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普京总统发表全国紧急电视讲话,宣布授权俄军对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行动的目标是“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就在普京发表完讲话几分钟后,俄军发射高精度武器对乌克兰境内的乌军军事目标进行打击,俄乌战事正式爆发。
俄乌战事的爆发之所以会发生是多种因素催发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根源是乌克兰内部的东西分裂和北约东扩。
1.乌克兰境内长期存在一种政治社会分裂,基本上以第聂伯河为界,东部地区基本上说俄语,信奉东正教,以俄罗斯族居多。在经济上,乌克兰东部在苏联时期就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凭借深厚的工业优势,乌东的经济主要以重工业生产为主,他们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非常深。所以无论是从文化情感上,还是从经济联系上,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东部基本上属于亲俄地区。从这一地区先后走出乌克兰前总统、亲俄派亚努科维奇,乌克兰首富、钢铁大亨阿赫梅托夫等。这些人身上都带有亲俄倾向。
亚努科维奇在上台后执行一种同时维持与欧盟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不过亲俄倾向显然更大,2014年因为终止签署与欧盟的贸易协定,被西方支持的广场革命推下台,其本人也逃至俄罗斯。阿赫梅托夫为亚努科维奇上台出了大力,曾协调亚努科维奇与俄罗斯官方的联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年底,泽连斯基还公开指责阿赫梅托夫与俄罗斯有染,阴谋发动政变。无论泽连斯基的指责是真是假,至少在乌克兰政客的普遍心中,阿赫梅托夫妥妥的属于亲俄派。
而乌克兰西部,临近欧洲,长期受西方影响,信仰天主教,说乌克兰语,而且西部多从事农业、旅游业,与欧洲的经济联系非常深,所以呈现出一种亲欧倾向,一直希望能够融入欧盟,加入北约。自1991年乌克兰独立以来,其国内可谓是长期处于东西分裂、对立的倾向。事实上,造成乌克兰东西对立除了经济、文化、语言等因素外,历史原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普京在全国电话中曾点出这一问题,他称:现代乌克兰完全是列宁制造的,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将许多原属于俄罗斯的固有领土送给了乌克兰。事实上,包括顿巴斯在内的东部一些领土是在苏联时代划给乌克兰的,而西部领土包括利沃夫、沃伦等,都是苏联在二战期间从波兰获得的领土,最终划给乌克兰,可见乌克兰在成立时期,就是一个东西领土结合的产物,这就埋下了分裂的根源。
2.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利用俄罗斯国力虚弱的时机,连续推动了多轮北约东扩,截至今天,如果根据地图会发现,俄罗斯与北约的缓冲区仅剩下白俄罗斯、芬兰与乌克兰。而自2008年美国小布什发表有关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讲话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愿望非常强烈,不过2010年亲俄派亚努科维奇上台后,这种愿望一度衰退,但2014年亚努科维奇政权被推翻后,这种呼声再起,持续至今。
俄罗斯方面是绝不会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与北约的缓冲区域将不复存在,按照普京的说法,一旦北约在乌克兰领土上部署导弹,几分钟后就能打到莫斯科,这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是一种重要威胁。除此之外,普京还曾提到:乌克兰不仅是俄罗斯的邻国,更是俄罗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基辅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发祥地最终竟想要融入西方,这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俄罗斯所不会容忍的。
为此在2014年,俄罗斯首先推动“克里米亚公投”,随后乌东地区出现“亲俄分裂危机”,这就是之前所谓的“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持续近8年,至2月24日,俄乌战事彻底爆发。
自战事爆发起,俄军主要分三条主要战线进行攻击,分别为东部战线、南部战线以及北部战线。
东部战线:马里乌波尔、哈尔科夫成人间炼狱
东部战线主要分为哈尔科夫攻势以及顿巴斯攻势。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邻近俄罗斯边境,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期间,哈尔科夫州也曾发生过类似于顿巴斯两州的独立运动,不过由于当时乌克兰军队及时赶赴,最终将哈尔科夫的“分裂独立”运动弹压了下去。
一直以来,乌克兰将哈尔科夫作为重点防御俄军进攻的方向,在这一地域部署了重兵防守。而就在2月24日俄军发动的首轮打击中,哈尔科夫的军事设施就是重点被攻击对象。在2月24日夜间俄军对哈尔科夫发动精确打击后,2月25日早些时候,俄军坦克跨过哈尔科夫州与俄罗斯的边境,同时哈尔科夫州州长还表示:俄军从苏梅州方向自北向南进攻哈尔科夫,2月27日,基辅独立报发布消息称:俄军攻入哈尔科夫,但随即陷入一场巷战。截至目前,哈尔科夫还在乌军手中,俄军仍然在对哈尔科夫市进行围攻。
顿巴斯区域一直是乌军的最为重点的防御区域,因为此前乌克兰政府军与乌东民兵组织一直在此区域进行激战,乌克兰将此前西方训练的最为精锐的部队以及援助的大量进攻性武器部署到了顿巴斯前线,并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在该地域修筑了“乌克兰版马奇诺防线”。自2月24日战事爆发后,俄军配合乌东民兵武装开始不断在顿巴斯地区进行向前推进,但由于乌军强烈阻击,推进的非常艰难。从2月25日起,乌东民兵武装与俄军先后在顿巴斯前线共发动了马里乌波尔战役、旧别利斯克战役、沃尔诺瓦哈战役、霍利夫卡攻势、北顿涅茨克战役等大战役,3月2日,乌克兰亚速海港口城市别尔江斯克被俄军控制;3月6日,俄军控制旧别利斯克市;3月12日,沃尔诺瓦哈被俄军所控制。目前俄军在顿巴斯地区还在进行马里乌波尔战役、霍利夫卡攻势、北顿涅茨克战役等。
2月25日,俄黑海舰队在马里乌波尔进行两栖登陆作战,随后来自俄罗斯本土的俄军与顿涅兹克民兵武装经过多次郊外战斗,最终对马里乌波尔形成合围,截至目前,目前俄乌双方已陷入一场艰苦的巷战,困守马里乌波尔的是部分乌军精锐部队以及新纳粹主义武装——亚速营,由于马里乌波尔有大量平民的存在以及城市地形的复杂原因,马里乌波尔战役被西方媒体成为“消耗战”,此前俄军曾提出城内的武装可携带轻武器撤离马里乌波尔,不过为乌克兰所拒绝。目前马里乌波尔激战还在继续。3月20日,“顿涅兹克共和国”领导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里乌波尔战役预计将会在一周内结束。
除马里乌波尔外,俄军与乌东民兵组织武装依旧在顿涅兹克、卢甘斯克其他地域作战,截至目前,卢甘斯克州基本上快被俄军所控制,而在顿涅兹克州,乌军控制的区域仅剩约40%左右。
南部战线:俄军攻占赫尔松,后向东推进
南部战线主要来自于克里米亚方向。自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后,俄罗斯控制了克里米亚半岛,乌克兰在乌克兰本土与克里米亚之间的皮里柯普地峡以及所在的赫尔松州附近部署了重兵防守,而俄罗斯为防止乌克兰突然进攻克里米亚,也在克里米亚部署了重兵防守。
2月24日战事爆发后,俄军开始从克里米亚境内向北进攻赫尔松州,2月24日俄军试图控制赫尔松市,以确保控制第聂伯河上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但起初被乌军所击退,俄军被迫向北进攻第聂伯河最近的渡口新卡霍夫卡市,并在2月25日占领该地,同时在当天晚上,俄军最终控制安东诺夫斯基大桥。2月27日,俄军包围赫尔松市,3月2日,乌克兰官员证实赫尔松市落入俄军手中,这是战事爆发以来,俄军控制的首个乌克兰地方首府。而在3月15日,俄国防部发言人宣布俄军已完全控制靠近克里米亚的赫尔松州全境,这是俄军控制的乌克兰首个完整州。
俄军在进攻赫尔松州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北进入扎波罗热州,当地时间2月25日上午俄军进入扎波罗热州的梅利托波尔,经过战斗,3月1日,当地市长宣布,俄军已控制该城。随后俄军继续向北前进,3月3日,俄军开始进攻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3月4日,扎波罗热核电站为俄军所控制。
俄军在控制梅利托波尔市后,一部分军队继续向东北方向的托克马克移动,并将其围困;同时向东面的别尔江斯克移动,以前往马里乌波尔。2月26日,俄罗斯控制别尔江斯克的港口和机场,2月28日,乌克兰官方宣布俄军已完全控制该城。别尔江斯克是此前乌克兰政府在亚速海上所存在的两个重要港口城市,另一个是马里乌波尔,俄军控制别尔江斯克使得南线的俄军沿亚速海沿岸一直向北,到达马里乌波尔,与东线部队、黑海舰队的两栖部队最终合围马里乌波尔。
2月24日,俄罗斯海军在当天下午进攻敖德萨在黑海的门栓——蛇岛,当天蛇岛被俄军攻占,乌军官方说守岛士兵已全部壮烈殉国,而俄军随后公布视频画面,显示82名守岛士兵全部投降。蛇岛是敖德萨港口的对外窗口,俄军控制蛇岛使得敖德萨港口全部在俄军监视下。
除此之外,俄军还轰炸了赫尔松州西部的尼古拉耶夫州,不过由于战线太长,俄军南部战线的力量被牵制在马里乌波尔等地,所以在尼古拉耶夫州的地面还未展开大规模进攻。
基辅攻势:俄军三面久攻不下,乌军或已由守转攻
北部战线主要为基辅攻势。2月24日当天,白俄罗斯境内的俄军跨越白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向基辅方向前进,随后攻占切尔诺比利核电站区。而就在当天晚些时候,俄军伞兵部队空降至基辅郊外的安东诺夫机场,随后与乌军发生激战,2月25日,俄军完全控制安东诺夫机场。
而就在当天,俄军渗透小分队进入基辅市区,由于缺乏外围部队的协助,多支渗透小分队被乌军所清除。2月26日,俄军空降至基辅以南仅40公里的瓦西里基夫市,后被乌军击退。自3月以来,俄军在基辅周边的行动放缓,根据一些西方军事观察家的说法,俄军对基辅的攻击陷入了停滞。但根据俄军的行动看,目前基辅的东、西、北三个方向均被俄军所控制,由于俄军在瓦西里基夫市的攻击被乌军击退,南部方向已经成为乌克兰重要的对外通道。
截至现在,俄军在基辅周边的攻势陷入一种停滞状态,而且3月2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美国五角大楼一名官员的话称:乌军在基辅以东向俄军反推了25至35公里,目前基辅东线的俄军已经退至距离基辅55公里的区域,除此之外,基辅西北部的俄军正在距离基辅市中心15—20公里处建立防御阵地。很明显,相较于其他战线,基辅战线的俄军最近似乎进展不顺,已由进攻转向防御状态。不过这位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称:俄军似乎将目标和更多的军事精力集中到了东部地区。此前曾有军事专家称:目前在基辅周围的俄军不具备进攻基辅的能力,他们在等待来自俄军本土重装部队的增援,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就在哈尔科夫,一旦俄军控制哈尔科夫,集中于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本土的重装部队将沿哈尔科夫至基辅的东西公路快速向基辅前进,进而合围基辅。如果根据此分析,俄军在基辅周边建立防御阵地,很有可能就是为了防备乌军的反击,等候俄重装部队的增援。未来一段时间内,基辅攻势或将处于一种拉锯战。
俄军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已开展一个月,截至目前,俄军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战略成果。第一,俄军完全控制赫尔松州,掌控了北克里米亚运河,确保了对于克里米亚的供水,自2014年以来,克里米亚的供水被乌克兰所切断,日常供水都来自于俄罗斯本土通过刻赤大桥或海运等方式继续运送,这是8年来,克里米亚供水系统的首次恢复。第二,亚速海已完全成为俄罗斯的内海,就连乌克兰政府在最近也承认了自己失去了亚速海的通道。第三,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之间沿亚速海沿岸的战略通道被俄军所打通,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得到巩固。
接下来俄军很有可能会围绕着这三条战线继续拓展,对俄军来说,目前的关键是马里乌波尔与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由于激烈的巷战牵制了俄军与乌东民兵的大部分力量,一旦俄军拿下马里乌波尔,俄军可以释放更多的力量向南直攻尼古拉耶夫或北上进攻顿巴斯,对顿巴斯地区的乌军进行合围,所以俄军在未来会加大对马里乌波尔的攻势,以尽快结束在该地的战斗。
而哈尔科夫战役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非常关键。根据专家的说法,俄军在基辅周围之所以处于停滞状态主要是缺乏重装部队的支援,一旦拿下哈尔科夫,聚集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的重装部队将通过哈尔科夫沿乌克兰东西公路进攻基辅。
但乌军的战法也相当灵活,将部队化整为零,部队袭扰俄后勤部队,给俄军的行进速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取得一定反击成效。值得注意的是,鉴于西方对乌不断加大军事援助以及对俄不断加大制裁,普京此前已宣布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处于“特殊战备”状态,而且俄罗斯与西方都进行了末日航班演练,3月21日,佩斯科夫也表示:当俄罗斯面临“生存威胁”时,不排除使用核武。这加剧了目前局势的紧张,核战争风险在不断增加。正如一些专家所说:战事拖得越久,核战争的风险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