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人有四个基本需求,就是“食、衣、住、行”。我们对于吃饱、穿暖、有地方住没有异议,那出门找个代步工具,有什么不可以呢?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不再固定于某一个地方,经常需要远距离的迁移,而汽车大大减少了人们花在路上的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汽车的诞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项壮举,而应用这项壮举,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开车,已经和吃饭穿衣住房一道,成为了人的基本需求。不让开车?荒谬!
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国不能开车是有理由:
1、买了没地儿停!
经济发达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了,车价下来了,买车的自然多。可惜的是,我国多数房屋,都没有地下停车设施。个别有地下停车场的,一个车位贵得能买两辆车,使得大家只能把车停在楼旁边、甬道上之类的地方。本来走人的地方摆满了车,搞得居民们出门一趟有如翻山越岭。开车的抱怨没地停车,没车的抱怨没地走路,咋整啊?
2、排污还有理了?
如果一个无车族,举一个小牌走在人行道上,上书几个大字:我每月少开30天车,别人会怎么想?估计大多数人会说:“这人有病吧?”但现实总是很拧巴,一些每天开车,每天往空气中排放尾气的人,煞有介事地组织起来,号称“每月少开一天车”,潜台词是“我们很环保”。拜托,都污染了29天了,不差这一天!
3、不堵不发达?!
某专家有言:道路拥堵是经济发达的表现,因为大家都忙碌地创造着价值,道路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了。这也很无厘头:如果人人都能在家门口创造价值,谁会大老远从一个地方奔到另一个地方呢?不从自身城市规划的漏洞找原因,把什么不好的事都变成金箔往自己脸上贴,一副“我早就想到了”的嘴脸。这习惯真不好。
笔者认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只是因为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没跟上,在这个问题上来说,也就是停车位的建设没跟上汽车的发展速度,所以反对开车的理由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