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烟雨无声,往事如沄,东去波澜说给飞雪风尘。浩荡之水向往大海,静流等知音,望见月和云。 . 旋律 . 白鸥鸟掠过水面, 瞬间永恒,原是飞逝的一吻。 细风叠浪向苍穹, 曾经山横峡谷深。 ——选自李玉奎著《杏花女》序歌 . 序曲 . 一条水脉多曲弯, 惊涛浮过小木船。 两岸风光几千年, 问奔忙黄水,停歇港湾。 . 长江千湖落明月, 月色洗净万重山。 东海望日出,谁连天地景观, 有远去风帆。 . 江河淌日月,流过意愿, 奔放着对艰难以往的勇敢。 生活是音乐, 浪花、涛声流过琴弦。 ——选自李玉奎著《杏花女》主题歌 . 每一朵云,风姿不一样,一团水雾,带着说不清的故事飘远。海面有过它们的倒影,那是 留给不谢浪花的纪念。 ——选自李玉奎著《杏花女》0243 . 山路还是那样弯曲,像绕山的河水一样情切。这一湾河水,源于家乡山顶的几股山泉。 每年春天,三月,同是杏花开放、凋谢的季节。欢快、清凉的泉水,落满白色、粉红的杏花。因此,杏花女的出生地,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方圆几百里,都知道杏花泉这个村子。 ——选自李玉奎著《杏花女》0259 . 那是一个被大山、森林封闭的古老部落。在杏花谢落的日子里,杏花女总喜欢来到泉边,看那些白里有几点粉红,在水面上流动的花瓣。心想,早晚有一天,它们会漂进大海。那时候,杏花女没见过海。 ——选自李玉奎著《杏花女》0259 . 杏花女告别了田野,迈进一座比县城大了许多的城市。高中毕业证,很难走进办公大楼,145分的高考数学成绩没被列入招聘条件。 她和那些没念过几天书的乡妹,奔忙在城市社会的同一层面。乡妹,是一伙整天唱着欢乐歌曲的蜜蜂,杏花女是一只缄默的蝴蝶。这些来自绿野的翅膀,起落于室外的花朵。它们与那些花儿一样,同时经历着风吹日晒。 ——选自李玉奎著《杏花女》0018 . 园林,一片乡野风景, 溪水没见过喷泉草坪。 乡音告别了土地, 行囊装着田野的梦。 . 都市,梦一般繁荣, 高阶伸向富丽大厅。 玉阶旁,灯柱亭亭玉立, 一身朝霞,几朵霓虹。 . 花瓣多曲叶子平, 开阔,看惯田野的眼睛。 绿屏绕过月下闲亭, 一路仰望,璀璨的华灯。 ——选自李玉奎著诗剧《杏花女》0022 . 剧中主要人物介绍:主人公,杏花女,原名北梅。生于一个早晨,阳光给了她一双观赏这个世界的眼睛。 . 《杏花女》简历:杏花女是虚构的正能量社会女性,经历传奇。她的生活阅历,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作者从经过修炼的千段诗文中,按着设计好的逻辑结构,选取了313段,创建了这座属于太阳系的地球宫殿,杏花女是宫殿的主人。 从这313段诗文中,以你文采所爱,采集几段,容量深远的语言。如果逻辑思维的旋律和灵感,依次穿越了没有终点的直线,那么旋律就会优美,无限延伸的平面。当微观耸立在宏观之巅,在四维空间,逻辑的灵感便能创作出宇宙宫殿。 本文属于《视屏诗剧》系列,以《旋律》为题,做了一种尝试。剧本中所有的诗文,均选自《杏花女》原著或对原文的深入创作。 . 【作者简介】:李玉奎,男,内蒙古丰镇人,本科学历,教师,中教高级职称,长期从事高中数学教学。 06年创作了一篇文章,依次被新华、搜狐、新浪等网站推荐,加精且置顶。清华、北大网络校园文学也将此文评为精华。相继出现了音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二度创作,作品迅速传播。2013年由感恩教育之父张鸿超筹划并担任总编,诗集《我用痴情听红叶》,在海外出版发行。2015年,线装书局出版《杏花女》。部分章节,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化机构,颁发的特等奖,并入编有影响的书刊。 . 杏花女是虚构的正能量社会女性,经历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