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ili

学生主体论和教师向导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7:1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大衣妹:牙科医生 https://m.toutiao.com/i7061464698650100224
全民普及教育+宽进严出自主选择学习和实践+宽基础活模块=〉现代教育发展方向: 人异彩纷呈的潜在素质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社会实践选择中发现和绽放!
mmexportfec20fae070d583bc0f3e804438e0dd5_1623792650692.jpeg
mmexport1627535761684.jpg
mmexport16041162315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13:2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类比与隐喻:教师是什么?
https://m.douban.com/note/152969840/
          在美国认知科学界与教育学界,大致流行着三种关于教师的类比。
  第一种类比是最古老而最普遍的,并由心理学的行为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讲台上的哲人”(sage on the stage)。
          第二种类比稍微新一些,但也能追溯到卢梭、裴斯泰洛奇直至杜威,并由近四十年来皮亚杰所主导的认知建构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身边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
  第三种类比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受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迅速席卷美国主流认知界,成为最受推崇的教师观,即:教师是“参与中的伙伴”(partner in participation)。
***        ***        ***
教育的类比与隐喻:教师是什么?
阿拉胖泪2011-05-27 12:58:35

  类比和隐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对教育学、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科学来说,由于它们和实践——尤其是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类比和隐喻往往成为理解与改变现实的钥匙。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家James G. Greeno认为,实践的变革依赖于一些潜在假设的转变,这些假设往往属于缄默知识,但其组织、维护或革新实践的力量是巨大的。Greeno所说的这类“潜在的假设”,很大一部分就是由类比和隐喻构成。这很好理解,因为类比和隐喻通常是短小而直白的,它能够把理论界的进展迅速地传向外界,被公众所了解,从而能够让晦涩的理论变得明晰易懂。

  在美国认知科学界与教育学界,大致流行着三种关于教师的类比。

  第一种类比是最古老而最普遍的,并由心理学的行为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讲台上的哲人”(sage on the stage)。显而易见,这一类比所凸显的是教师的全知全能,他/她是知识的提供者,是学习的主导者,也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就实践而言,我们对这一类比的力量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我们在国内所受教育的基本形态。

  第二种类比稍微新一些,但也能追溯到卢梭、裴斯泰洛奇直至杜威,并由近四十年来皮亚杰所主导的认知建构主义所强化,即:教师是“身边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这一类比所强调的是,知识不是由教师所传授的,也不是客观先验的,而是学习者(注意:不是学“生”了)通过在新知识和已有经验之间建立关联,不断把前者整合进后者,从而主观建构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是激励与引导的作用。

  第三种类比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受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的影响,迅速席卷美国主流认知界,成为最受推崇的教师观,即:教师是“参与中的伙伴”(partner in participation)。这一类比的认知基础是,学习是在社会情境中发生的,人只能在参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相互理解,从而展开学习。那么,学习是什么呢?——学习就是在情境中,通过交往而形成一个认知结构的系统,这个系统不断调整自身,适应周围环境中的局限(constraits)和机遇(affordance)[1],从而帮助人更顺利地参与到新情境的社会交往中去。这个理念看似复杂,其实只是在强调情境、交往、参与和共同理解。那么,既然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则不存在任何全知全能的个体,也不存在外在于学习者的向导,所有的人都是交往的参与者,都是理解的建构者,都是学习的进行者。因此,教师也就成为了伙伴,而不是独在的个体。

  和前两种类比一样,情境参与取向的教师观,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许多课堂会设置学习日记,学科教学内容——多半是一个探究型的问题——被呈现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写日记,然后课堂的形态便是依次进行的双人、小组、大组乃至全班的讨论,大家提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课堂讨论的重心不在某个方案的正确与否,而在于参与者能否合理地解释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探究者之一。

  反观我们国内的教师类比,非常单调。从我们无比熟悉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到“辛勤的园丁”,再到不那么普及的“雕塑师”、“艺术家”等隐喻,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是没有独立地位的,甚至是没有自觉人格的 [2]。当然,和教育实践的改革方向同步,教师的类比还是有所进步,以“工程师”到“园丁”的类比来说:学生从一种无生命的“物品”,变成了有生命的“植物”;物品是千篇一律的,植物至少还有不同的类属及其特点;工程师只需要照葫芦画瓢,不需要顾及环境因素(情境),而园丁至少还要依据天气与土壤等因素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但总的来说,国内的教师类比仍然是落后、单调、欠缺的——它没有发挥出本应有的积极力量。

[1] affordance的译法一直是个难点,台湾似乎多译为“可供性”或“能供性”,但我嫌它长得太丑,只能暂且译为机遇。这个概念在近二十年的认知科学界非常重要,完全可以重新开出一篇长文来专门介绍。

[2] 淡包子童鞋补充:“工程师"、“园丁”这种隐喻,除了否定了学生的地位和自觉人格,还否定了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

推荐文献:

Glaser, R. (1984). Education and think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American Psychologist, 39(2), 93-104.

Greeno, J. G., &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hrough Applications Project Group. (1998). The situativity of know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1), 5-26.

Hall, R. & Rubin, A. (1998). . . . There’s five little notches in here: Dilemma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e of rate. Thinking practice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learning (pp. 189–235).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fard, A. (1998). 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7(2), 4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17:2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圣陶日记https://m.toutiao.com/article/6959318395133116967/?traffic_source=CS1114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譬如走路,教师指点一下,或者在前边走,路还是要学生自己走。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13: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教育半个世纪的彷徨和觉悟
——课堂教育革命的标识是学生主体的确立http://bbs.hsw.cn/m/read-htm-tid-20420191.html
          顾明远教授:发展智力以学生为主体,智力无法传授,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展。知识要变成智慧必须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价值观。人是认识的主体,客观世界是被人认识的对象,是认识的客体。

         2018教育部长发起“课堂教育革命”,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教育思路,与向导教学法实验完全吻合。高层和权威,内定在官方文件,不再提“教师主导”。
           最近发帖,说明“教师主导论”原本含义,中国引进凯洛夫教育学,师范学院作为教材奉为经典,资深教育专家虽不敢质疑,却做出了一些不同的解释以至影响于今。
           K12论坛讨论“学生是主体,客体是什么?”比较清晰地说明了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教材、客观世界,几个要素在批判继承间接知识活动中的作用,显示师生相互之间的正确关系。
         1988-1992江苏石油学校实验完成“向导教学法”,从而证明并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反复实践应用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主流。
         虽然凯洛夫“主导论”企图文过饰非自圆其说,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师决定论”桎梏。现代教育指导思想犹如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47kpab2d.jpg
RvhyTFh8ukCUcnnH.jpg
bb04qd2d.jpg
IMG_20220327_135735.jpg
IMG_20220414_1813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1 15: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恢复青少年劳动教育十分迫切
https://m.fx361.com/news/2020/0526/8234187.html
养成尊重劳动维护劳动者权益珍惜劳动成果的人生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和中心任务。
mmexport1666325377664.jpg
mmexport16663253674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10: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最早主体性教育理论实验:向导教学法初探
http://www.yunxi.net/thread-14573-1-1.html
这是一种主体教育思想,从哲学认识论来看,则是肯定人在认识和实践中主体地位的思想,是人从自然的和社会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断争取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唯物史观。

现代教育指导思想
  1988-1992江苏石油学校主持“向导教学法实验”,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辩证否定凯洛夫“教师主导论”,主张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向导服务,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批判继承间接知识。
  此次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现实可行性和普适性,促成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主体性的确立,提倡独立思考和互助合作,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发展。
   这一新的教育现代化思想,2001赴“第11届世界比较教育学术大会”介绍,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和国内迁移实验和自发应用,虽然凯洛夫教育学遗老遗少故步自封造成混乱,2018教育部发起“课堂教育革命”已经成为教育发展不可逆的潮流。
mmexport16669250322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3-7 21: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教师不可“主导”
https://www.wenmi.com/article/pzkkj701ffwh.html
多少年来的应试教育受“主导”论的控制,教师总是以领导的、决定的、主要的面孔出现,学生处于被领导、被支配地位,师生不是平等的关系,主体作用较难实现,极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宰型课堂教学,成为“一言堂”或“满堂灌”或“满堂讲”或“满堂问”等。这些教训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mmexport317477bd992e958d92e8043dcf336c2b_1674268008612.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的真谛在习得人类文明,认识客观世界和人的存在,通过生产劳动促进文明进步,培养尊重劳动维护劳动者权益珍惜劳动成果的大写的人。  
          国际教育动态:提倡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废除教师传输知识旧模式;开放自选宽进严出高校学习研究,宽基础活模块自由组合专业,普及全民工学结合终生学习。
          这些教育研究前沿课题,1988微观(课堂教学改革实验),1998中观(学校教育改革方案),2018宏观(社会全民终生教育),我都提出了思路和办法。
          但是,高层因循守旧,总是看国外如何,牵着鼻子被动追赶。我只好网络传播和讨论,希望志同道合朋友迁移实验和应用。自下而上,艰难推动,形势趋好,但延误时机。
          我在江苏石油学校1992撰写实验报告,2001.7.应邀赴汉城向各国学者交流介绍。    1993.8.撰写《新世纪教育构想》,2001.2应北美邀请出席华盛顿教育会议未成行。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逐步形成广泛教育共识。
         ​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求知环境,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如通过对比提出疑问,举例引出课题,走出去请进来现身说法,组织知识抢答比赛、讨论辩论、模拟操作、漫画图片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悬念,造成强烈的学习气氛。《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
(1)https://wk.baidu.com/view/fa9e46 ... =1677691374368&
(2)https://wk.baidu.com/view/e43bc8 ... =1677691534073&
(3)https://m.doc88.com/p-4139689541933.html#
(4)https://wk.baidu.com/view/3b6b03 ... wkts_=1677692107579
​         所以,我预言,21世纪不仅“课堂教育革命”不可逆转,而且全民普及教育走向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自主选择组合学习和实践的学校教育革命必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IMG_20230311_133847.jpg
IMG_20230311_1435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5-23 12:2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劳动史观必然要求恢复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地位,揭示暴力统治历史阶段视被统治者为奴才和会说话的工具的异化和偏见。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包括人自身)的主体,而不是被暴力挟持的奴隶和任人驱使的工具。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310381&extra=page%3D1
1988-1992江苏石油学校实验“向导教学法”自发迁移实验和应用必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普适教学方法和理念http://xycq.online/forum/viewthread.php?tid=314014&extra=page%3D1
FnLiGd1z0m_LfRXiXgKA3iGtzkra.jpg!middle.jpg
mmexport21d5b73fb6ccfc568d47b55a74cd2607_1680997383114.jpeg
mmexport16816046184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0: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导教学法,关键在于发挥教师向导服务作用,促成学生主动求知互动, 勇于探索批判继承。因此 ,在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中,摆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关系,是一切教育深化改革不二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1:4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资格考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
https://uf9kyh.smartapps.baidu.com/pages/question/index?id=1728203236006631516&
向导教学法,关键在于发挥教师向导服务作用,促成学生主动求知互动, 勇于探索批判继承。因此 ,在任何教育教学活动中,摆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关系,是一切教育深化改革不二法门。

向导教学法实验报告 - 360文库 https://wenku.so.com/d/b1c6e85c71c5eace24b31c1a8f8af7ab
实验名称:基于向导教学法的数学教学实验
实验目的:1.探究向导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效果。2.研究向导教学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影响。
实验结论: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向导教学法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教学手段,值得广泛推广。

向导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
http://i.yanxiu.com/user/train/personal/viewHomework.tc?projectid=9171&hwid=25611563&_refluxos=a10
向导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招聘考试常考点,以理解为主。围绕这一考点经常性的出现单选、多选以及判断题。基础性的考查会出现定义性单选,而难点的考查方式则会考查教学方式为主,需要大家重点备考。

基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向导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HBTC202405009.html
向导教学法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术表现,还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的评价观念,是一种蕴含实用价值的教学法。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18:3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大脑的世纪与多巴胺教育
https://mr.baidu.com/r/1ASwvIxbmb6?f=cp&rs=3605739179&
21世纪被视为“大脑的世纪”,这一观点由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在其专著《脑》中提出。随着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转向大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1。

多巴胺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源于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激发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专注力。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人类的愉悦感和奖赏机制密切相关。多巴胺教育通过利用学生的内在动机,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

多巴胺教育的主要优势包括: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提高专注力:通过营造积极、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促进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2。
在实际应用中,多巴胺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将多巴胺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践案例表明,在多巴胺教育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都有了明显的提高2。

让孩子自律的策略:多巴胺教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5528665177986441&wfr=spider&for=pc&
学会“多巴胺教育”,能让孩子学习自律又主动,家长快来看看
https://mr.baidu.com/r/1ASxHd1Xegg?f=cp&rs=516696978&ruk=2GMi_iPGC9XszfjPH8TdFA&u=f7e364b4441b8130
通过实践“多巴胺教育法”,我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和兴趣,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或强调成绩。教育应当是一种引导和陪伴的过程,让孩子在探索中发现自我,在成长中感受快乐。
640-1744036729355_edit_516596743159021.jpg
mmexport1743897824565.jpg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