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经过文化公园那边,看到蓬安县智慧停车收费的那些车位很空荡,几乎没多少车辆停放,当时便想这是为什么呢?本来好好的利民措施,为什么就没多少车主愿意光顾呢? 在网络上,有人说这些停车位因为靠近机动车道,而且还需用手机扫感应器,开车停放的过程颇为繁琐,以致有些车主宁愿乱停乱放,都不想感受这个号称智慧的停车方式。 事情果真如此吗?鄙人当天有幸遇见一位女司机恰巧在此地停车,见其靠着同伴的帮助协调,从手机扫码一直到准确停上车位,用时不过一分多钟,其实也并非如传闻中所言的那样难以停放,或者可能是部分车主偶尔停放,所以有点生疏? 通过百度了解到,当年搞智慧云车位时,新闻中有讲 “文君路共设置了298个车位作为第一批信息化改造车位,这些车位将通过统一划线编号,纳入智能化管理,实现智能化管理。改造后,将基本建成智能停车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车位预约、导航寻位、扫码缴费等智慧停车功能,有效提升车位使用率,一定程度上将缓解停车难问题。” 蓬安县的智慧云车位,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检验,效果如何,是否便民,有没有提升车位使用率?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问题,我想大家有目共睹。鄙人在此建议,能不能把这号称智慧的停车收费手段,修改为南充那种有人管理的模式,比如招收社区零就业人员充当收费员,遇到驾驶员停车经验欠缺时,可以协助其停车,相信会提高来往车辆停放效率,而且还能有力遏制停车位周边,随处可见的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