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92|评论: 2

[交流共享] 极好的策划与精彩的表演 ——看川剧著名演员的个人专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3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极好的策划与精彩的表演
——看川剧著名演员的个人专场
曾祥明


    继青年艺术家黄荣华、熊宪刚在去年十月的专场演出之后,重庆市川剧院的领导者们又在今年的四‘五、六月里,先后策划并推出了小生演员孙群、刘树德,丑角演员许咏明的个人专场演出。据了解,还有一些中青年演员也在积极筹备或跃跃欲试,一时间,在市川剧院里和川剧观众中掀起了阵阵热潮。

    川剧演员个人专场的系列推出,是一个极好的策划。

    个人专场展示了重庆市川剧院及重庆川剧的雄厚实力。由于剧院的正常演出每周只有一
两场,这对庞大的演员队伍来讲,实在是僧多粥少。著名演员演出的机会都不多,青年演员的演出就相对更少,也就更难有机遇脱颖而出。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的推出,使著名演员能集中展示其塑造各种人物的表演艺术,又使青年演员能以集约的方式同川剧观众见面,让观众认识他们,接受他们,也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到重庆川剧还有这么多、这么好的著名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既使观众过足了戏瘾,又使重庆川剧展现了新风采。
    个人专场促进和推动了传统剧目的整理和创新。一些演了几十年戏的中年著名演员,不满足于在个人专场里再集中演出几个演了几十年的代表剧目,他们希望能有一两个新剧目同观众见面,以一新观众耳目,于是就出现了整理、改写,重新排导、旧戏新探的《打柴教弟》、《取筝惊丑》等戏。演出实践证明,赶种想法是对的,此路是应该走的,观众也是乐于接受和欢迎的。相信在以后的个人专场中,还会出现经过整理、改写、创新的剧目,让传统剧目焕发新颜。
    个人专场鼓励了演员特别是青年演员的敬业精神和学习积极性.过去,青年演员们演出机会不多,身上有几个戏也就能勉强应付了,有的甚至说“学的戏都还没演完,哪还谈得到学新戏呢?”但想到个人专场,就发现底气不那么足了,自己常演的那几个戏,要么就是风格相近,要么就是主次不太分明,份量还不厚重。为了准备个人专场,一些青年演员更加刻苦练功,勤奋学戏,拜老师,翻箱底,请剧作家改写剧本,清教师辅导排演,这正是弘扬川剧艺术,重振重庆川剧雄风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个人专场也推动了剧院内部的团结合作。演出专场的演员们,无一不在说明书或宣传展板上感谢院领导与同仁们的通力合作。戏曲是综合艺术,一个戏,要有编剧、作曲、导演、鼓师、乐队、主演、助演、舞美、化装等等的通力合作。红花还得绿叶扶。特别是,垫戏、助演的演员们,很能使人感动。孙群专场中龚俐婵、罗吉龙友情出演的《请长年》,刘树德专场中谭小红、龚俐蝉友情出演的《逼嫁》,许咏明专场中周雨萍、王声刚等友情出演的《罢宴》,张伴春、彭欣綦友情出演的《山伯送行》等,不仅演出认真,还为专场的演出增了色一向在说明书上不曾露面的鼓师、乐员们的姓名,在专场演出的节目表上也一一标出;倡议了多年而很难在日常演出中出现的节目主持人也在专场中出现了(若能在日常演出中保持下去那该多好!)。声望卓著的表演艺术家袁玉堃、陈桂贤,启蒙老师和传授老师的夫人也都在专场中作为嘉宾;尊师重道,团结和谐的精神,都在专场演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青年演员的个人专场演出,确实是一个极好的策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6-1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2-6-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青年演员的个人专场演出,既使观众过足了戏瘾,又使重庆川剧展现了新风采。真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儿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