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845|评论: 9

[情感·家庭] 秋天的回忆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10-1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creenshot_20211012_093037_com.ss.android.article.video.jpg

秋天的回忆
◎田园牧歌


        随着秋天的深入,我在朋友圈里晒了一些红叶,芦苇之类属于秋天的风景,但在内心,却有一些比这“更秋天”的事,比如挖红苕,点冬小麦。


        霜降前后,红苕是必须要全部挖完入窖的,否则就会被白白冻伤,腐烂。早些年,对于川东北丘陵区水田少的人们来说,旱粮红苕在“续命”方面甚至超过了谷子。因为这种作物比较贱,耐贫瘠,耐干旱,甚至只要栽下去,不怎么管它也会收获颇丰。米饭虽然香甜可口,但要上交公粮,剩也不多,一般人家,不是顿顿都可以“白米饭”的。而红苕作为粗粮,产多少自己就拥有多少,除了掺米饭节约成本外(饥荒年代它是无数人的救命口粮),还可加工成欠粉、麻糖、苕干、红苕酒。而苕尖可以当空心菜一样炒着吃的,苕藤,小苕和挖烂的苕可以喂猪、喂鸡,喂鸭,喂鹅。当然也可以喂牛,但牛通常是没有这个待遇的,除非它产下了一条小牛儿……(好不公平)
                   

       挖红苕的日子我才认为是秋天的开始,至于那“烂谷桩”的令雨天(秋绵雨)被我认为是夏到秋的“过渡阶段”,忍上一月多就是另一番天地了,到时,野棉花已开始在路边摇曳,芭茅花在小河边纷纷扬扬,学校不远处的两颗古银杏树闪闪金光,祖辈留下的老麻梨树的叶子开始着色,遍山黄透了的桐子树的叶子开始飘了,乌桕树(串了树,取音)红得象着了火一般,坡上坎下突然就天朗气清起来,往日的郁闭阴暗潮湿哭啼会一扫而光,挖红苕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如果问所有的收获季中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我会说挖红苕,不为别的,这季节不冷不热,这时间也是不慌不忙,不像收获水稻,小麦,苞谷,总是在最热的季节里,忙得跟要命的一样,哪有时间去瞄一眼山坡上的焕然一新的风景?


        收完红苕,抬眼望去,山里顿时开阔干净起来了,整过就换了个天地。大伯父总爱把从红石谷子地里挖的苕单独存放起来,黄泥地的苕通常拿去喂猪。父亲在对红苕分类挑选时(不仅有好坏品相,还有品种之分,有胜利苕,华北苕,还有为数不多的南芯苕)时总是轻拿轻放小心翼翼,生怕磕碰出现疤痕。我总爱把最大的几棵“南芯苕”(取音)吊在墙上,单等它们经霜之后拿来蒸鼎锅饭,不仅有一层黄澄澄糯巴巴拔丝样的糖,泡上米汤还有一种特别诱人食欲的香。母亲则开始张罗打苕欠粉的事,一说到苕欠粉,我就想起了亮晶晶滑溜溜很有口感的水滑肉了。但是我的外婆,婆婆(祖母)们则是对红苕进行蒸、晒、熬这些更为耐心和专注的传统操作了。我通常认为她们才是了不起的人,普通的红苕在她们手中神奇般地“升级”到了我吃不起的地步,那可是糖啊,甜了我整个童年。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点冬小麦作铺垫,小麦也称作小春,通常也要上交“国库”的,人们不敢有丝毫马虎。那些挖过红苕收过苞谷的土地经过短暂的休整就要进入新的孕育阶段了。


        时令是立冬前后


        有人开始把圈肥挑在空出来的土地上散开,有人开始清除田地周围的杂草,有人开始吆喝着牛翻耕土地了,坡上坎下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对河二岸都是人们的说话声。有些公鸡这时也开始打鸣了,有的打到中途这口气突然又接不上来,惹得人们笑了起来。而看家狗不是在田头就是在地尾跟随主人假装也很忙的样子,有时也仗着主人在旁对另外的过路狗挑衅起来,那架式是在保护主人吗?


        待土地翻耕后,平整细化土块就象是学生做作业,生产队全总有那么几位老是弄不好,就只好去挑粪了。由于是间种,要预留玉米行出来,所以必须用线绳和草木灰按3·25的尺寸拉出一条条的厢出来。所谓3.25,无非就是麦厢3尺,预留的苞谷行2尺5。对于这,我经常“研究”这厢的朝向,是南北还是东西呢?最后我选择东西向布置,便于光照,但这对于能否增产效益并不明显。
        
       平整之后就是打窝儿了,不象北方进行条播撒播。一般是一排七个窝,人退着打,看不到一个脚印。对于真正的高手来说,打麦窝绝对就是靠一种手感,越是注意打出的窝就越难看,要么深浅不一,要么曲曲扭扭,不仅影响出土,还影响心情。每个队里都有那么几位出了名的高手,都希望能请到他们。这方面大伯父绝对是讲究人,一看他斜着锄尖打出的窝就是与众不同,不管顺看横看斜看,每一排窝就用尺块比过一般,每一个窝的深浅都整齐划一。在他的亲自传授下,这一方面我也提高了不少。


        然后自然是丢种了,丢种又是凭感觉。左手提着装麦种(为防耗践,有人开始用磷胺浸种)的布袋,右手抓起麦种,用手食指和中指松开的方式把种子丟进麦窝里,散籽稀密度刚刚好,不能丟在窝外,也不能让它们聚在一起争肥水,籽粒数刚刚好,通常8至12粒。而且动作要快,右手的动作像上了弹簧一般带着节奏。根本不会用手指去抡,心里还跟着去数,否则后面淋粪的就要开始催“快点快点”了。


       尽管化肥已经普及,但人们认为农家肥更耐熬,更持久,所以在种麦前也有一种重活叫运粪。为了播种更快,人们总会在田边地角挖上一个临时的粪坑,提前备好这些腐熟的猪粪水,临到播种时就便捷省时多了。这些农家肥不仅可以溶解固态化肥,还可以为种子提供必要的水分,给我有种“中西医”般结合的感觉。所以施肥时必须用粪瓢反复搅动均匀,这样出土的苗才整齐,不然就象癞子的头发一样,作为庄稼人,那脸可就丢大了。如果是姑娘家,会被人家嫌弃的,如果是小伙子,会认为这一辈子基本算是完蛋了,笨手笨脚干不成大事了。然后,自然是薄薄地盖上一尽细土,保湿保温,防鼠雀,利于出苗。


        我总是喜欢隔三差五地去看麦苗长成啥样了?当嫩绿的,针尖样的麦苗破土时,心中就涌出一种莫名的悸动。我甚至喜欢上了种麦而不是割麦这种农活了,这些大地上的新绿,仿佛与我灵犀相通,纤细柔弱,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种何种生命奇迹?在我们手中竟然在这个世界上活生生出现了,嫩嫩的尖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让人忍不住想呵护。因为怕野鸡、田鼠等循着踪迹掏食,又怕野兔趁着夜晚啃苗,所以扎稻草人成了一项必要的选择。有时也用那种人畜无害的“毒苕块”诱捕它们。直到麦苗分蘖不再弱小才可以放心,远远望去,那一厢厢茁壮的麦苗就象是一块块铺开的迎接冬天的翠绿色地毯,大地顿时生机蓬勃起来,我甚至嗅到了挂面和小香葱在一起的味道。 忙完这些,人们才安心, 黄历已翻到了冬腊月,人们进入难得的农闲时节,“南芯苕”(这是一种地方老品种,事实上是红心,𤆵软粉糯甜,但产量不高,后被淘汰了)的余香还在,人们又开始杀年猪,娶新人,迎接新年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10-1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满的回意

发表于 2021-10-1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芯苕”, 我们老家那里就叫“红心苕”,吃生的都很好吃。但大人看到我们吃生红苕,老说“小心肚子里长虫”。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1-10-1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欣赏阅读了。

发表于 2021-10-13 22: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点评支持,共同的回忆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开日出1 发表于 2021-10-12 11:21
“南芯苕”, 我们老家那里就叫“红心苕”,吃生的都很好吃。但大人看到我们吃生红苕,老说“小心肚子里长 ...

就是,那时感觉比现在的苹果梨都好吃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诱惑 发表于 2021-10-12 14:09
好文章,欣赏阅读了。

感谢欣赏支持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是回不去了,我还是老去想它,感谢临帖

发表于 2021-11-2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