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褪去”光环效应“,才能保持客观
光环效应是人类认知模式中的一种”快捷方式“,它让我们认为,相貌出众的人,应该会真诚可靠、聪明过人、乐于助人、易于合作等等,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美国第29任总统沃伦·哈丁,他是公认的历史上最差劲的美国总统。为什么这么讲?哈丁其实资质平庸,但是凭借俊朗的外表,加上政治投机的运作,导致选民误以为他能力出众,居然真的赢得了1921年的总统选举。更加戏剧性的是,仅仅就职两年后,哈丁就因为中风猝死了。 认识到光环效应,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防范和利用。 所谓防范,就是在决策的时候注意避免因为光环效应而丧失客观。比如你是一位面试官,在评估候选者时,要综合各方面特征,设计评分制度,雇佣综合得分最高的人。 所谓利用,就是刻意利用光环效应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你是一位应试者,面试前要做到精心准备,尤其在外形上。
2 击碎“视角固化”,发现世界的多面性
你可能听说过“手里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这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视角固化”。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从自己出发,用习惯的,甚至是固化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钻牛角尖,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本书里(把思考作为习惯)举了个例子,提到有些税务审计师,他们常常会每天花10多个小时来寻找税务报表中的错误,使得大脑建立起了寻找错误的连接。因为工作就是在不断地“挑错”,他们会更关注工作时团队成员犯的错,居家时看到家人表现得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曾经有一位税务审计师,居然用一张表格列出了妻子在过去六周里犯的所有错误。 其他一些职业也会有类似的情况:竞技运动员会不自觉地跟朋友和家人竞争;金融交易师总想去评估所做一切事情的潜在风险。你可以说这是职业病,但背后本质却是视角的固化。 虽然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视角固化”,但是我们也能抓住这个特点,来反向影响大脑。比如坚持每天写下三件好事,这个动作能让大脑不由自主地去寻找一天中的积极事件。研究发现,持续一个月的人,会更多地感受到快乐,即使停止练习,依然能够保持更乐观的心态。
3 突破“防御式大脑”,打开思维的新格局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同事邀请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下班聚餐,却没有邀请你,你会怎么想?
绝大多数人心里应该都不会好受,马上开启“防御式大脑”:没有人喜欢我;他们不理我,我以后也不理他们了;居然不邀请我,太过分了。这些想法的背后,其实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我们害怕面对失败,担心被人贬低,倾向于掩盖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按照书中的说法,这是防御性思维。 防御性思维走向极端,就会摧毁一个人。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故事。伯纳德·卢瓦索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厨师之一,拥有一家三星米其林餐厅。可是在2003年,卢瓦索在《高勒米罗美食指南》里的评分从19分降到了17分,满分是20分。烹饪界谣言四起,传言他会在当年出版的《米其林指南》中被撤销三星评级。 不幸的是,卢瓦索被自己可能会失败的念头击垮而选择了自杀。事实上,当年的《米其林指南》并没有将卢瓦索的餐厅降级。《高勒米罗美食指南》的负责人说,难以想象他们的杂志评分让一位出色的厨师丢了性命。 当然这是极端的案例,但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防御性思维。想要摆脱它,建立起开放性思维,这不容易,不过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刻意培养。 比如领导有时会要求返工。很多人会情绪抵触,消极怠工,这是典型的防御性思维。如果换成开放性思维,可以这么想:领导要求返工,说明相信我能完成好。不管领导什么打算,我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对我没有坏处,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