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青白江建区以来的全部历史。这么一个曾经为四川、为成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工业区,却没有开通地铁,着实让人遗憾。如今作为一个老区,却没有跟其他区一样的待遇让我们对成都很失望,没有归属感,认同感!
我们青白江无私耿直,隔壁新都通了地铁,我们也欢欣鼓舞,认为从成都到青白江可以坐一节地铁再转公交,大家高兴了一阵,结果比以前坐班车的时间还长,还不方便。不管是进城还是回青白江都叫苦不迭。
青白江区,是成都中心城区之一,1960年就建区,距成都主城区仅25千米,成都轨道交通第五期里面规划似乎也没有青白江,难道青白江这一辈子就没有资格拥有地铁线路吗?成都地铁3号线目前只有5公里不到,实际上3号线,27号线,23号线都有资格往青白江方向修过去,就说不去青白江城中心嘛,就终点站在青白江边界青白江万达广场附近也好啊,至少青白江也会有地铁,可是成都就是迟迟不给青白江修地铁,任何线路到青白江就没反应,不了了之。
无数次在中央电视台看到报道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我们就无比的骄傲,但现实是我们连交通都不便利。
熟悉成都地铁的朋友都知道,网上一直流传着两个段子:
形容成都地铁规划的段子:“东到东京,西到巴黎,南到澳大利亚,北到韦家碾”。
形容青白江不通地铁的段子:
青白江:我有高铁站(青白江东站),连通四通八达,想去哪就去哪!
其他区:你没通地铁。
青白江:我开通了省内17个城市的汽车班次,出城就走高速,方便快捷!
其他区:你没通地铁。
青白江:我是货运物流中心,铁路港货运班列直达欧洲,进出口商品全国有名!
其他区:你没通地铁。
青白江:能不能不说地铁?
其他区:你是离市中心最远的中心城区。
青白江:我…………
在成都,有句调侃成都地铁发展的话“北到韦家碾,南到澳大利亚”……
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但也能从某些方面,反映成都轨道交通南北发展的巨大差距。
成都对地铁最渴望的区域,以前是新都区,但随着3号线、5号线的相继开通,新都,已经是地铁大户了~!
现在,最想要地铁的,应该是青白江区了。
青白江虽然名义上是成都的二圈层,但也是离成都最远的一个中心城区,也是成都唯一一个没有通地铁的中心城区。
就在两年前,连原属于成都三圈层的新津区都通地铁了!
在地铁规划上,甚至却赶不上刚成立刚满1年的东部新区。
可见,青白江区人民,对于地铁是何等渴望……
青白江人民只能无奈发出怒吼:我是领养的么?
有人说青白江人不多,不需要地铁,请你去看看603/605/607路接驳地铁的公交车人满为患
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四川省惟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也是蓉欧快铁的起点。
连续7年跻身中国“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0年,青白江区常住人口49.01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9.07亿元,比2019年增长5.7%。
而就在2021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四川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定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何这样重要的一个区,却迟迟没有通地铁,甚至短期地铁规划都没有了?
地铁的规划以及建设,需要多个方面考量。
从产业上来讲,青白江的产业主要以工业和物流为主,其中就业人群以蓝领工人为主要人群,活动半径相对较为固定。
从城镇化来讲,青白江目前的城镇开发强度并不高。而青白江区常住人口为49.01万人,老百姓每年每年反应的是多久能修地铁?
青白江人民最最期盼的是地铁…… 希望领导们看到老百姓的诉求,地铁,轻轨,每天往返于成都上班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通地铁!
要致富先修路,轨道交通何时来,不要成为一纸空文!每一次打雷就是不见雨点。不要一规划再规划遥遥无期!
2022年的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的青白江罗文川代表说:要将S10线新都区新东站至青白江区文体中心站段调整为地铁23号线北段,纳入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一并实施,可见青白江区需要轨道交通的迫切性。
要将S10线新都区新东站至青白江区文体中心站段调整为地铁23号线北段,纳入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一并实施!这是青白江老百姓最大心声,2021年年底青白江区准备自救改造宝成铁路公交化通勤线路,但是我们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很鸡肋,参考成灌铁路通勤线路改造的结果导致的是白白浪费,根本做不到公交化,天府通刷卡人数限制,每天都要上12306抢票等等鸡肋导致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通勤。
我们需要的是地铁轨道交通,能让我们真正意义上通勤便利。
青白江的轨道交通,从时间,规划次数变动,落实到位情况遥遥无期!十多年里老百姓提的建议和意见已经够多了!“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谈,不是装听不见就能不作为,基于交通便利是基本的城市配套办不到,那它就是一句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