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940|评论: 18

[民生杂谈] 从巴中某知名学校的开学考试浅谈巴中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5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一个非普通初级、高级中学教师的人来谈这个问题,着实不是我所愿,还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对这些老师失望透顶(失望的原因后面说),外加我家小孩也快到上小学的年级了,实在不想那么早就亲力亲为。
    这是一道巴中某知名学校(也是我准备以后把小孩送去的地方,比来必去,可能只有这里算是最好的了)初二的开学考试题,为最后一个大题。其中第三问,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据我了解,至少某一个班没有学生和老师提出过疑问,对此我感到非常的失望。各位看官中,不乏有数学老师在,先听我细细道来。
这是一道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出很多版本的题。题库很重要,要出一道精妙的,但又逻辑严密的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大家你抄我,我抄你的本无可厚非,也正因为如此,其实有不少的题,都存在的错误之处,毕竟不像中考高考,题目经过很多人的验证,作为老师,即使第一时间发现不了,再次讲解的过程中也应该立马发现问题了吧。这道题的第三问,其出题的目的,我觉得有意义的就是“考察同学们的分类讨论思想,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此问的描述是:“当△CPQ的周长为18CM时,求经过多少秒后,△CPQ为等腰三角形?”。这种描述的意思是,当点QP运动到所形成的△CPQ的周长为18CM时,以此时此刻开始计算时间,再经过多少秒后,△CPQ为等腰三角形。这是无法计算的(再说说为什么无法计算吧,当引入一个时间t,可以通过周长18列出一个等式,必然需要引入pq长度,这样就存在两个变量,就需要2个等式才能求解,列不出来第二个等式。但是有个版本在题干中就告诉了AB长为12,这样运用高中的余弦定理,此题就可以解,但就偏离了考察方向,而此校此题,AB长为12并未出现在题干中,所以无解。当然此题本身想要实现的目的并不需要知道AB的长)。而从答案来推,原本的意思,应该是问当QP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后,经过多少秒,△CPQ的周长变成了18CM,且刚好此时△CPQ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人会觉得这题原题这样说本身有点歧义,首先有歧义的题在数学中就是错题,更何况,这哪是歧义的问题,本身就不存在歧义,所谓的歧义,正是因为犯了数学的大忌,先入为主,主观上鼓捣往自己“想要的答案”上去靠。数学就是简洁的去描述问题,这题够简洁,但是却没能清晰地描述问题。这涉及到数学、语文的一个理解问题,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题,如果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完结了,长久的积累下去,又怎会学好了?(别跟我硬刚,我懒得去回复,硬刚之前,先一想再想三想,还想硬刚,就一直想下去吧。为什么要发这样一段,因为根据侄娃的反馈,这个老师的解释是这是要满足两个条件,确实是要满足两个条件啊,但是正确简洁的描述应该是,经过多少时间后,△CPQ周长为18CM,且为等腰三角形,出个题,这么简洁,逻辑清晰地描述都做不到吗?原题的描述我以无力吐槽,在我的记忆中,这种问问题的方式在高中物理不少题中都会出现,按这种理解力,哎)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能把数学考到满分的同学,其他科目分数一定会很高,能考到130,140的同学,未必所有科目都能学好。这个原因,后面再分析。
     在我们初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终最大的目的依然是应试。初、高中数学的学习,学到最后学的是“语文”,这句话,我相信没有人听说过。看到任何一道题,立马就知道该怎么想、怎么做,在非竞赛题目的情况之下,压根就不存在难题,看到题就知道怎么做。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立马就想到第一步将所有不含未知数的放到等式一边,含未知数的放到等式另外一边,第二步,对式子进行化简,第三步,将未知数前面系数化成1(这整个里面又涉及到很多的原则和思维)。我们很多同学,经过大量练习题的练习,多多少少脑海中会总结出一点这些文字性的东西,成绩就稍好些,有些同学,在大量练习的过程中,很主动的去总结了很多这种文字性的东西,并且不断的完善,我称之为思路,成绩就会很高。因为懂得思路,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因为思路--文字性的东西--并非去记忆某一道题,而是去处理某一类型无穷多的题,看到一个题立马就知道该怎么想,怎么做,很多同学没有思路这种意识,就在那里瞎想乱想,胡思乱想,想来想去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就是想错,有的运气一好,或者有了所谓灵感,突然就碰上正确的方法。这个很多人不太明白,即使是竞赛题目,都会有特定的思考方向(只要是应试,竞赛也好,都是对人思维的禁锢,都是有套路可循,只是并非所有人的理念都是当数学家,所以所谓的禁锢,其实并没有多少影响),只不过越难的题目,就相当于要达到终点有很多条分支,就需要沿着每条分支去走一遍,看是否能走到终点,一条条的试总会成功,有的同学就能快速判断那条是不是通的,不通就立马转到下一条路,这叫做有思路,有效的思考,终究都能做出题,而有的同学,灵感也好,运气也好,在众多路中间,一下子就碰到了正确的道路,而更多的同学,想问题的方式却是要达到终点我是该从天上飞过去,还是地下钻过去,还是水里游过去,这就是胡思乱想,无效的做题练习,对思维没有多少帮助。当一个学生数学能够考到满分的时候,就说明已经明白总结思路这件事情,并且在所有学科中都进行了一个总结,也许,只是当时他没发现而已。
     这里为了阐明观点,不得不说一些得罪人的话,在我们巴中目前的教师群体中,当年读书之时,数学考几十分的大有人在,但是依然能够胜任教学工作,那其实是因为在大量的时间积累中,也无数次的再演练了很多的题目,潜意识中思路在不断的完善,所以在教授知识时,其实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而且更容易教授好学生基础知识,这其中原因,就不在剖析了,只是还没有去把自己总结出的思路教授给学生而已,这里面辩证的说,教学生思路,有好处,同样也有坏处。大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外在的原因,没有了老师在思路上的引领,成绩自然很普通,而那些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同学,其实在高中开始,已经就具备自学的能力,所以老师讲不讲,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巴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名师的,数学上比如郭**,李**,我都为他们点个赞,只是现在很难碰到他们教书了,其他还未知的名师,恕我未能提及你们的名字。
    所以综合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成绩并不高,来源于两方面。
    第一方面,刚才已经提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总结。当代很多家庭的家庭教育已经废掉小孩一半的智力了。在家长的眼中,孩子就是个宝,孩子稍微发点脾气,表现得叛逆一点,就任由孩子做任何事,甚至现在的孩子对老师已经没有多少敬畏之心,犯了错,顶多打个手板就顶天了,又不是很痛,怕什么。这一种习惯,一旦养成了,即使碰到了再好的老师,他依然不会主动去做题练习,这是习惯这东西的可怕之处。不需要多少题练习,并不是不可以,记忆力越好,需要的练习就越少,仅此而已。记忆力这东西,是所有学科必备,那其实是可以练的,比如天天强制性的记忆语文历史政治地理这些,整本书整本书的练习着记忆都可以,背书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既记住了需要记得的知识,又练习了记忆。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规范学生的习惯,否则,都是空谈。手机、游戏这些,有相当的好处,也有很大的坏处,但是这个度的把控着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其实现在国家对于游戏这些禁令,就已经在权衡其中的利弊了,原则很好,落实得怎样也只能一步步来。
    第二方面,肯定就是教师的方面了。国家禁止节假日的文化课补习,其实对大多数孩子压根就没多少影响,只对主动想学的学生有一些影响而已。所谓的补习,无外乎就是再讲了一下原来的题型,或者新颖的题型,能够自己再多多少少的总结和完善一下思路,但基本不会有老师去教思路,因为这些其实非顶尖教师都是讲不出来的,只有数学达到了顶尖的水平,才能一览众山小,总结出一套广泛适用性的思路,如果只懂得其中一部分,这样对于顶尖学生的思维,其实是一种桎梏。因为很多教师本身都没有总结思路的习惯(当真正去总结的时候,就会明白那其中的难处所在,需要本身超强的功底,和大量的实践总结出一套体系),所以所谓的补习,效果并不会有想象中中的好,但是也有一些效果,毕竟培训机构的课程也暗含了一定的学习体系,这个更多靠的是学生本身的悟性。在没有了补习,这种可以继续一定程度培养一些思路方式的情况下,各地的基础师资配置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要想做好教育,基础知识这块几乎所有老师都教授的非常好,差距就在欠缺在思路上,很多人没意识到而已,所谓的教师的各种网络进修,培训,那都是对新教师培训有些用处,真正的进修,就是当都会教思路的时候,就会发现,大家平时所看见的,听到的某个同学成绩突飞猛进,开窍了,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我们巴中其实并不缺乏聪明的学生,只是很多被埋没了而已。我就觉得我的很多朋友比我更聪明,但那不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而是自身贪玩去了。所以要想做好巴中的教育,一是在教师层面,首先得ZF出面,聘请真正的专家,是真正的专家来给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家庭也必须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shanchuan.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9-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隐藏的大神,但我能猜到你是谁
发表于 2021-9-5 10:0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中中学是我的母校,这十年是年年走下坡路,很多700分以上的连个一专都没考上,教我那几个恩师的能力至今都算巴中中学最高水平。

发表于 2021-9-5 10:3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只一次的说过,自然学科不存在思维!什么是自然规律,仔细思考这几个字的含义就会明白!而语文历史,政治等语言学科需要更强很强的逻辑思维,这个问题现代社会的所谓专家搞错了好几十年本末倒置了,可笑可悲

发表于 2021-9-5 12:0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逻辑和表达能力,也好不了哪里去!看得眼晕
发表于 2021-9-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荣安装门禁系统,推销保险,停车收费,十年时间强占强要,肆无忌惮。希望巴州区教育局严查严办。

发表于 2021-9-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破铁鞋 发表于 2021-9-5 12:07
你这逻辑和表达能力,也好不了哪里去!看得眼晕

贴主我确认了是我以前同学发的,你高中数学能考150分的时候,再来评论他

发表于 2021-9-6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第三个问确实存在问题,因为第三个问题,没有说要参考第一二个条件。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出题者不谨慎。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9-6 22:57
在这个论坛谈教育,想多了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9-7 01:45
偶见不平一声吼 发表于 2021-9-5 10:03
巴中中学是我的母校,这十年是年年走下坡路,很多700分以上的连个一专都没考上,教我那几个恩师的能力至今 ...

中考也是摇号?高中都是按分数收的

发表于 2021-9-7 08: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8 08:0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8 17: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描述确实不妥,在出卷校对的时候就该更正过来!

发表于 2021-9-9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简单的题,巴中的学生做不出来?那数学不咋的。

发表于 2021-9-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默默摇旗助威了

发表于 2021-9-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从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快乐教育就是个伪命题,通识教育阶段学习从来都是以量取胜,从应试角度来讲理科刷题是最为简单有限的办法,文科更需要广泛且深度的阅读来积累阅读量,个人认为一般教师与名师的差别在于能否在通识教育阶段引导孩子构建初步的知识框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习事半功倍;这也是学霸和学渣真正的差别。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