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嗣铨,汉族,四川资中人,大学本科毕业,九三学社社员,1939年7月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书法世家。舅公骆成骧是中国清朝末代状元,父亲周叔平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第一届文学系,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从小受父翰墨熏陶,研习书法,打下了深厚功底。经长期临写,研究和创作“篆、隶、楷、行、草”的多种风格的名帖,能写二十多种风格的书体,并自创新体。到东京书写日文书法、在国内外的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大奖。在多种书法专集和报纸发表书法作品,省市电视台也多次报导,作品选送韩国、日本、巴西、比利时、加拿大和台湾展出,作品还送国家领导人,被国内外朋友收藏。任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书画联谊会常务副主席,四川省嫘祖书画院院长,四川省毛研会书画院院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四川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作品和业绩入选多种人物丛书。
一、学翰墨艺,行孝道情
周老师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当年从电子科大毕业之后,就在厂里面从事技术工作,而且还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尽管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也喜欢书法,但也仅仅是爱好而已,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彻底走上书法道路,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重点还在于,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孝“字。
“事情还得从我父亲去世后说起。”周老师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以前,“母亲90岁的时候,股骨骨折,采取的是保守疗法,每天都要端屎端尿,背上背下,带母亲出去透风透气,直到母亲96岁去世。”
“父亲在1940年左右就出版了一本爱国主义诗集《悲吟诗词》,我记得里面有一首《台儿庄大捷》很有韵味,可惜失传了。每每谈到此处,父亲就显得非常难过。之后60余年,我辗转反侧,最后终于在文物贩子那儿用一幅字换了回来。算是圆了父亲的一个梦。
“1993年父亲去世之前,对我说,希望我能把这个家族的传统传承下去,要把祖宗的作品收藏好、保存好,给他们办展览……我答应了,尽管我知道这意味着我要付出许多。从那以后,我就沉下心来,把学书法当作每天的必修课,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选择的方式是继承加创新,这不仅是艺术本身发展进步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现在倡导的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一方面,在继承父亲书法的十几种技法的基础上,结合到自己研习的实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书法技法:抖笔魏碑、方笔魏碑、圆笔魏碑、日文入书法等等,获得了书法界的广泛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现在,周老师已经完成了当初对父亲的承诺,不仅给父亲出版了专门的书法集,还办了书法展览。与众不同的是,他将状元舅公骆成骧、父亲周叔平和自己一共三代人的书法作品集于一书,展于一室。以自己独创的技法书写舅公和父亲当年的作品,实现了在艺术上的真正传承和创新,让人佩服、惊叹不已。
更让人惊叹的是,为了完成父亲的意愿,他可以花近二十年的时间,去完善父亲的作品。因为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因当时家景困难,有些字不是写在宣纸上的,而是写在一般的白纸甚至报纸上的,不能直接装裱,不好展出,他就把它复制到宣纸上装裱,甚至有的是时间久了,有的对联只找到一半,他就得补写另一半,才能完成整部作品,这很花时间,因父亲写的什么风格的书体,他就要写一样风格的书体,这样就得认真去学,认真去练。
周嗣銓以书法尽孝道、传承家学的故事,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时任《成都日报》记者的著名作家、诗人蒋蓝就多次采访过他,相关文章先后发表在《成都日报》上,并走进了“金沙讲坛”,制作的电视节目在成都电视台多次滚动播出。
二、情定九三,红心闪耀
2021年,周嗣銓老师加入九三学社已经三十余年了。从当初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到现在壮心不已的伏枥老骥,他追求民主、科学、爱国的初心从未改变。几十年来,在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务实进取,是优秀的高级工程师;在书法人生中,他努力学习,刻苦专研,一边继承,一边大胆创新,成了书法界著名的书法家。 几十年来,他热心社区公益,逢年过节,不顾年老体迈,积极参加社区、乡镇及区“送文化下乡”“我为百姓写春联”等大量公益活动,免费开办书法、嫘祖文化公益讲座等,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庆之际,周嗣銓老师一改平日里节俭的习惯,自掏腰包3万余元,在青羊区办了一次“庆祝建党百年,周嗣銓书法展”。为此他准备了大半年,书写了几百幅红色书法作品,内容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作品。他说:“建党百年是个大日子,我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名老社员,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上几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重大的生日,我应该为党做点什么,以表达自己的心意。“
7月21日,本次书法展在成都琴台路“诗婢家”如期举行,原四川省委老领导韩邦彦、李进、少将陈少安,成都铁路通信设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燕,九三学社双流区历任主委夏仕容、蒲光树、王功玉等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周嗣銓老师几十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卓著成绩表示祝贺,勉励周老师要人老心不老,继续挑战,继续创新,再攀艺术高峰,为后世子孙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后记:在采访过程中,看着周嗣銓老师写的每一个字,都带着厚重的历史的气息,带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在周老师的人生经历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除了有个人的努力和追求外,还要有坚定的信仰。他继承的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做人的品格:他德高望重,却偏安一隅,自得其乐;他不畏权贵,同情弱者;他热情坦荡,重情重义。他的孝道,不仅孝身、孝心,还有孝志、孝慧。他的专业技术、学术成就让人敬重,他的艺术修养、艺术成就更让人敬仰。他继承祖辈遗风,含辛茹苦养育子女,培养弟子,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国家的骄傲!他是我们九三学社的优秀代表,也是这个时代优秀的奋进者,勇敢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