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 杨天朋
去洛阳旅游,不得不去栾川。去栾川走走,不得不去重渡沟。重渡沟是栾川县著名旅游景点,素有: “梦里水乡,栾川竹海”之美誉。著名作家张一弓曾赋诗曰: “高峡飞瀑藏幽径,绿水秀竹怀古情;竖看山水横看竹,上听鸟语下听泉”。看来如此美景,真令人神往矣。后来,听当地人说,重渡沟有三绝,一绝“水青”,二绝“竹多”,三绝“景物落差大”。照此说来,人伫立潺潺兰溪边,漫步于八百亩竹海中,那种感觉只能用人间仙境来形容。
去重渡沟那天,正赶上梅雨季节。灰濛濛的天,灰濛濛的雨。水上升烟,雾中看景,竹海泛波,美妙极了。走过杏花园,穿过竹竿院,流连环翠居,小憩故人庄,重渡沟的美景,尽收眼底。对于我而言,天生好竹,一生喜雨。去重渡沟赏竹听雨,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眼前一片碧绿的竹海迎面扑来。一条青幽幽的石板小径弯入竹林深处。小径两旁杂草丛生,野花遍地。远山的风,轻轻扑过原野。灰濛濛的天空下,竹枝随风摆动,碧浪连波,欢呼腾挪。重渡沟的竹,精瘦,优雅,灵秀,特点鲜明,诗意盎然。触景生情,我给重渡沟的竹,取了一个雅名叫“诗竹”。你瞧,诗竹在那山、那水、那生命栖息的地方等待,等待她心仪调皮的雨儿。雨儿淅淅沥沥地朝她走来。雨儿淋湿她的枝叶,渗入她的肌肤,亲吻她的碧唇,滋润她的心灵。
重渡沟的竹,天生是雨中美人。一袭绿衣,两袖清风,沙沙私语。她不像狂花张扬斗丽,她不像落叶纷飞即泣。她只是她自已。海一样的安静,草一样的坚韧,画一样的清丽。在诗竹的世界里,我看不到季节转换的痕迹,一年四季常青。世间的日月星辰,阴晴圆缺,消不留声,来不至喜。诗竹心静如水,身正纤纤是君。当年郑板桥对她,一生痴迷,把她画活了,画神了。诗竹外秀内兰,灵动飘逸,质如莲心。
来重渡沟旅游,不观山,不恋村,只想赏竹听雨。不在蜀南竹海,却胜似蜀南竹海。你听,雨儿携风前行,丝丝缕缕,轻轻柔柔,点点入泥,山乡挂一片雨濂。潇潇细发,朦胧烟雨。人间的一切愁情俗事,若即若离。诗竹裙荷轻摆,纤纤玉指飞舞,高风亮节,美伦美奂。那时,天地合为一色,诗竹烟雨合为一画。
重渡沟的雨是流动的、欢快的,充满想像力的。人性盎然,万物生机。雨轻抚诗竹的脸,一滴一滴地相注,一分一秒地相拥。竹心微澜,粼光闪闪。雨儿下在诗竹的天空,雨下在诗竹的窗前。心与心靠拢,手与手相牵,恰是你的温柔,润竹无声,恻意缠绵。他们曾经彼此深情凝望,思念成河,相思成茧。纵使时光飞逝,涛声依旧,雨心依然。我说,竹心虽空,别让寂寞填满。雨懂。雨归竹心。美哉!举杯邀雨,当杯盛满。一幅诗竹水墨画,诗意泼墨,徐徐开卷……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细细如针,丝丝如线。仿佛重渡沟的人文历史也跃入眼前。整个上午,雨一直未停,头上的天依旧灰蒙蒙的。或许在雨儿的心中,重渡沟的夏天已悄悄走远。如缕缕思绪,像雨后的彩虹,绚丽于天涧。这何常不是如烟的美丽,顷刻陨落于夜栏。
雨好像只是天空中匆匆行走的过客,像我一样,来得突然,去得遥远。风一路追寻着雨的踪迹,在苍茫空洞的天宇间流浪,在贫血荒凉的大地上穿行,在芳坪柳堤,镂栏画栋,烟雨迷漓的江南,那如花似雾的女子,是否衣裙飘飘,怅伫青青河岸?
重渡沟在栾川,重渡沟的雨和竹映在我心间。雨还在下,天上的云朵已漂得很远。天空只是雨心灵栖息的驿站。你看脚下的大地宽厚仁慈,雨不得不下。你看重渡沟的花朵多么美,山里的树木多么青翠,山里的生灵多么纯美。它们需要雨,它们渴望雨。否则,一切都将枯萎,生命如草芥般悲悯。
因此,雨必须抚注大地, 然后汇成一泓清泉,叮叮咚咚地歌唱,流过森林、峡谷、山涧、草地、归于河流,纳于大海。最后,我会看见的是一片很静很静的海。它风卷云舒,徐徐展开一幅画卷。远处,水光粼粼,帆星点点。海天一色,遥远无边。海鸥飞处,裸月奔岸。游人如织,暮黛含烟。淼淼烟波,袅袅氤氲,似梦若幻。雨醉其心,鱼跃其门。如诗如画,不枉虚度此生!
重渡沟的脚下土堤蜿蜒,垂柳碧丝,斜挂蓝空,妩媚多姿。柳丝上挂满碧绿的果,柳絮从果里一朵一朵飘出,满海岸都是。那时节,如烟的花,如烟的雨,如烟的女子……多么轻盈,多么飘逸,它们漫天飞舞,行人的衣服上沾着花朵。柳与竹本属同类,集万千柔韧妩媚于一身。远古送友人或知已,折柔柳一支表寸心。人走到哪里,都能如柳地活着。
因此,每年烟花三月,淼淼水乡,别离的人多,土堤上的柳枝被人折光。一份份祝福、思念填满烟海。谁也望不到天有多远,海有多宽?因此,雨融于这海天一色的景致中,早已淼淼如烟了。
暮色将至,游人撒离,重渡沟渐渐安静下来。雨早已停止,似乎要送我别离。风也不动了,诗竹也倦了。那夜,我不曾离开,枕着重渡沟入梦。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此文2017年5月荣获河南省“奇境栾川,自然不同”旅游征文大赛美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