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5823|评论: 36

[四川手机报] 青少年抑郁发病率达24.6%,专家:警惕网络催生早熟一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1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关于抑郁症,你的了解有多少呢?


据人民日报,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8%。《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267f9e2f07082838287e4f0e458296084c08f15a.png

抑郁症不是想开点就能解决的。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抑郁症病房主任陈林表示:近两三年,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很多十几岁的孩子,大多数集中在初中这个年龄段。青少年现在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多,如互联网等,促使青少年了解到很多不属于这个年龄该了解的信息。


陈林还建议,平时生活中,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孩子出现问题以后,家长应抛弃“病耻感”,及时带其就医。


家长平时可以从以下四点多多了解孩子,如果症状突出且持续两到三周以上,就需要尽早到医院精神科及时干预治疗。


孩子总高兴不起来。例如晚上回到家,孩子变得不积极,少言寡语,问话也半搭不理,给人一种漫不经心的感觉。


对事物没兴趣、情绪低落。以前周末很喜欢和同学出去玩,回家总是和爸妈聊学校的新鲜事儿。现在出现社交厌倦,对周围事物冷淡、漠不关心。


认知功能改变。近一段时间成绩突然下滑得很厉害。老师反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饮食发生变化。饭量明显的增加或较少。食欲减退,体重改变、体重减轻或增胖。


抑郁是令人痛苦的,


引用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的一段描述:“人类文字中对于崩溃阶段的忧郁症描述并不多,处于那个阶段的病人几乎全无理智,但他们却又需要尊严,一般人往往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尊重。无论怎样,那都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当你陷入忧郁(melancholia)的时候。”


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坏心情”。也就是由于很多父母把它和抑郁情绪相混淆,才导致很多青少年出现严重的心理叛逆,甚至自杀的风险。


在医学上,它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所以父母绝不能忽视这些现象 的出现。就像健康的人因为工作、家庭的烦恼,也会出现情绪低落或压力大的不良表现。


这并不足以确诊患病。一方面需要参考症状的持续多发,其次专科就诊后的医生处治才是最准确的。


那么,哪些行为或情感会影响抑郁的发生呢?



暴力解决逆反行为


一直以来,我们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暴制暴”。


在一段采访中,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总是以肚子疼为由不去上学,被老爸多番打骂。而在父亲眼中,这只是小孩不愿上学的借口。


在男孩的撒谎中,父亲没有通过沟通去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想法,而是通过暴力、质疑、反驳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实则会给孩子心理造成深深的不良后果,引发抑郁。


频繁打击自信心


孩子回家不愿吃饭,写作业,母亲一个劲儿地批评,又说道:隔壁的谁谁谁,又听话懂事、成绩又好。


很多传统观念下的父母,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孩子无论做什么,总是以打击“说一些不好听的话”,冀希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实则是最失败的一种教育方式。


忽略轻视


在一番打骂以后,父母的轻视行为则成为了抑郁发展的加速器。男孩在一旁默默哭泣。母亲时不时嚷两声让赶紧吃饭,甚至声音大了,叫喊着让小点声音。


这样对孩子的轻视、不耐烦,让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尊重。


心理学家祝卓宏教授认为,从认知层面来说,“思维反刍”被认为是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抑郁症患者倾向于不断反思负性的东西,自动化的负性思维。


就是这样的机制,使得孩子变得自卑又敏感,身心慢慢发生了恶向发展。


从专业角度而言,抑郁症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从外在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抑郁症。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家长,要少一些质疑,多一些陪伴与呵护。


抑郁症另一个特征就是使得病人自身产生强烈的消极感,看不到未来,这是极为恐怖的。


很多家长在公司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排挤等等,会把消极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只关心孩子的成绩,“成绩定终身”这样的理念,不仅给自身带来烦恼,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雪上加霜。


所以平时休息的时候,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比如爬山锻炼勇敢与毅力,参加一些群体性的儿童活动,从而减少孤独感。


心理学上有两个词叫“同理心”“共情性”。家长要接受并认可孩子的情绪,通过情绪与肢体的传递,了解喜怒哀乐背后的真相。


通过陪伴,知道孩子失落或狂躁背后,是题目不会做挨了老师批评?还是和同学有了冲突?等等。


了解孩子的真正处境,告诉他无论怎样,父母都是他坚实的后盾,保持察觉的思想,并且不将自身的糟糕感受分享给孩子。


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不能真正深刻理解它的痛苦和可能的原因,就无法真正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所以,努力学习改变吧!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真正的为人父母之道。 作者:枫叶纷纷扰1


--------------【世界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


据中国新闻网微博,根据世卫组织今年发布的数据,世界上大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国家卫健委去年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将老年人、青少年、孕产妇、高压职业从业者都列入抑郁症高发的重点人群。


专家表示,尽管抑郁症的发病病因并不十分清楚,但它仍然是一个可治疗的疾病,大多数经过治疗可获得痊愈。要学会排解压力,适当体育锻炼,有规律作息和睡眠,一些轻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精神疾病可以通过休息放松来解决。但如果明显影响生活和休息,给自己造成很大痛苦,就需要到医院找医生诊疗。


023b5bb5c9ea15ced732eef04b1b05fa3b87b214.jpeg

另据央视新闻微博,医生介绍,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普通的心情不好,不是到外面散散心、想开一点就能解决的,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通过专业治疗,大多数抑郁症可以治好

fd039245d688d43f873b36bb8305ed120ff43b89.png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中小学教育交流群
中小学教育.jpg

0e2442a7d933c89570b8a1c32f084cf98302006c.jpe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8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7:44
现在抑郁症怎么这么多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8:32
意思是现在不得个抑郁症都不好意思出门?脆弱就是脆弱,别找借口!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8:41
确实如此。我就是一个初中学校的老师,这三年,我教的学生中有三个出现了精神方面的疾病,有一个据说达到精神分裂症的程度,太可惜了。不知有关部门可否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杜绝这种现象发生。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8:49
压力不是家长给的,压力是国家给的,是社会给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9:02
社会要给家长压力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9:05
都是现代教育造成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9:13
根源不去除受害的只能是家庭和祖国的花朵

发表于 2021-10-11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压力大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09:35
说对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0:12
取消中考还孩子们的天真快乐本性

发表于 2021-10-1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无所谓,顺其自然就行,分数高不代表你以后出身社会就能力强能赚大钱。开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都是浮云。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0:18
孩子患抑郁症,除了家庭环境外,更多是社会因素。强烈呼吁教育制度改革,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给孩子们提供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0:31
現在的年轻父母设法说,回家倒在沙发上看手机。至深夜12点这样做,更会影响孩子健康生长。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0:32
重视孩子和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0:46
是你们政策和社会给的孩子压力,不是我们家长愿意给孩子这么大压力……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0:56
压力是国家,教育现实化给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1:03
孩子得各种怪病,杀父母,跳楼,自杀等现像,都是国家网络,手机,游戏,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说网巴不准未成年人进,结果全是未成年人,教育不公平造成穷人孩子的思想压力大,现这个社会风气害了几代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1:04
我的孩子晚上睡不着觉。还要哭。怎么办?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21-10-11 11:41
现在的孩子真累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