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人的“茶馆”文化扬名天下,让我们一起在成都开启一场关于“茶文化”的街巷漫游。
一、鹤鸣茶社
鹤鸣茶社,一家聊起成都茶铺总绕不过的百年老店。
坐落于成都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有得天独厚的好口岸,它曾被誉为少城公园六大茶馆之首,有着人声鼎沸的绝好生意,鹤鸣茶社是典型的成都老茶铺,茶铺以贩售盖碗茶为主,同时提供一些瓜子花生,供茶客落座休闲。
在鹤鸣,喝茶是一件充满人情味的事,这里的茶客大多相互认识,至于那些不认识的,往往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不过这并不是大事,在鹤鸣茶社充满烟火味的氛围中,人们往往喝着喝着就相互认识了。
鹤鸣茶社早上八点开门营业,靠近湖边的好位置很快便会坐满,这完美诠释了成都人喝茶比上班还勤快的本性,倘若是遇上出太阳的好天气,肯定是全天一座难求。“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是鹤鸣茶社的经营理念,这里的人声鼎沸,来去匆匆的人们,构成了成都茶文化的众生相。
2、禅茶堂
在成都著名的商业街太古里内隐藏着另一个老茶铺 — 禅茶堂,禅茶堂为著名的大慈寺96院其中之1,是充满佛法禅意的饮茶场所,早晨这里的茶客不多,很适合来喝早茶。由于紧邻太古里的缘故,禅茶堂往往会在下午变得热闹非凡。
禅茶堂的建成要追溯到唐朝,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至四川,玄宗邀请与自己有一面之缘的无相禅师参与修建大慈寺,无相禅师为大慈寺规划了96院,其中1院,便是专供喝茶品茗的禅茶堂。
无相禅师为何会专修一院以供喝茶?相传,当时泰山有大兴禅教,讲究修禅夜不能眠,需以茶解困。而禅茶的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时的佛教世界,茶道便是禅道,在他所著的《茶偶》中我们便可以一窥。
长久以来的饮茶习惯,奠定了茶铺子在成都街头巷尾的地位,聚会喝茶、谈生意喝茶,上到名人雅客下到平民百姓。茶水奔流在大街小巷成为这座城市的血脉。传统的成都茶铺专注于人情世故,坚持以人为本的市井做法,一边喝茶一边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与他人发生链接感受一份温暖的人情味,是成都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
3、茗椀楼
在老茶铺里,不管是客人还是店家,他们对茶本身的要求不高,往往喝的都是盖碗花茶,高级一点就是四川本地的碧潭飘雪最受欢迎,也许是成都人天生对于饮食的高要求,茶客们对于茶铺能够提供何种饮食意外挑剔,所以茶铺往往会提供包括面条、汤圆、饺子在内的四川传统美食。加上顾客大多本地喉舌、厨师同样也手艺老练,一家老茶铺提供的餐饮往往水平奇高,能够给人一种“哇!”的惊喜感。
近年来,一些新派茶铺也开始在成都出现,相对于传统茶铺,它们更加注重经营模式与茶水种类和品质。红茶、绿茶、白茶、岩茶,种类纷多为茶客提供更多选择,新派茶铺会在饮茶的同时提供绿豆糕、瓜子、开心果作为茶点。
4、不知春斋
这儿更加注重茶铺本身对于客人的表达,将空间与饮茶的仪式感作为表达方式,着力于茶铺本身与客人的链接与交流,这份文化独特,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
5、陈锦茶铺
“留住今天,是送给明天的礼物”这是陈锦茶铺主人的话,他的饮茶之道也昭然若揭。
陈锦茶铺坐落于铁像寺水街,这里是被寺庙香火怀绕的的闲适飞地。从水街牌坊往里走,片刻就能来到摆满藤椅的广场,这里是陈锦茶铺室外区,除了经典的藤椅盖碗茶,还有大戏台用作曲艺表演,戏台是老木料搭建,与铁像寺古朴环境相得益彰,而戏台的两侧则展示着茶铺主人的摄影作品。
陈锦茶铺的主人陈锦是一名摄影师,其摄影作品大多聚焦四川人文风光。几十年来,他执着于走遍四川的东南西北,用镜头记录下了川人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早已湮灭的老建筑、老习俗在他的镜头中被定格。
陈锦摄影集《吃茶书》
陈锦老师从80年代起,便致力于拍摄老茶铺,他把自己泡茶铺里,以客人的身份观察,用三十年的时间走遍四川、重庆。他用拍摄作品记载着西南茶饮历史。在这些镜头之下,茶铺早已不止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合,更是一个被赋予了性格及生活哲学的鲜活载体......
陈锦摄影集《茶馆》
成都茶铺星落棋布,它们中有阳春白雪,也有三教九流,林林种种形成了成都独特的茶铺文化,其中蕴含着天地人和的乐趣,是成都人的悠闲自在、胸怀宽广。这种万象包容的气质,便是成都人的茶道,同时也是铸就这座城市的血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