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17|评论: 0

[诗词歌赋] 【原创】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155*】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9-23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六章  芙蓉国里尽朝晖
32     慈    氏    塔
岳阳城南慈氏塔  洞庭湖滨婷婷立  
北与岳阳楼呼应  西与君山遥对峙
塔为七级青砖砌  塔身高达三九米  
自下而上依次小  好似宝剑倒天立
亦如神鞭巍然耸  故而有人来附会  
此塔乃是按唐代  开国元勋尉迟恭
所使雌雄鞭模样  精心在此修筑成  
岳州府志早记载  慈氏塔为晋沙门
妙吉祥造立岳阳  后宋制置使孟珙  
修塔旁有孟珙像  古籍图经则云称
妙吉祥为唐代人  开元年间来此地  
谓有西方白龙孽  久则为患匿于此
最宜建塔以镇之  土人思言将塔立  
民间又有另一说  相传很早远古时
九嶷山上九金鸡  欲飞洞庭奋展翅  
不想洞庭湖太大  最小一只岳阳至
跌落湖边翅膀断  即在湖畔化石矶  
每到阴天刮风时  它就想借助风力
再振翅膀上天空  它每拍翅膀一次  
湖上掀起大风浪  搅得船毁人亡弃
人们遂建塔镇之  另外八只亦坠地  
变作长江沿岸的  三叉矶与道陵矶
刘公临湘怀山矶  鱼矶阳罗道人矶  
塔名来由亦两说  一说慈氏指弥勒
弥勒梵文意为慈  当年塔旁慈氏寺  
所供佛像即弥勒  一说慈氏乃当地
一位寡妇倾其家  捐助建塔无人比  
独生女儿身殉塔  故将塔名冠慈氏
人们将她塑金身  曾经供于慈氏寺  
该塔屡毁且屡建  今塔南宋孟珙立
塔前石碑毁战火  塔檐长满草木棘  
燕雀绕塔呢喃叫  此塔古朴更多姿
33      桃     花     源
* 《桃花源记》与桃花源
湖南著名风景区  桃花源在桃源县  
史载原名乌头村  易名著名一根源
都与东晋大诗人  桃花源记密相关
(1)一篇神奇文
东晋诗人陶渊明  一千五百多年前  
桃花源记笔下出  脍炙人口著名篇
晋太元中武陵人  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忽逢桃花林  芳草鲜美尽落英
夹岸桃林无杂树  渔人甚异复前行  
林尽水源便一山  山有小口便舍船
初入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步开豁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  美池桑竹又良田
阡陌交通鸡犬闻  往来种作男女欢  
衣著大方悉外人  黄发垂髫乐怡然
看见渔人乃大惊  问所从来具答全  
便要回家设酒食  村中闻说俱来唤  
自云先世避秦乱  率妻子邑人来边  
来此绝境不复出  遂与外人间隔断
问其今日上何世  不知魏晋与西汉  
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见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其家  皆出酒食热情款  
停住数日后辞去  此中人语不足谈
既出得船复向路  处处志之不必言  
及至郡下诣太守  太守随即将人遣
寻向所志随其往  不复得路遂迷眼  
南阳刘子骥高士  闻之亲往去查探
并无结果寻病终  后遂无人再探看  
与此同时还写诗  桃花源诗纯五言
一曰贏氏乱天际  二曰贤者避其世  
三曰黄绮之商山  四曰伊人亦云逝
五曰往复浸复湮  六曰来径遂芜废  
七曰相命肆农耕  八曰日入从所憩
九曰桑竹垂余荫  十曰菽稷随时艺  
十一春蚕收长丝  十二秋熟靡王税
十三荒路暧交通  十四鸡犬互鸣吠  
十五俎豆犹古法  十六衣裳无新制
十七童孺纵行歌  十八斑白欢游诣  
十九草荣识节和  二十木衰知风厉
二一虽无纪历志  二二四时自成岁  
二三怡然有余乐  二四于何劳智慧
二五奇踪隠五百  二六一朝敞神界  
二七淳薄既异源  二八旋复还幽蔽
二九借问游方士  三十焉测尘嚣外  
三一愿言蹑轻风  三二高举寻吾契
诗人奇文与诗作  描绘田园理想国  
日出而作日入息  没有剥削和压迫
虚构理想陶渊明  写作原因有许多  
他本陶侃之曾孙  亦曾立志效祖国
仕途经历过一段  现实使他大打折  
不为五斗米折腰  去官归田应诏躲
向往远古羲皇时  衣食无忧最快活  
更爱庄子与列子  无君无父理想国
直接因由汉末后  战乱频发苦百姓  
人们远逃离尘世  自行集结归大姓
据险自卫筑堡垒  三国田畴最有名  
曾在京东盘山上  带领宗族尽躬耕
百姓归之数年间  五千余家齐共鸣  
道不拾移不闭户  北方乌鲜来进贡
袁绍父子诏不就  后愤乌丸来掠境  
乃随曹操征乌丸  曹操欲将侯爵封
田畴婉拒不接受  卢龙之塞岂可卖  
以易赏禄我不干  乾隆盘山写赞诗
田畴不卖卢龙塞  李靖空余舞剑台  
渊明亦有拟古诗  称赞田畴抒情怀
一曰闻有田子春  二曰节义为士雄  
直接启示陶渊明  构想桃花源仙境
(2)几多桃花源
桃花源记与诗文  普遍共鸣后世人  
超凡脱俗神仙境  触使人们去追寻
它的原形在何处  千古之谜说纷纭  
有说庐山山谷里  或在田畴卢龙寨
直至新近有人提  应在当今黄山市  
即是安徽古徽州  黟县陶家柴桑地
黟县有座武陵岭  并有武陵村之记  
据明徽州府志载  陶渊明曾直称之
黟人即为武陵人  恰好应桃花源记  
黟县还有小盆地  九十一平方公里
历代文人都称它  旧秦村与桃花源  
环境酷似桃花源  外人进入并不难
须沿一条章水溪  来到漁停绝壁边  
绝壁下有桃源洞  过洞盆地即可见
豁然开朗之景象  恬静美好桃花源  
至今桃源洞一带  仍有陶氏后裔在
陶氏宗谱近发现  证明他们始祖是  
渊明裔孙陶庚四  认为陶渊明所记
湖南桃源桃花源  古今地名大辞典  
即持此说有两条  桃花源与桃花山
桃源县旧属荆州  曾祖陶侃做过官  
渊明从小可知道  美丽去处桃花源
(3)牛郎织女与桃花源
面临湘江桃花源  背依群峰绝安然  
进入其内如仙境  世外桃源令人赞
走过桃花源牌坊  即是桃花溪潺潺  
缘溪而行周围是  大片桃林芳草鲜
中无杂树桃林美  落英缤纷煞好看  
林深处有穷林桥  过桥不远即可见
秦人古洞迎面立  进洞行数十步远  
豁然开朗映眼前  土地平旷千丘田
屋舍俨然豁然轩  千秋池旁延至馆  
筵请武陵渔人处  是为昔日来避乱
还说的确是秦人  最早落脚在桃源  
为逃秦皇抓民伕  李立郭嫂来避难
和位失儿老妈妈  在此组成新家园  
李立郭嫂育儿女  渐成村落代相传
三姓组成三合村  村名很快传得远  
这里自然风景区  早在汉代即流传
晋又始建桃川宫  人文景致很可观  
北周时认陶公记  易名称为桃花源
并按作家文意建  经营建筑名声远  
至唐就已开辟成  桃源县至水心岩
行程四十多公里  游览景区桃花源  
及宋巨大建筑群  沅江畔到桃花山
可惜元末毁于火  明洪武初得复建  
明末又被大火毁  直到清代光绪间
桃源县令余良栋  靖节祠先重修建  
沿山重配置亭阁  问津亭与延至馆
穷林桥和水源亭  高举阁与豁然轩  
寻契亭与即出亭  向路桥等嘉景点
皆按桃花源记命  其貌保存至今天  
该地缘何如此美  牛郎织女密相关
织女原是天仙女  羡慕人间私下凡  
嫁给牛郎相恩爱  男耕女织建家园
王母娘娘得知后  派遣天兵到人间  
捉拿织女回天庭  牛郎闻讯急追赶
踏着织女慧云路  快追到时竟突然  
王母娘娘用玉簪  划条银河荡空间
牛郎织女隔两岸  每年只能见一面  
只在农历七月七  喜鹊搭桥才相见
织女被罚在天庭  织布日夜都想念  
心想彼岸之牛郎  活受折磨苦不堪
不如让他回人间  然而人间已多难  
租重税多压在头  牛郎还是苦难言
七衣仙女来解难  劝她织一幅锦缎  
再叫牛郎带回去  锦缎美景绣地面
织女潜心日夜织  织上绿竹与青山  
花鸟村庄和良田  为防此地被发现
七衣仙女帮织女  织起山洞用黑线  
仙境都罩在洞里  只留狭口露外面
锦缎织完正好是  七月初六之夜晚  
为防意外喜鹊们  搭起鹊桥银河连
谁知织女刚上桥  就听身后有人喊  
王母娘娘冷笑声  织女吓得手打颤
锦缎还没来得及  交给牛郎手里边  
飘落在地即成为  人间仙境桃花源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