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挨批评了都要“闹脾气”离家出走,那打他则恐怕更要“远走高飞了”。在这一问题上有几个方面需要明白:一是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如何。是尊重平等呢还是视孩子为“己物”,高高在上?尤其是是否从小就缺乏对孩子的陪伴、交流与情感上的关爱——这会造成孩子情感的疏离。
二是怎样批评孩子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引导,还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责骂,甚至“侮辱性”很强的伤害?这样的“批评”不仅无助于孩子改正问题,反而会导致他在丧失自尊感与自信中的叛逆。
三是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段。如果是非青春期的儿童时期,那重点应该是要从孩子的性格脾气和日常行为习惯方面找原因,在加强陪伴和交流中,积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批评——但前提是要尊重孩子,平等“对话”,讲究方式方法,也即先定规矩,适度奖惩。而如果孩子已进入青春期,则应该正确地认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与行为,对自尊、独立、物质的必要诉求以及对异性的“好奇”,鼓励发展其良好的兴趣爱好以转移情绪、“视线”。如果孩子有比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暴躁等心理行为倾向,则应尽快到专业医院去看看专业医生,共同帮助孩子度过充满幻想、激情及叛逆的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