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文君酒厂点滴回顾
(二)
我是1961年进的文君酒厂,那时叫地方国营邛崃粬酒厂。于1962年参军,1968年退役回到文君酒厂。回顾往事尤如饮陈年老酒,香味浓郁。几十年过去了,但当年文君酒厂很多人和事,却让我刻骨铭心。那时古老的酿酒操作,脚踢手摩,肩挑箩筐肚抵箢篼。这些原始的操作不但辛苦而且劳动强度极大,要改善这些辛苦劳作,只有走机械化的道路。可机械化,在当时确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可是,这令人做梦都难办到的事,竟在一群可以说没有文化,从未接触过机械的人的手中实现了。文君酒厂的“72”机械化酿酒车间,因是在1972年建成投产的,所以称为“72”车间。当你看到穿行在车间里的行车,当你看到那举重若轻的抱斗,当你看到源源不断从蒸机中传送出的热气腾腾酒糟的凉糟床,当你看到那尤如原子反应堆的蒸机你能想到它们是哪里生产的吗?我告诉你,文君酒厂,“72”车间的所有的机械设备全部靠自己手工敲打制作。而制作这些设备的人,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酿酒工人,他们没有学历,可以说连小学都没有上过。大概是因为长年受手工酿酒的辛苦影响,使他们勤学苦练梦想成真。章子刚,新津人。因为解放前就在邛崃烧房酿酒,解放后,随着国营酒厂的成立进了酒厂,曾作为第二梯队的骨干予以培养。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廖应祥、杨学均,高玉武这几位连钳子锒头、焊枪都没有摸过的酿酒工人,竟制造出了全部“72”机械化酿酒车间生产的全部设备。他们单纯朴实的身影时刻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让我敬佩,让我久久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