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的攻坚战,千年小康梦,百年奋斗圆,现如今减贫事业成果显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的丹巴县在人民奔向小康生活这条道路上也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真真切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留在了千家万户。
脱贫攻坚、使命如山,初心不忘、决心坚定。丹巴县委书记何文才坚定地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挖掉“贫穷根”——发展教育、扶志扶智成为长远之策。丹巴县投入硬件建设资金4.28亿元、补充教师300余名、轮岗交流85名,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实现“乡乡标准化中心校”目标,丹巴初中网络教学毕业班平均成绩连续4年位列全州第一,丹巴县连续6年被表彰为全州教育目标考核先进县。
2019年,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启动了资助丹巴县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活动——该行各基层党支部与当年考入大学的37名学生“一对一”结对子,为学生在校期间每年提供1万元助学款,款项由分行550余名党员自主募集。三年精心滴灌,三年累计捐助金额超过百万元,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埋下了务实担当的伏笔。现如今,37名来自高原藏区丹巴县的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以感恩之心助力家乡建设、回馈社会。
该行党员干部员工面对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积极投身丹巴县建设,在“主战场”绘就“作战图”,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同志们的爱心化为涓涓细流,滋润着丹巴县贫困学生的成长,感受到浓浓暖意的丹巴学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传递这份温暖,以实际行动谱写生动可歌的青春诗篇。
受帮扶的学生洛绒益西,文化课成绩始终位于班级中上水平,不仅屡屡在学校中获得运动类比赛的奖项,还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参赛项目获得了大创省级立项和校级铜奖。同时,带着传递爱心的信念,洛绒益西在校外积极参加防疫防火志愿服务、“三下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多次荣获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受资助的学生桑周初,希望通过志愿服务帮助更多的人。他参加了“美丽中国”公益支教陪读项目、学院迎新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大数据核查志愿服务、疫情常态化志愿服务等等,志愿工作累计时长达到119.5小时。
除了成为志愿者,他们还有着更为长远的目标。南充分行资助的学生打拉白玛初,就读师范类院校,目前正在积极备考教师资格证。他说,如果有幸成为一名教师,将尽己所能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期盼的目光中,37名大学生都已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为青年,正如三年前启动仪式上,该行党委书记叶向峰期望的样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尚德、勤勉、自律、行正,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勇气和韧劲,用劳动改变自己的命运,用双手改变家乡的面貌,成为丹巴的骄傲,社会的栋梁。”
对丹巴县贫困学生的关爱付出,只是该行帮扶丹巴县的一个“切面”,而系统性“九个一工程”,则是帮助丹巴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径图。发展教育只是脱贫攻坚的一小步,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2018年对口帮扶以来,该行党委班子悉数抵达丹巴,扶贫工作小组到丹巴工作十余次,行程万余公里,累计投入资金800余万元。该行创新性地提出了“发放一笔扶贫贷款、打造一座网红民宿、修建一个停车场、资助一批优秀学生、开展一次扶贫培训、组织一次‘以购代捐’、开展一轮客户体验活动、组织一次‘山地旅游节’特色活动、落地一批小额扶贫贷款”的“九个一工程”帮扶计划。2020年10月,随着丹巴县格宗乡开绕村道路升级改造全面竣工,该行与丹巴县政府签订的《金融扶贫开发合作协议》全部提前完成。
选对路子、聚集人心、扎实推进,以产业发展挖掉穷根,带领人民走上“致富路”,为脱贫奔康注入强劲活力。如今的丹巴,户户有房住,家家有钱花,村村通公路。村上建起了专合社,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孩子们在阳光的沐浴下笑靥如花,让该行全体员工倍感欣慰。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全国脱贫攻坚战上下同心、不负人民,创造了瞩目奇迹。奇迹背后既又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闯劲,也有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和使命。
虽然精准扶贫工作圆满收官,但按照“脱贫不脱政策”和“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将继续围绕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投放力度,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持续创新推广农村金融产品,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中,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将与当地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用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擦亮美人谷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增添青春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