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52|评论: 1

[原创] 回不去的故乡

[复制链接]

我是济川人,19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受当年养儿防老,及没儿绝后的思想。我的父母顶着倾家荡产的风险超生了我。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罚款480元(1981年的480元,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牵走猪2头,柜子两个,一年的口粮,以及家里其他所有值钱的东西。我的父母靠着借,讨,去河里抓鱼,山上挖野菜,下套套鸟,以及我舅,我姨的接济养大了我们。从出生那天起,我就是一个没有责任田的农民,所以我对故乡的土地有着平常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眷恋。我对农村的一草一木有着无比的热爱。
        父亲是个手艺人,会做木活,会修房子。经常会去村里别人家修房子,绝大多数时候我也会跟着去,不为别的,就为吃一块肥肉。所以我像一个吃百家饭的孩子一样,受尽了白眼。要知道那个年代谁家也不富裕。。。。。
       有几年,家里穷得实在过不下去了,父亲留下我们去通江找活干(他师傅在通江,陕西一带干活做家具)。在那个没有通迅,没有地址,没有交通工具的年代,背着木工装工具的背兜,徒步前行。去过仪陇,南部,通江,广元,陕西。。。。。。师傅没找到,活没找到,钱也没有,干粮早就吃完了。一路上一个大男人,靠着吃野菜,喝沙坑里的水,翻山越岭几个月。。。。。不得不科普一下什么叫沙坑,就是路旁桐子树下,一条小水沟水沟上挖个坑,用来集水浇地。水坑里很多死虫子,虫粪。。。。。我曾经问过父亲,怎么喝得下去?他说,渴了也能喝下去。。。。。。。
在广元,还是陕西,有一个山上,父亲几天没进食了,快要倒下了。他终于放下手艺人的尊严和面子,向一位农妇要碗水喝。那位农妇给了父亲一碗米汤。用我父亲的话说,那碗米汤救了他一命,让他活了下来。回到家以后,父亲在床上躺了3个月,差点没活过来。。。。我长大以后,很多次想去找这位农妇,但是当年是步行,翻山越岭,我父亲也是朝着方向走,他也说不清具体在那个位置。大约是广元的元坝,南部,仪陇哪座大山上。如果那位农妇还健在,应该在百岁以上了。如果哪位看客听你们的长辈讲起过曾经给过一个落魄木匠一碗米汤,请联糸我。。。。。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家里虽然还是缺米,缺面,缺油,缺肉。但是有红薯等其他可以充饥的东西了,基本不挨饿了。但是经济仍然非常紧张。提留,征购粮,学费,学校集资(修济川一小教学楼,修二小),204省道公路集资,铁路集资,水泥厂借资,东盐公路集资。还装电灯的贷款。。。。。。。。日子那叫一个艰难。。。。。
       终于,父母实在承受不起这么高的税费。也看不到农村的未来。花了4百多元,把我的户口农转非迁往代河,又迁往小桥,后来迁往营山(这是后话)。从迁出那一刻起,我知道,我再也不属于农村了,哪怕是没有土地的农民也做不成了。我在外打工,做过生产技术员,做过生产主管,做过总务,做过人事经理;返乡以后,做过木工,包过工程,开过店。但是,我对农村的向往,对农村的眷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淡,而是越来越强烈。有立刻回到农村去,建设农村,让农村人也能有尊严的活着的冲动。所以才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后续,我会继续写原来济川的知青林场,林场的优点,价值。想重建知青林场的设想。以及所遇到的难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5-20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一个知道感恩又饱尝人间艰苦的苦命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山村的穷苦农民家,这是宿命啊!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