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142|评论: 9

[以文会友] 也说诗歌的“生与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不是死了,而只是诗歌质量参差不齐,同时重要度也大幅降低了。

一、对诗歌的心理需求大幅减少了。

1、现代人感情的宣泄口选项大幅增加了,比如影视、音乐、游戏等等,都有巨大的情感宣泄作用,并且宣泄方式非常直接、持久,宣泄的强度也非常大。所以,人的情感宣泄需求在得到几乎充分的满足之后,已经很少人再对诗歌这种抒情方式有需求了。

2、随着交通、通讯的高速发展,现代人人际交往的容易程度大幅提高,很多心理问题都可通过直接当面沟通、或者通过视讯方式沟通得到解决,不再需要用诗歌这种隐晦的方式来抒发了。

3、现代人物质欲望空前强烈,物欲横流挤压了精神生活的空间,很难静下心来欣赏诗歌。

二、对诗歌的要求提高了。

1、现代文字的丰富和发展,让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空间也有了巨大的拓展,人们的情感表达趋向更加丰富更加细腻,带来的结果就是对诗歌的要求提高了,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要感动他更加难了。

我有一个不知合理不合理的猜想,如果李白生在当世,就算他的古体诗的水准丝毫不降,也难以获得生在唐朝的李白的文学历史地位,甚至能不能够“红”都是一个问题。

现代人对古代诗歌的崇拜,很大部分是源于对其历史地位的崇拜,就是“因为崇拜所以崇拜”。现代人偶尔引用古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是因为古诗言简意赅、直截了当以及异于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带来的新奇感和阅读冲击感。

2、现代网络的普及,让诗歌的发表大幅度简单化容易化了,作者可以随意发表诗歌,所以诗歌的数量呈爆炸性几何级的增长,容易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三、诗歌质量参差不齐。

1、同样,物欲横流让诗歌作者也难以具备一颗清澈的心,写出来的诗歌肤浅、浮躁而市侩,难以具备震感心魂的灵气。

2、现代作者写诗的态度不够虔诚。

写诗应该字斟句酌。因为诗歌的篇幅短、文字少,所以如果要表达出广阔的意境和丰富的感情,每一个字都很关键,每一个字都不能滥竽充数。

写一首诗需要多长时间?我觉得在作者全心全意写一首诗的情况下,短则需要几个小时,这仅仅是在非常顺利、灵感特别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达成;如果几个小时后不能如自己的意,那就转为持久战了,只能在有空的时候就琢磨琢磨,这样一来,有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不一而足。

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有多少人能够花这么长时间字斟句酌地写一首诗?

当然,也有即席成诗的天才,但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而且那种击鼓传花式的快诗,质量如何大家可以细品。

3、当代诗歌、文学专业杂志刊物作为传统的权威平台,但发表的作品确确实实难以服众,甚至不忍目睹,这让读者对诗歌的好感渐渐消失,读者会合理地质疑:权威杂志刊物发表的诗歌水平都是如此,哪里还有好诗?

四、诗歌与酒。

看到过一个诗歌作者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大意如下:诗歌是酒,散文是水。

我非常赞同这个比喻。酒就要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芬芳、酒就要有沁人心脾的香醇。

而且,古代再好的酒也是低度酒,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胃口了,能让现代人痛饮后大呼痛快的,是茅台五粮液之类的高度酒。这个古代酒与现代酒的类比,也同样适合于诗歌。

所以,我基本上反对诗歌的语言过于平实过于朴素。我并不反对平实朴素的文字文体,我只是反对用过于平实过于朴素的语言来写诗。平实朴素的语言的用处是最大的,比如在法律政策文件、说明文、应用文以及小说等等文体上,但不是诗歌。

你卖一瓶酒给消费者,人家喝完后口中淡出鸟来,质疑你卖的不是酒。你这时跟人家解释说“酒精有损健康、矿泉水最有益”管用么?人家想喝水就直接买矿泉水了,买酒干嘛?

所以,酒跟水不能混为一谈。

当然,叙事诗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目的是叙事、只是借用了诗歌的文体而已。

五、综述。

综上所述,现代对诗歌的需求在下降、要求在提高,而诗歌的数量在猛增、诗歌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在下降。此情此景下,也难怪有人会发出“诗歌已死”的哀叹了。

六、诗歌到底会不会死?

不会。诗歌就是诗歌,独一无二。

诗歌的生命力在于人类灵魂的深处。当一个人进入严肃和深入的思索,眼光直达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之后,他依然会陷入迷茫。彼时彼刻,他会发现电影电视流行歌曲都太肤浅,都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困惑和矛盾,那时一瓶啤酒和一杯红酒都不对他的胃口,那时他需要一杯高浓度的烈酒,真正的好酒!那就是一首好诗,记住,一定是好诗才行!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8-5 18:1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1-8-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8-6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说法。主要的是一些“诗人”的作品败坏了读者的胃口。看看著名诗人梁上泉的《匠心》:

            搜尽巴山的奇峰,
            才刻得一座青山;
            望断巴河的流水,
            才刻得一条河川。

            常依那寨上老松,
            才有风涛的实感;
            久仰那张飞古柏,
            才有苍郁的体现。

            胸中跃动着活的形象,
            毛石就能变化万千,
            为使石头都有生命,
            巧取花纹浮想联翩。

            看这些小小的钢錾,
            都是倾注热情的血管;
            一片草叶,几个花瓣,
            也要用汗雨专心浇灌。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迪斯雷利

发表于 2021-8-8 18: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8-9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说得好,但是,诗歌不会死。

发表于 2021-8-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不死。

发表于 2021-9-1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