯楼 防备盗贼来抢夺
鲁肃屯守合其势 修阅兵楼则不可
其楼扩建与定名 始于盛唐之张说
张说之字曰道济 其人历仕唐武后
中宗睿宗与玄宗 四朝仕途多坎坷
因杵权贵武后时 流配钦州下广西
玄宗召为中书令 后罢相州作刺史
开元四年贬岳州 饱经风霜近半百
乃借扩修岳阳楼 销愁解闷深情寄
因在天岳山之南 遂定岳阳楼名字
不久李白与杜甫 李商隐和白居易
刘禹锡与孟浩然 著名诗人来赏诗
名声益大岳阳楼 远播天下人人知
宋代庆历第四年 谪滕宗谅守巴陵
岳阳楼又大改观 滕宗谅字曰子京
为大中祥符进士 当与范仲淹一同
曾擢天章阁待制 负才尚气很有能
崇尚改革屡遭贬 庆历三年又折腾
因遭诬陷而被降 降知岳州三年整
后调苏州卒任所 愤郁满怀滕子京
励精图治在岳阳 迁建文庙出大名
维修南湖紫荆堤 并且筑起堰虹堤
稳稳保护岳阳楼 防止洪水来冲击
欧阳修曾撰文赞 堰虹堤记颂其绩
他又重修岳阳楼 滕子京之大功绩
他以张说为表率 土木之中寄情志
痛饮一场落其成 凭栏大恸数声已
岳州府志记子京 登楼望远抒其志
增其旧制筑新楼 历代名人刻赋诗
楼北并建燕公楼 专为张说来祭祀
犹觉不足滕子京 内心谋划考量细
诚请名家作画图 连同亲拟求记书
并寄好友范仲淹 遂有岳阳楼记出
欣然命笔抒情怀 忧乐至诚传千古
几经兴废岳阳楼 光绪六年在重筑
三层四柱是纯木 飞檐盔顶极威武
八十年代又重修 历史风貌受保护
四座牌坊又改建 南极潇湘很醒目
北通巫峡风光秀 朝晖夕阳景色楚
气象万千名声赫 四大牌坊巍巍矗
刷新三座辅助亭 三醉仙梅与怀甫
楼内陈设亦充实 江南名楼举世出
* 三 亭 增 辉
红花还须绿叶扶 三醉仙梅与怀甫
三座辅亭有内涵 身姿秀美内中富
增辉增色岳阳楼 游人争相来踏步
(1) 三 醉 亭
岳阳楼右三醉亭 二层二檐歇山顶
始建乾隆四十年 碧瓦红柱极庄重
巴陵知县来承建 望仙阁是亭初名
为祀八仙吕洞宾 列仙全传卷六云
吕岩其字曰洞宾 两举进士皆未进
六十四岁游长安 酒肆拜见术高人
云房先生度世术 云房十试吕洞宾
皆心无动乃携之 上至鹤岭授密文
上清秘诀传洞宾 呂即得道成仙人
始游江淮试灵剑 清除蛟害利国民
四百余年隐显变 人莫识之吕洞宾
吕洞宾自传有云 吾乃京兆西安人
屡举进士而不第 因游华山遇钟离
传授金丹大药方 风清月白吾惟是
常游两浙与汴京 谯郡神仙聚会时
尝著白蓝角丝带 右眼下面有一痣
恰如人间之使者 筋块头大世言奇
卖墨飞剑取人头 吾闻听后乃哂之
实有三剑要斩断 色欲烦恼与贪嗔
当年于此建醉亭 修楼首功乃呂仙
正当滕子京修楼 掌本班头苦找难
自称回道人老者 手持蓝图请缨见
子京看图大赞赏 乃令开工作领班
有家富豪争班头 未遂对藤恨心间
屡次伺机搞破坏 皆未得逞气红眼
先因工匠吃菜紧 煽动闹事不消闲
回道人乃撒刨花 洞庭湖里花鱼变
刨花鱼来解菜难 富豪继而又花钱
买通铁匠大班头 遣走铁匠铁钉欠
回道人即以榫头 代钉首创纯木换
富豪最后决堤水 堰虹堤水将楼淹
回道人又召铁匠 浇铸铁枷于湖滩
万斤铁枷铸五个 四角破浪分水患
楼成之日回道人 亲书二字赠一匾
上写虫二两个字 子京不明其内涵
道人笑曰你且挂 日后自有解者见
说罢不见其踪影 悬空飘落一纸面
上书五言四句诗 一曰龙门吕洞宾
二曰帮修岳阳楼 三曰凡人不识我
四曰称我回道人 至此众人方醒悟
回字大小口相套 小口上移呂字出
于是雕塑呂仙像 敬祀供于岳阳楼
虫二牌匾挂楼上 五百年后遇险杵
一场风暴吹过来 摇摇欲坠岳阳楼
又来化名呆道人 帮助修好岳阳楼
过了几天毛巡抚 前来视察岳阳楼
端详虫二牌匾字 风月无边悟亦出
知府乃制其金匾 高高悬挂岳阳楼
据说这匾在清末 被一三品京官偷
幸亏湘潭有名士 机智取回王任秋
望仙阁后又坍塌 道光十九年重修
改名称作斗姆阁 楼阁俱废咸丰后
同治六年重修楼 一并葺阁改名称
祀吕洞宾三醉亭 取意传说命其名
唐时岳州方太守 六十寿诞播名声
大宴三天岳阳楼 前两天夜不安宁
吕洞宾皆与百姓 楼下醉酒放哭声
搅得楼上饮宴者 心绪烦恼不消停
到第三日酒散后 楼下大坪又集众
方太守叫众贵客 题诗留念于楼中
一个贾姓大财主 半天憋出歪诗诵
远望君山一大它 不知谁家牛屎屙
如果不是泻肚子 为何一次屙这多
众人哭笑不得时 呂仙手拎酒葫芦
来到桌前挥起笔 醉笔题诗顺口出
朝游北越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三醉亭址据说是 呂仙当年三醉处
光绪六年三醉亭 随着岳阳楼迁建
一九七七年重修 拆除砖墙纯木变
八道格门设计巧 回纹窗棂很好看
饰以故事性雕花 琳琅满目真养眼
楼内陈设灵淡雅 下层楼屏又增建
上绘呂仙醉卧像 神态飘逸又消闲
并书上述呂仙诗 两旁方功浚题联
对月临风有声色 吟诗把酒无我人
上层设置一神龛 供奉新塑吕洞宾
坐像神态很端庄 龛额题字很传神
诗酒神仙四个字 说出特立吕洞宾
(2) 仙 梅 亭
岳阳楼左仙梅亭 两层六方巧小亭
檐牙高啄木结构 绿色琉璃极玲珑
中间立有仙梅石 记载故事仙梅亭
光绪巴陵县志载 岳阳楼毁崇祯时
土人湖滨沙碛中 得石一方有枯梅
别无枝叶二四蕚 不假人为自纹理
因此构建亭复之 明末清初仙梅记
亦云此石画梅枝 色如绀墨枝隆起
宛若人工鏤就者 望之高出于其石
以手摩之滑如砥 了无痕迹辨梅石
对其成因作探究 梅之隆然以为起
似有精气存其中 莫顽于石而灵矣
梅之刻划毕肖者 笔墨点染而成似
莫静于石而动矣 动静之机于一石
灵顽之理皆具焉 此文描述似化石
无从解释一般人 便以咸仙梅呼之
推官陶宗孔建亭 正值明代崇祯时
后来亭毁石丢失 待到清代乾隆继
熊懋奖修岳阳楼 遍访下落寻其石
民屋灶下偶复得 且以缺损很可惜
纹理已然不清晰 复建之亭乃摩石
同治六年大书家 何绍基将亭匾题
留仙亭悬亭额上 光绪六年改名字
恢复原名仙梅亭 现在这处小亭子
一九七七年重建 按照原貌英姿立
亭旁栽有松竹梅 岁寒三友竞绮丽
虚实相映与仙梅 更有意趣人欢喜
(3) 怀 甫 亭
岳阳楼下怀甫亭 亭亭玉立洞庭边
纪念杜甫诞辰日 一九六二年始建
时值诗人诞生整 一千二百五十年
四角方木木兰绕 脊饰精美映苍天
藻井彩绘很秀雅 怀甫亭额朱德撰
正面亭柱有对联 吴丈蜀撰七九年
上联曰舟系洞庭 世上疮痍空有泪
下联曰魂归洛水 人间改换已无诗
石碑一方竖亭中 杜甫画像刻正面
还有登岳阳楼诗 诗人生平背面镌
民间传说有一则 与杜甫亭有渊源
唐代大历三年冬 杜甫搭乘一小船
船主后生叫稚子 喜爱诗歌心地善
他见杜甫来岳州 吟哦不已重病染
顿生敬意留杜甫 暂住养病在小船
见好同登岳阳楼 回船杜甫吟诗篇
登岳阳楼五言诗 杜甫大名写落款
稚子得知是杜甫 崇敬大师在眼前
纳头便拜大诗人 杜甫欣然赠诗篇
此后稚子打鱼归 求教诗艺于夜晚
杜甫悉心传诗艺 冬去春来病好转
便辞稚子去郴州 一年以后又相见
稚子潭州遇杜甫 杜甫衰老不如前
请回岳州安生息 不久杜甫长辞世
痛心疾首善稚子 积攒多日立石碑
岳阳楼下湖坡上 诗人遗容刻碑石
亦刻登岳阳楼诗 后来大水淹碑石
就在当年立碑处 今怀甫亭矗立起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