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字节跳动一28岁的公司员工猝死的信息成为热点,字节又成了口诛笔伐的目标。
回想一下这两年,猝死的新闻时有出现,从律师,到医生,到互联网人,从996到007,都是高压行业。
当我们津津乐道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更加美好,正走向前所未有的富裕的时候,很少有人问,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代价是什么?是谁在承担这些代价?
2. 1870年,西欧国家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66小时,比利时工人72小时,甚至美国工人都得62小时。 晃眼到了伟大的2022年,我们满心欢喜地高呼我们正在满足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时候,复古,甚至超越过去的工作时长出现了(此包含一切让人感觉不爽的工作后无法解脱为工作而加班加点的时间)对于不信上帝的中国群众而言,这样的境况让大部分人的工作除了发工资那一刻很爽外毫无荣誉可言,这成为很多人感到恶心却无法回避的。
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无法回避?
因为有贷款,有养孩子的种种支出,有与周围人的攀比,有巨大压力推动。
3. 2019年开始这种情况我觉得愈演愈烈了,直到今年,开始压力压不住了,宣泄出口就有了:易怒网上秀理智,或者破口大骂,做事容易出错。 然而,我们这个民族有个特性被挖掘到了极致,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也同样全社会对失败的容忍度是很低的),所以口号里拥有再奋斗xxx年,光着膀子加油干这种的。
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压力,效果更好。
4. 只是,人是精密的机器,既然是机器就一定会坏,超负荷运转带来的结果永远都是过快过早的当机。
我觉得,怪罪某一个公司没有意义。 人潮涌入互联网和金融业后,进入制造业的人才就少了,大家都去挖金矿了。
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再次伟大, 但真的有那一天,代价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