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63|评论: 1

[原创] 从实名举报开始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续四年
2017年8月开始,我开始了连续四年的实名举报:
实名举报酒后闯入学生寝室,寻衅滋事,群殴我儿子的宁夏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姚远。
实名举报宁夏理工学院赵惠娥这名女校长为洗刷与其存在特殊关系个人关系的常务副校长姚远的违法责任,无视大量证据证明的事实,无视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在其后持续采取捏造事实、侵犯隐私、网络攻击等违法手段对我儿子名誉权、隐私权进行了持续损害,并通过网络方式对我受害人家长进行人身攻击,赵惠娥更是公然地叫嚣:“随便你告,无所谓”。
我实名举报宁夏三级司法体系存在的司法腐败问题。举报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人民法院肖占斌法官选择性执法,在法庭上公然阻止我行使合法的质证权,不惜采用程序违法方式对打人者进行包庇(拒绝应当事人的请求,收集和使用宁夏大武口区公安分局的调查笔录,从而造成法律事实认定错误),对众多不利于违法人的证据和事实视而不见,仅凭辩护律师没有任何证据支持的谎言就做出了一个荒唐的判决结果,一个不具备基本逻辑和情理的判决结果!
我实名举报宁夏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李学军法官和宁夏高级人民法院樊学礼法官拒绝受理我提出的关于案件存在司法腐败行为的指控,拒绝对存在司法腐败行为的判决结果进行调查或纠正,以调戏方式应对受害人的严谨上诉,在严肃的法律文书上充满奇葩的错误,判决书上充满了对法律精神的强奸及对受害人的嘲讽。
我实名举报大武口区人民法院居然敢在生效判决书没有被执行的情况下擅自终止案件执行,我国法律哪一条款规定法院有权可以在没有执行完毕生效法律判决书的情况下随意终结案件?
我实名举报大武口区人民法院拒绝退还多缴的立案费用,我预交的立案费用为1788元,应退还869元,但时至今日,大武口区人民法院以种种理由或借口拒绝退还给相应款项,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法院居然是老赖!
我的实名举报不仅没有得到宁夏纪检部门和检察机关等相关部门的受理,反而遭受了宁夏理工学院代表被举报对象向我发起的猖狂反扑,起诉我实名举报侵犯了学校名誉权。
其实最想起诉我的应该是宁夏三级司法体系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宁夏三级法院的判决书在不得不承认我实名举报内容是属实的、是基于证据和事实所进行的、不存在任何的侮辱、诽谤、人身攻击等情形,判决书却挑出举报信中存在的个别字眼和行为评价性内容,声称我的评价性语言导致了违法人的社会评价降低,因此,判决我从即日起停止实名举报,并向宁夏理工学院赔礼道歉。
为阻止我的实名举报行为,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不惜采取偷盗方式从我卡上分别偷走2200元、150元,在无任何法律文书作转账依据的情况下,且转账记录上不填写任何内容的备注,事先和事后也没有向我作任何告知、说明,经过我反复查证,才发现我卡上的钱被惠农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转走了,我只能将这样的行为称之为偷盗。
经过这几年的实名举报,深刻地体会其中所遭遇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之后,我总结了以下的一些认识,希望这些经验和认识能够帮助到更多受害人,也期望在法治进程之中,有人能够充分地关注到这些问题,从而有效地推进我国法治进步。
一、法律必须保护和尊重举报
现实社会有众多法律罪名在限制言论自由,尤其是在《刑法》中,不但有刑事诽谤罪、侮辱罪、诬告罪,还有针对企业法人的“损害商业信誉罪”,我们目前急需建立《新闻自由法》,给予媒体和公众自由报道、评论的自由,保护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才是根治腐败的一剂良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来源将更加多样化,民众也有了更多渠道能够去了解事实的真相,也更有渠道来暴露事实真相、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机关、政府部门还是粗暴地用堵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垄断,无疑将造成社会大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公开、透明的政府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众的监督是法治进步的保障。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更是法律赋予大众、和广大媒体的正当权利,是腐败的克星,只有坚决维护监督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保证群众、媒体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利,不断扩大监督的范围和力度,才能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腐败行为“不能为”。
很多情况下,权力介入后的黑幕化往往是腐败的基础和土壤,我“因言获罪”即是明证,以法律之名封堵我实名举报之嘴,体现的是一部分人的嚣张及对法律精神的强奸!
我们需要从法律上明确举报无罪,切实保护举报者信息,制订举报容错机制以鼓励举报,对实名举报人从情理之中、合理性怀疑、问题现象等出发的举报内容,须实行证据倒置。因为很大程度上实名举报人往往受限于条件,无法提供准确信息或证据,在只能提供线索的情况之下,不能简单地冷漠处置,被举报人有义务通过证据倒置方式来反证自己。
社会风气的改善要依靠广大人民的共同参与,而共同参与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实名举报。没有举报者的社会绝对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让举报者被迫销声匿迹是我们社会的悲剧!
二、监督机制的完善必须成为法治进步的标配
权力机关内部监督很大可能只是立在稻田中的衣架子,吓唬麻雀而已,如果还要主动地成为不作为的摆设,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连麻雀都可以站在它的头上耀武扬威。既然内部监督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权力、机制、利益等原因而不能发挥作用,那么就必须开放社会监督机制。
没有社会监督机制的介入,腐败就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中,没有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法律尊严、公平正义这些我们所期望的一切美好都极可能成为遥远的梦。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监督机制的建立,让监督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三、合并、整活现有各监督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监察力量
我建议在政府序列中不再设立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信访局,检察院下不再设立反贪局,中共中央不再设立纪律监察委员会,同级党委不再设立纪委书记,将所有的监察力量全部合并,成立统一的隶属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廉政建设委员会,由这个独立的机构全面执行监察职责,这个委员会直接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其人事、财务、业务管理等全面独立,由至少副国级领导人直接领导。
全国廉政建设委员会采用巡视监察、专题监察2种非常规工作模式,临时性地派出巡视组在全国进行轮流性质的非定时监察。巡视组主要接受或根据举报线索进行重大问题的检查。派出专案组对重特大案件进行专题监察。
全国廉政建设委员会在全国设立8个日常管理辖区,对所属区域内的省级廉政建设委员会进行指导和协调。区域廉政建设委员会下设立省级廉政建设委员会,为廉政建设的实际责任机构和主要业务开展的部门,负责本省级行政区域内的日常工作,其工作直接向区域廉政建设委员会负责,省以下只在市级行政区域设立廉政工作局。
我们要大力地创新监察的手段和方式,如日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报备制与抽查相结合,大量应用云数据,对官员及家属的财产状况进行广泛地监督,对银行资金流向进行全面监督,积极应用网络技术对行政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进行事前监察。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让公务员的财产异常流动情况得到及时监管,特别是外流出国的资产,再配合不动产实名制度,让贪腐分子无法持有、使用其贪腐收入,从而直接降低贪腐意愿,降低贪腐行为的发生。同时,各法院、审计部门有义务将具体工作中发现的违法线索向市级廉政工作局进行移交。
我之所以建议成立需要统一廉政机构,首先是确保廉政监察的权威性,确保了其自主办案和工作的不受干涉。我对自我监察、平级监察和下级监察上级的既往管理模式持否定态度,必须有非常手段才能改变目前的吏治局面。
目前,我国存在多个监察机构,这些机构分属不同单位管理,相互之间不沟通,不协作,也不实行信息的共享,因此,出现了龙多不治水的情况。
为保证廉政建设委员会的自身廉洁,我还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下在平行增设一个职能独立的廉政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廉政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这个廉政监督委员会以监督廉政建设委员会的人员、工作等情况为己任,单独向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汇报。
四、统一实名举报受理渠道
我连续4年实名举报无人理睬,这一经历让我不得不思考目前实施的属地管理、分级受理模式有多大的合理性?我无法信任宁夏当地监察机关,我无法确保我的举报信息不被人利用(事实上宁夏理工学院在对我的起诉书中已透露出他们获得了相关人员提供的实名举报内容)!事实上,如果当地纪检和监察部门具备主动作为的意识,相信有太多方式和途径可以收集到大量违法违规的线索,在网上随时可以发现大量对权贵者的举报信息,但这些部门做了这样的收集工作吗?这些职能部门都在干什么?为什么那么多的线索被置之不理?是网络上的这些线索不值得关心或者说不具有真实性?
我连续4年的持续实名举报,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的举报文章,发送了大量电子邮件,寄送了大量的举报材料,但却没有任何音讯。必须要有一个机构能够独立地承担起举报受理责任,并且能够督促举报得到有效地查处,受害人不能成为被调戏的对象。
建议成立由全国廉政建设委员会直管的举报受理中心,接受并按首办负责制处理全国人民的网上直接举报,且举报受理中心成为唯一的受理渠道。举报受理中心以随机方式确定首办责任人,首办责任人再根据举报内容向被举报对象的上级监察机关进行沟通联系,督促承办部门及时就举报内容进行处理,举报受理中心首办人员成为与举报人联系的唯一人员,负责及时将处置情况反馈给举报人。
举报被层层下转,很难保证举报得到认真的处理。宁夏相关部门已用事实告诉我了他们的态度——权势下不谈事实和证据,只有利益交易!
五、提高违法和犯罪的成本,实施惩罚性判决
我认为民事诉讼法中的对等赔偿原则必须被惩罚原则所取代,只有建立了惩罚原则才能制止违法人员的种种违法或者犯罪冲动,才能制止案件高发态势,建立损害责任惩罚原则是我们广大公民的正义呼声!
在司法实践之中,受害人永远无法得到与其受到的损害相对等的赔偿,对等赔偿只能成为对受害者的一种欺骗!事实上对等赔偿已成为公权机关对违法人的一种变相保护或纵容。实施惩罚性判决才能鲜明地表达法律对违法人的打击态度,才能彰显法律对合法权益的坚决保护,才能向违法人施加足够强大的震慑。
目前全国民事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的根本原因是:违法成本太低、违法受到处罚的可能性太小、违法收益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对等、法人主体违法行为增多、权势介入等多种因素。这些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多种因素叠加必然产生出我们法律尊严被挑战的恶果!其结论就是我国法律对违法人和侵权人的震慑明显不足。
特别是,我们还应重新界定和细化法律、法规中关于贪腐行为的法律标准,对处罚量刑标准进行清理,加大处罚力度。乱世用重典,这是历史的经验,现在情况还不严重?我们只有加大法制打击力度,才可以迎来一个廉政的政务环境,才能有一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六、只有机制改革才能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搜索网页可以发现,大量的举报都指向了司法腐败。司法无疑已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腐败源,也是最广受到诟病的领域之一,我曾经写下了几篇文章对中国司法改革这一话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大量意见:
1、让法庭审理过程更加公开和透明
让法庭审理过程更加公开和透明,让审判活动在阳光下运作。现行的在法庭上收缴当事人或旁听人员手机的做法(我在宁夏法院亲历的),很粗暴,也显得很心虚。我们的法庭必须能够自信地迎接一切审视的目光。
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允许广大媒体、社会自然人到法院自由地进行旁听和录音、录像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必须实现的。对法庭的庭审进行社会监督是推进法治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我更认为陪审团是一个可以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制度,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徒具其形,无法做到对主审法官的监督。
法律的公正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的最后一道保障,因此,我们必须让法治运行过程更加公开和透明,才能够满足当今人们对法律的需求。
2、实行法官审判责任终身制度
只有让法官成为审判活动的责任主体并承担终身责任,这样才能极大排除法官徇私枉法、以法谋私的可能性,也才能制止权力或关系人施加的人为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法官的独立行使公权。
国家在向法官授予审判权的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保护机制。首先从政治上确保他们可以不受干扰地行使审判权,他们不需要向法院院长或当地政府、党委负责,只需要在法院审判委员会专业指导下根据其专业精神独立地行使公权,法官不得因审判活动而受到任何力量的打击和报复。组建法官公会以保护法官的合法利益,承接法官个人因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投诉意见。
其次是从经济上确保他们可以有尊严地生活,不必为经济原因而出卖自己的理想、原则和尊严。对法官的薪酬采用高薪制度,其工资性收入必须高于政务类管理人员,并采用加大办案补贴标准方式增加其工作收入,激励工作积极性。法官的全部工资性收入源自国家财政,由法院系统从上至下发放,与地方财政无关。
再次是法官的任命和晋升在司法体系内部进行,与地方政府无关。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力图实现与当地政治、经济关系的绝缘,确保法官可以独立行使公权。
3、法院的去行政化
法官是不需要行政级别的专业人才,是通过专业选拔的专家,法官的竞聘只能根据其业务能力、个人品德、历史经办案件的无差错率、工作资历、法律学历等指标而确定。法官的竞聘有专门的委员会按每两年一次的周期进行,可上可下。应建立一套与公务员管理体系相区别的法官专业化人事管理体系,法官的进入、升迁只能在这个专业体系内进行,法官应是一个进入门槛高的专业化队伍,依靠制度的规范,加快法官的职业化建设的步伐。
法院院长只能是为法官服务的后勤管家,在整个法院中除去院长外没有其他政府官员,法院院长也只是为法官服务的后勤部门领导而已,他不能够也无能力影响到审判委员会的会商结果。
4、建立、维护良性运行的廉洁机制
在为法官充分授权的基础上,也要为法官的行权建立廉洁机制。第一是完善法院内部的审监系统审核机制。第二是规范和强制性地实施检查、监察、人大等机构对司法体系运行的全程监督。第三是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让陪审员有权力全程参与法庭活动,在审判过程中体现监督作用,有权利终止或制止可能存在司法腐败的判决结果。陪审员不能由法院指定或者指派,而是由检察院在陪审员库中随机抽取产生,进入陪审员库的人员必须是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的水准,尽力确保属于法律相关的社会人士。第四是开放社会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媒体监督。对媒体监督权给予法律地位。第五是建立法官轮岗制。每个法院必须有不少于三分之一数量的法官是处于跨省性的异地交流工作状态,每名法官异地交流的时间确定为一年,实施异地交流的目的就是通过掺沙子的办法减少地方政府可能带来的管理和人际关系影响,异地交流将成为法官工作的常态化制度。第六是为整个司法体系建立防范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制以防范下级法院出现错误判决,在出现错误判决后,上级法院能够做到不护短,及时发现并纠正下级法院的错误判决。  
我个人认为司法与地方利益隔绝才能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如何实现隔绝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大课题。没有隔绝机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中,司法公正很大可能无法保证。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10-9 22:4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