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六章 芙蓉国里尽朝晖
14 岳 阳 楼
* 前 朝 遗 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供人观赏与探究 岳阳楼旁有不少
前朝遗物如铁枷 铁梢铁鼎最重要
(1) 铁 枷
岳阳楼下湖滩上 原有铁枷共五枚
光绪巴陵县志载 今存业已仅三枚
为便游人来观览 其中一枚已移至
岳阳楼临湖平台 铁枷长二点六米
厚度零点三四米 两端各呈燕尾式
尾尖相距近二米 枷中间有圆孔子
直径零点二八米 形如古代枷锁式
故称铁枷与铁械 亦或叫作铁砘子
铁枷铸于何年代 尚待考证须仔细
北宋岳阳风土记 已将其为古物视
又有巴陵游览记 云其为晋伐吴时
若铸于晋则距今 一千七百年有余
铁枷质地异常坚 面呈黑褐无锈迹
枯水季节露湖滩 洪水时节没湖里
风吹雨打历千载 不锈不蚀很奇异
惟留斑点少许痕 冶炼技术高无比
从冶金史角度看 珍贵实物数第一
铁枷作用众说多 列举岳阳风土记
或云以此压胜辟 蛟蜃之患力克敌
或以为碇系船石 疑其太重无人举
或以为植木其内 编以为栅风涛御
以为所列不足信 巴陵游览记谓此
晋伐吴时吴人用 以此铁锁横截之
民间与传吕洞宾 为助子京修楼时
拦洪分水用铁枷 亦有传说更神奇
其为太上老君用 制服巴蟒重利器
(2) 铁 梢
铁梢似桶高一米 直径大约过一米
两侧有狮环可据 下有三短足置地
清末前置崇胜寺 现在业已将其移
岳阳楼之正门前 左右两边各置一
铁梢各重一千斤 梢壁铸阳铭文知
南宋淳祐五年铸 孟府十人造捐资
光绪巴陵县志考 孟府即为孟珙府
孟珙少随父从军 以功授承信郎务
后为安抚制置使 淳祐时期于荆湖
坐镇荆襄抵元兵 恢复中原为己务
雷厉风行带士卒 平日待人很实朴
令人亲近远货色 刻苦好学又诚笃
邃于易亦通佛学 扫地焚香常自处
稳几危坐萧事外 上下敬重极和睦
他在岳阳多建设 宋史孟珙传中著
建祠岳阳慈氏塔 晋沙门妙吉祥筑
府中十人又捐资 铁梢为崇胜寺铸
其形为桶何名梢 因为什么造此物
巴陵县志谓不知 后有李钟麟解释
游君山记里载云 铁梢可为贮水器
清冷治水盈不竭 僧人贮水甚神奇
掬而洗之令目明 有人谓其为祭器
(3) 铁 鼎
两铁梢间有铁鼎 矗岳阳楼正门前
其高大约三米多 造型塔式分层三
上中层为空心式 三足鼎炉下层建
每足铸成狮头形 鼎腹铭文清可见
共赖神庥垂千古 孚佑帝君祠上镌
对称拱门四面有 门上均铸篆体联
门间隔处饰龙纹 中层上部出翘檐
檐翘首仿木结构 角上均有鸱尾件
下面垂挂金铜铃 美丽宝瓶立顶端
顶部六六年被毁 后按原样复制完
鼎腹铭文由可知 原为岳阳楼铸成
孚佑帝君乃道家 对吕洞宾之尊称
岳阳楼又是呂仙 停云之地传美名
清代一直供呂像 孚佑帝君祠有称
铁鼎款识有两条 可知汉阳铁厂造
光绪二九年七月 汉阳铁厂来铸浇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