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楊姓,名森,字子惠,派名淑澤。
長於四川省廣安縣之龍臺寺鄉。地鄰營山渠 縣,山明水秀,農田肥美,附近有古刹。龍臺寺,因以名鄉。此寺廟貌飆峨,大門前雄蹲石 狡猊一 ,高各二丈許,爲常塊白石雕成,生動活躇,作龍拿虎擲而怒吼狀,不同厭厭欲卧之 睡獅。
龙台寺始建于南宋端平年间,明代毁于战火,分别于康熙,乾隆两朝重建,位于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中学内,现存建筑,仅有乾隆四十二年的山门,环房,与康熙二十九年的前殿,后殿。后殿为主体建筑,飞檐翘壁,为川东典型的穿斗结构建筑,结构稳定,殿内最粗木柱一人难以环抱,朱漆鲜红,寺内门后有"皓月当空"四个榜书大字。殿内还存一大佛台,上雕有祥云纹饰。寺周围石栏板上有自建成到民国杨森修复的各体铭文,内容多样,有阐述建寺功德的,有感谢捐建人物的,有赞美寺院建筑的,依稀可识别"龙飞凤舞"等文字。
据老人讲,龙台寺在民国时香火鼎盛,有僧侣近百,养狗数十,有五重大殿,都供有佛菩萨,其中大雄宝殿西方三圣高有两丈,相貌端庄,与另一道观:禹王宫,香火呼应,同享繁盛。
余足跡所至,無論故宮或梵宇,經見之塑衙,高大妙好,似無岀其右者。聞當年寺憎 某爲壯觀瞻,力求偉,不計工資,苦心設計,心力交瘁,卒覓得巨石,伐木作滑車,用數 百人推挽,盡卜年之力,始克搬至殿前,某人蓋愚公移山之流亞歟。叮見凡事必須有艱難締 造,乃克有驚人收穫,余幼時聞父老説此故事,暗思如以寺僧塑大獅精神去創造事業,何患 不能成功,對於生平不計犠牲一切,毅然奮鬥到底之啟示,實屬不小。
余家原籍湖廣省衡陽縣,遷廣安後,世代以耕舗習武爲本。
祖朝科公,祖母黄太夫人, 生余父廷安公,幼暗武藝,尤爛騎射,在箭道中,鳴弦試射,能百步穿楊,爲邑武庠生。
余 母吳太夫人,勤儉持躬,慈祥侍人,佐余父理家政,家道R臻小康,督教余等兄弟如妹,極 爲嚴厲。余居辰,
有二弟曰淑身?.二弟口淑世。
余以前清光緒十砰(公暦-八八四)舊曆齐 月二四日生,扶床授書,穎慧頗異常兒,父母至爲鈍愛。
從伯父廷襄公讀於家塾,四書五 經皆能全舉其辭。並習策論,作話賦,閲孑史,瀏覽時務新書。
渐知國學梗概及世界大勢, 得力於廷襄伯之力不少。時清廷變法,雖廢八股而改策論•,
然猶未停科舉。余因伯叔兄弟習 武者多,亦嘗於閒暇時從之習武,騎射雜技,皆能漸膝熟練,而余父尚不知也。
父親之意, 以余必須習文,不准習武致礙功課。-日逢端午節放假,便從伯叔兄弟較量騎射,大顯身 手,爲他人冠,・
受父親申斥,默察仍露笑容,以人能兼資文武,不患其無岀人頭地耳。職 是之故,余遂文武兩科均報名投考。
余縣考及格後,曾照例赴順慶府應院試,其時主若湖南 人鄭沅字叔進先生,文武均獲面試,
郑沅(1866-?)湖南长沙人,字叔进,号习叟,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探花,同科状元张謇,榜眼尹铭绶,以翰林侍讲入值南斋,1903年出任四川学政,辛亥后曾为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称帝乃以疾力辞,袁克定百计挽之不起,客上海爱俪园。善书法。生卒见陈诗《凤台山馆诗集续钞》
我以身材您小見ES。國文試題爲A五貨裳元吉,以習易 未精,不能獲雋。
後師友嘗謂,假使考中文武兩個秀才,那又怎麽辦。余聞之,亦無以自我 解嘲。
父執有間翁者,與吾父友善,本先有指腹爲婚之約,後育一女已及笄,欲與吾家開親, 要從余及二弟淑身中擇一命好者妻之,據子平推斷,淑身命較余佳,遂以爲坦腹東床。余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