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在将普京称为“战争犯“的同时,3月16日决定大幅增加对乌克兰的军援,据白宫人员宣称,其中有包括“弹簧刀”在内的最新武器。弹簧刀是一种重量只有几公斤到20公斤的可以由单兵携带使用的、集无人机和炸弹双重功能于一体的新式武器,发射之后可以在空中遥控锁定目标展开远距离“自杀式”攻击,这可能会使俄军的重要人物或坦克等装备刚刚露面或刚刚出发就遭到精准猎杀。
另一则3月17日的消息是,英国“金毛”约翰逊决定绕开北约,率领JEF(远征军联合部队)“确保普京在乌克兰”的失败。JEF是英国参与的另一个军事组织,成员包括英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冰岛、拉脱维亚、立陶宛、荷兰、挪威和瑞典。这意味着,第一个国家军事团体将发兵进入乌克兰,直接与俄罗斯交战。
而俄罗斯最近则一直在忙于张罗俄乌谈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7日对媒体说,由梅金斯基率领的俄代表团在专家和相关部门的参与下已准备好全天候工作,但遗憾的是乌代表团缺乏足够热情,依然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谈判风格。也就是说,俄罗斯对谈判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乌克兰对谈判不积极。
为何会这样?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战争的天平正在朝着有利于乌克兰的方向倾斜。俄罗斯在闪电战失败之后急于抽身,而乌克兰正“不紧不慢“地、胸有成竹地为自己争取更好的谈判筹码。
那俄乌战争究竟会以什么方式结束?
依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俄乌双方国内的局势,俄乌战争的结束,很可能颇具戏剧性。
1、 可能性之一,战争继续胶着数年,俄罗斯耗不起最终无奈撤军。
这种情况最不可能发生,因为以俄罗斯的财力根本不可能支撑一场长达数年的如此规模的战争。
2、 可能性之二,俄军短期内直接战败,边撤退边宣布“任务完成”。
3、 可能性之三,普京下台,俄罗斯宣布单方面撤军。
以上三种情况的结果大致相同,乌克兰收复克里米亚和所有领土,摆脱俄罗斯的威胁和桎梏,顺利加入欧盟和北约。但这三种情形的可能性都偏低。
4、可能性之四,谈判达成协议后停战撤军,这是可能性最高的一种方式。
介于俄罗斯事实上已经处于色厉内荏、难以为继的处境和乌克兰不屈不饶、外援不断的形势,谈判极有可能朝“俄罗斯捞面子、乌克兰获实惠“的方向发展。俄罗斯自说自话地宣称达到一系列目标,包括乌克兰的非军事化、放弃加入北约,而乌克兰却收获了领土完整、以及获得外国的军事保护,与美国等国签订类似美日之间的“安保条约”。
而普京,在上面第1、4种情况下,他可能继续掌权,最后全身而退;在地2种情况下,他可能在一段时间后下台,介于他在国内树敌众多,下台后处境堪忧;在第3种情况下,普京可能会被送上国际军事法庭受审。
战争结束之后,人们心中的一个疑团会再次浮出水面:普京为何要发动一场结局完全与其预期相反的战争?他为何完全错误地估计了俄罗斯军队的的战备状态和真实实力以及乌克兰和国际的局势?
有人说普京精神状态不正常,甚至说他几乎“疯”了,但这是一个可能性不大的解释;而另一个靠谱的解释是“强人综合征”。如同二战时日本的东条英机等人。
二战时日本为何敢于偷袭珍珠港直接将战火延烧到尚在隔岸观火的美国?是什么原因使其忽视了美日双方实力对比如此明显的差距?历史学者给出的答案有二,狂热的民族主义与专ZHI主义的制度。狂热的民族主义导致的症状无一不是自我膨胀、盲目排外和侵略的冲动,而专ZHI主义的制度无一不会过滤真实的声音、蒙蔽真实的形势而导致严重的误判。
假话听多了就会信以为真,听惯了“普大帝”的声音的普京,会不会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彼得大帝的转世?会不会以为自己的军队就是无往不胜的神兵天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