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50|评论: 7

[交流共享] 许倩云①|幼龄登台:13岁被一掌推出马门的川剧少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述历史·许倩云①

幼龄登台:13岁被一掌推出马门的川剧少女


封面新闻[/url] 2018-08-20 00:59


[size=1.125]     2012年,许倩云和魏益新合演《评雪辨踪》。他们将一对年轻夫妻的苦寒戏演绎得淋漓尽致。许倩云声音清脆甜美,宛若青春重返,让观众赞叹不已。叫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位位列“川剧四大名旦”,人称“川剧皇后”的川剧表演艺术家,已经84岁了。2018年盛夏,90岁的许倩云,因上厕所时摔跤导致骨折,做了手术后在家卧床休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述历史·许倩云②|黄金时代“惟妙惟肖惊四座 一颦一笑率天真”

[url=]封面新闻[/url] 2018-08-19 16:08 3958



https://bbs.mala.cn/forum.php?mod=post&action=reply&fid=54&tid=16350774



/名家档案/
许倩云,艺名飞琼,192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川剧演员。许倩云曾历任三届四川省人大常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许倩云凭借她在川剧《柜中缘》和《评雪辨踪》中的出色表演荣获演员二等奖。上世纪50年代,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握手合影留念。曾作为赴朝慰问团的一员,用川剧艺术慰问“最可爱的人”。1959年,许倩云随团赴东欧访问演出,用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一起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人称“川剧皇后”。历任西南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演员,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院长。除了自己演出,几十年来,许倩云为川剧艺术事业培养了近百名川剧弟子,其中包括蒋淑梅、沈铁梅、崔光丽、喻海燕等数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刘念  实习生 张耀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有品格有成就的川剧演员,成了“文艺工作者”。许倩云参加了黄佩莲和王成康组织的一家私营剧团——蜀声川剧团,第二年被选中调入人民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前身),得到了阳友鹤、廖静秋等名人的指导。新社会的戏曲氛围很正,又不挨打受气,让许倩云感到由衷地热爱。她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提高自己。她或许不知道,自己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
1|imageslim
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参演的有23个剧种37个剧团,大小剧目82个,演员1600余人。这是一次被载入川剧发展史的北京汇演。 许倩云与张德成、贾培之、袁玉堃、阳友鹤、陈书舫、许倩云等人被抽调出来接受集训,参加北京汇演。这次川剧到北京的演出非常成功,让川剧名声大振。参加北京汇演也是许倩云艺术生涯里最辉煌美好的经历之一。
1|imageslim
1953年春,25岁的许倩云
许倩云当时准备了三出风格不同的戏:《评雪辨踪》、《梁山伯与祝英台》、《翠香记》,《评雪辨踪》是阳友鹤老师给她排演的,许倩云扮的刘翠屏兼用青衣、闺门旦的表演,加入一些花旦的眉眼,端庄含蓄中,偶尔流露些许花旦、奴旦的顽皮活泼,把一出夫妻二人缺衣少吃的苦寒戏演绎得有声有色,得到评委一致赞赏,获得演出二等奖,《评雪辨踪》在北京一炮走红。
周总理亲自给获奖演员颁奖。许倩云还记得,周总理非常喜欢这批年轻演员,叫他们“娃娃们”。许倩云演了《梁祝》后,周总理说很不错,可以搞全本,马上把徐文耀调到北京搞本子,让陈书舫演。为啥川剧有女帮腔?就是从《梁祝》开始的。以前川剧都是男帮腔,周总理和陈毅说,男帮腔不好听,改成女帮腔试试。结果就把一批女演员杨淑英、许倩云都叫来帮腔,女帮腔把北京轰动了。国家领导人对戏曲的重视,让许倩云对川剧发展热情高涨,信心百倍。汇演之后,许倩云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三人被著名戏剧家阳翰笙提为“川剧四大名旦”。
1|imageslim
这次汇演也让许倩云大开眼界,除了演出,她如饥似渴地天天晚上看戏,李桂云演的河北梆子《柜中缘》,桂剧《拾玉镯》,都让许倩云喜欢得不得了,她和戴雪如老师一起把这两个戏学了下来,丰富了川剧的剧目。这次汇演,让许倩云和还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赞赏和青睐。在演出《评雪辨踪》的后台,京剧大师梅兰芳特地到后台看望了演员们。梅兰芳还邀请许倩云与陈书舫去家中做客吃饭。“在他眼中,我们就是两个乖娃娃。去他家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高兴得半夜都睡不着。”在许倩云印象中,梅先生是一位非常和蔼的人,“招待我们好吃的,我记得其中一道菜是白菜炖肉。那天在他家,我不停地向他请教问题。他看我表演,注意到一个细节,跟我说,丫头,这么摆手指,才好看。他就自己亲自示范。所以,我的兰花指,就是梅先生教的。梅兰芳先生特别喜欢川剧,还教导我们好好为川剧争光。”
这时候的许倩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不久,她被选中参加由贺龙带队的文艺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回来后被调入刚在重庆成立的西南川剧院。1956年许倩云被选为重庆市文艺界劳动模范,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全体合影时,许倩云站在毛主席背后。“主席问我哪里人,我说四川人,他握着我的手说,四川好嘛,出人才,我还要去四川看看。后来握手的人越来越多,把我挤开了,为此我还哭了一场。那天晚上,我兴奋得没有睡觉。”此后,许倩云更加努力,誓言要为川剧奉献一辈子。
1959年随中国川剧团出访东欧四国演出,在《百花赠剑》中对百花公主的塑造,波兰戏剧理论家罗曼·舍德沃夫评价她“表演精巧、细腻而优美”。 据许倩云回忆,那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陈毅守着改剧本,小平同志天天审查节目,罗瑞卿、朱德天天晚上来看戏。小平同志还上台跟我们握手。他说,娃娃努力哈,娃娃要争气!
下期预告
除了演戏,许倩云对川剧的贡献,还表现在培养川剧人才上,培养的马文锦、喻海燕、沈铁梅等人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下期,请听许倩云老师讲述她和学生们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述历史·许倩云③|丹心育花:培养八朵梅花 无法关门的“许百师”

[url=]封面新闻[/url] 2018-08-19 16:32 4080


https://www.thecover.cn/news/1054700



/名家档案/
许倩云,艺名飞琼,192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川剧演员。许倩云曾历任三届四川省人大常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许倩云凭借她在川剧《柜中缘》和《评雪辨踪》中的出色表演荣获演员二等奖。上世纪50年代,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握手合影留念。曾作为赴朝慰问团的一员,用川剧艺术慰问“最可爱的人”。1959年,许倩云随团赴东欧访问演出,用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一起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人称“川剧皇后”。历任西南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演员,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院长。除了自己演出,几十年来,许倩云为川剧艺术事业培养了近百名川剧弟子,其中包括蒋淑梅、沈铁梅、崔光丽、喻海燕等数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刘念  实习生 张耀尹
除了是表演艺术家,演技精湛,许倩云对川剧的贡献,还表现在培养川剧人才上。许倩云曾任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院长,退休后回到成都,潜心为川剧艺术培养接班人,在众多的学生中,马文锦、喻海燕、沈铁梅、田蔓莎、蒋淑梅、崔光丽、黄荣华等人先后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振兴川剧”的优秀人才。
曾经四川川剧学校重庆班招人时,当时十几岁的沈铁梅,在考官的眼里没有特点,招人的老师并没有在意。但被许倩云阻止了:她觉得她眼里有戏。“我觉得这个娃娃有学川剧的条件,母亲也是唱川剧的,是一棵好苗。”进入川剧院后,经过沈铁梅自身的努力,几年后夺取第六届梅花奖时,才23岁。如今,沈铁梅成为川剧界唯一拿梅花大奖(三度梅)获得者。
1|imageslim
沈铁梅
崔光丽将许倩云称为妈妈,她说妈妈给了她很多鼓励和帮助。“2001年,我冲击梅花奖时,在上海有两场演出。当时评委们都到了,但不知为何我心里却没有底了,当晚就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你非来不可!”第二天一早,许倩云就从成都飞往了上海,开场那天,崔光丽看着妈妈坐在台下,还请来了当年的越剧皇后袁雪芬,立马像吃了定心丸一样,整场演出非常完美。“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老公去世,妈妈也一直守在我身边安慰我,像母亲一样,我很骄傲,有这样的老师妈妈在。”
许倩云说,崔光丽13岁就跟着她学戏,常常一起吃住。现在都50多岁了。崔光丽受许倩云影响,非常痴迷专注于川剧表演,很晚才结婚嫁人。提到自己的爱徒,许倩云赞不绝口,“你们应该看看她的演出《锣声阵阵》,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很不错。她的艺术成就很好,我很高兴。在我还没摔这一跤之前,我看过她演出的彩排。她很关心我,她的母亲去世后,她把我当成妈妈一样,经常来看我。”
1|imageslim
崔光丽对许倩云以“妈妈”相称
如今的许倩云,在各个州县都有学生。学生很多。现在她还是重庆合川,成都郫县的川剧顾问,“他们有时候还会来找我问一些事情。”就在2017年,年近九旬高龄的许倩云又收了一个弟子——"川剧痴迷者"傅秀辉。傅秀辉是一位退休职工,年过七旬。她拿出了多年来攒下的积蓄和退休工资,购置了服装、道具、器乐和声响设备,邀约了一批文艺爱好者,在家乡成都市金堂县创建了金堂县红叶红艺术团,到社区、下乡村进行公益的川剧演出。为了传承发展川剧艺术事业,这位业余川剧演员甚至卖掉了房子。正是因为她对川剧的热爱和执著,打动了许倩云。所以,当傅秀辉表达想要向许倩云学戏的愿望时,许倩云决定收下傅秀辉这个年逾古稀的“关门弟子”。事实上,许倩云一直收徒弟,只要有人喜欢她就收,最后都关不了门,江湖上都称她是“许百师”。干女儿李珂说,许老是一个“无法关门”的老师。许倩云说,她教学生有一个宗旨,“首先要做一个好人,然后才是演戏。规规矩矩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演戏。”
1|imageslim
2001年母亲节,许倩云的众多女儿们为“妈妈”献花祝福
个人的命运总跟时代有分不开的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许倩云,尝透了名利的滋味。到了六七十年代,许倩云遇见了昝文源。昝文源是许倩玉忠实的粉丝。处于劳动改造的许倩云,卸下了明星的光环。昝文源专门从北京跑到重庆,“他说他要保护我。”两个单身、相爱的人,结合在一起。在相伴的十几年中,两人非常恩爱。不幸的是,1984年,昝文源得癌症去世了。在之后的30多年里,许倩云再也没接受过其他人,更不愿意再结婚,“我就好好演戏吧,好好教学生。”
在旧社会的戏班里学习,给许倩云带来戏剧的启蒙,但也给她的生命种下巨大遗憾的种子,“旧社会学唱戏的孩子要吃药,吃了药就再也不能生育了。”自己没有孩子,但又格外喜欢孩子的许倩云,先后收养过六七个孩子。其中有当年同一戏班一个姐妹的孩子。人家家里很困难,她就收养了。还有是她朋友家的孩子,因为穷,过继给她。还有的是走失的孩子,别人领到她家里,她也养着。就是目前,她身边还有一个收养来的20岁出头的小孙女。据许倩云透露:“以前学校分给我的有房子,有时候为了养孤儿,把房子卖了。”许倩云养孤儿,除了物质上供应,感情上她也非常上心。有的孩子叛逆不听话,让她很操心。“2017年,有个孩子,外出夜不归宿。我就着急。一着急血压就高。我怕花钱舍不得进医院,就在家里熬了两天。到第三天,就晕倒了。被人送到医院才抢救回来。”
有人说许倩云没有计算头脑,养了那么多孩子长大成人,现在却苦了自己。许倩云也会自嘲:“别人存了钱买房,而我存了钱去养孤儿。”但她不后悔,“我也没有想太复杂,就想着人一生应该多做好事,我收养孤儿,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下期预告
90岁的许倩云,骨折生病在床。除了许倩云的学生崔光丽忙前忙后找养老院,作家、出版家李致,虽然年近90,也心急如焚地为许倩云张罗相关事宜。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述历史·许倩云④|痴爱一生:“哪个爱川剧,我就爱他”

[url=]封面新闻[/url] 2018-08-19 16:41 3755


https://www.thecover.cn/news/1054698

/名家档案/
许倩云,艺名飞琼,192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川剧演员。许倩云曾历任三届四川省人大常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许倩云凭借她在川剧《柜中缘》和《评雪辨踪》中的出色表演荣获演员二等奖。上世纪50年代,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握手合影留念。曾作为赴朝慰问团的一员,用川剧艺术慰问“最可爱的人”。1959年,许倩云随团赴东欧访问演出,用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一起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人称“川剧皇后”。历任西南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演员,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院长。除了自己演出,几十年来,许倩云为川剧艺术事业培养了近百名川剧弟子,其中包括蒋淑梅、沈铁梅、崔光丽、喻海燕等数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刘念  实习生 张耀尹
2018年夏,90岁的许倩云,骨折生病在床。除了许倩云的学生崔光丽忙前忙后找养老院,作家、出版家李致,虽然年近90,也心急如焚地为许倩云张罗相关事宜。李致曾经担任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川剧艺术事业发展很支持。1982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因工作原因,李致与包括许倩云、陈书舫等川剧表演艺术家有很多接触,结交下很深厚的友谊。对于许倩云,李致写道,“我既是她的戏迷,也是她的朋友。”在李致“往事随笔”系列之《铭记在心》中,收入一篇《我们爱倩云——在许倩云舞台艺术生涯六十五周年座谈会的讲话》。在文中,李致说,“引领我喜欢川剧艺术的,许倩云是其中之一。我童年时代看川剧,只喜欢看武打。真正爱上川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看了《柳荫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看了《柳荫记》,从此爱川剧。这里说的《柳荫记》,是一个代表。它既包含了《柳荫记》,又包含了当时受观众欢迎的一批戏。其中,我特别喜欢《评雪辨踪》。这是个可列入世界喜剧之列的精品。许倩云是其中两位主演之一。倩云把一个不顾父亲反对,爱上满腹诗书的穷酸秀才,既然与之共患难、又能在生活中取乐的中国妇女,演得惟妙惟肖,使人终生难忘。”李致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些台词。1983年秋,振兴川剧第一次晋京回报演出,邀请了川剧界有代表性的十三位表演艺术家参加。他们除了指导公开的演出外,还在内部做了艺术交流演出。“小平同志专门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看了这批表演艺术家的《折子戏片段演出专场》(其中就有袁玉坤和许倩云饰演的《祭灶》),演出结束后又专门与十三位表演艺术家合影。”

1|imageslim

在李致的印象中,许倩云对川剧发展非常痴心而投入,“积极参与各种大大小小振兴川剧的活动。我川剧事业的每一个成就感到高兴,又为川剧事业的每一个困难感到忧心。无论是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和有关座谈会上,她总是向领导和媒体陈述川剧的处境,呼吁领导和社会重视川剧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川剧能摆脱困境。她长期认真地教学生,帮助青年演员提高表演艺术水平。许多青年演员亲切地称她为许妈。她一生教过或指点过的学生难以数计,其中获全国梅花奖的川剧演员就有六位。出演《芙蓉花仙.冷泉山》的“第代花仙” 张宁佳(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系教授)是她的学生,出演《芙蓉花仙》的“第二代花仙”的喻海燕也是她的学生。热心教学和指点,使许倩云长期积累下来的川剧表演艺术得以继承。”
对于许倩云对川剧事业的投入,让李致非常钦佩,“作为川剧人,为川剧艺术做些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生坚守阵地,无论在顺境或困境,都能把自己的精力献给川剧艺术。许倩云正是一生坚守阵地,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川剧艺术的人。这样的倩云,值得人尊敬和热爱。愿更多的川剧人能像倩云这样,这是川剧能否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1998年,许倩云过七十岁生日。李致曾这样祝贺:“倩云是川剧表演艺术家,她的一生与川剧的发展分不开。我与她相交半个世纪,对她有所了解。刚才她说今天来的客人都是她的亲朋好友,是她所爱的。”说到这里,许倩云当场插话:“哪个爱川剧,我就爱他。”自此以后,我常说这是倩云的“名言”,也多次引用。)接着许倩云的插话,李致又讲,“我们爱川剧,倩云爱我们,我们也爱情云。我们爱她的艺术,爱她的为人,爱她献身川剧艺术的精神。”事过多年,李致说,这依然是他要说的心里话。
著名作家马识途也曾是许倩云的戏迷,还曾专门赋诗对她给予赞誉,“氍毹辛苦五十春,德艺双修海内闻。惟妙惟肖惊四座,一颦一笑率天真。评雪辨踪堪叫绝,柜中奇缘更传神。老来奔走为底事,青出于蓝望后人。”
下期预告
在漫长的演艺生涯中,许倩云自己最喜欢最留恋的哪个戏?就她个人的经验来说,演戏的时候,自己与戏、角色是什么关系?听许倩云一一道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述历史·许倩云⑤|痴心不改:“我还想为川剧做些事情”

[url=]封面新闻[/url] 2018-08-21 19:53 4312


https://www.thecover.cn/news/1054697

/名家档案/
许倩云,艺名飞琼,192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川剧演员。许倩云曾历任三届四川省人大常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聘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52年,北京举行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许倩云凭借她在川剧《柜中缘》和《评雪辨踪》中的出色表演荣获演员二等奖。上世纪50年代,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大会,受到毛主席接见并握手合影留念。曾作为赴朝慰问团的一员,用川剧艺术慰问“最可爱的人”。1959年,许倩云随团赴东欧访问演出,用精湛的川剧表演艺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与陈书舫、竞华、杨淑英一起被誉为“川剧四大名旦”,人称“川剧皇后”。历任西南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演员,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院长。除了自己演出,几十年来,许倩云为川剧艺术事业培养了近百名川剧弟子,其中包括蒋淑梅、沈铁梅、崔光丽、喻海燕等数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 刘念  实习生 张耀尹
封面新闻:从一开始要唱戏养家,到如今为川剧贡献了一生。享受过荣光,也吃过很多苦头。回望过往,是怎样的感受,后悔过吗?

1|imageslim

许倩云:我不后悔。如果让我重返青春,我还是会选择唱戏。解放前,演戏身份低贱,被人说成是戏子。解放后,有了社会地位,人格受到尊重,成为文艺工作者。真心感到珍惜。领导曾经跟我说,你要把川剧演好。我暗暗下决心要好好演戏。不辜负国家对我的期望。我一直记得心里。
封面新闻:人生漫长,难免会有一些遗憾。让您感觉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许倩云:让我最遗憾的就是,错过了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的机会。1952年,梅兰芳先生主动提出要收我和陈书舫为徒。但是当时思想有点保守,有人说,川剧拜京剧为师,显得没面子。但现在回想,那些顾虑都是多余的。传统戏曲之间,完全可以好好互相学习,在艺术上有更大的造诣。
封面新闻:在漫长的演艺生涯中,您自己最喜欢最留恋的哪个戏?
许倩云:应该是郭沫若编剧的《孔雀胆》。这个剧本题材我喜欢,而且我演出了一百多场,有感情。郭老没有架子,经常跟我们一起交流。在北京他会跟我们一起到北海公园坐船,到颐和园,请我们吃饭,印象很深。郭老还曾经来重庆看我的戏,给我写了一首诗。
封面新闻:就您个人的经验来说,演戏的时候,自己与戏、角色是什么关系?
许倩云:用八个字可以概括“人在戏中,戏在心中”。 我教学生的时候,也是这么跟学生讲的。心里要有戏。把自己融入戏之中。演好人的时候,自己就是好人。演坏人,自己就是坏人。
封面新闻:演哪一个戏,让您印象最深刻?
许倩云:除了演《孔雀胆》候,印象很深刻的还有演《江姐》。为了演好“江姐”,我还专门到重庆的一个监狱里,带着手铐和脚镣体验了几天。还当真体验了提犯人,当我被提到时,确实有点害怕,都吓得腿抖了。我想,江姐曾经都真实经历过这些磨难,我只是演戏,就这么怕,对她有更多的敬佩。
封面新闻:传统戏曲,在当下的时代,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您对川剧的未来有信心吗?您觉得,川剧有哪些需要改革的地方?您有哪些建议?

1|imageslim

许倩云:我很有信心。现在社会上有不少戏剧社,发展很好,里边很多年轻学生。现在政府重视传统文化,群众基础也好。但是随着时代的审美在改变,川剧也有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大锣大鼓可以适当少一些,不要过于吵闹。我还觉得,可以把一些川剧改成戏歌的形式,很好听,更易于大众接受,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对川剧发生兴趣,来更详细了解川剧,爱上川剧。川剧要多走进学校,让学生多接触川剧,多接受戏剧文化熏陶。川剧还要多向其他剧种学习。
封面新闻:还有哪些特别想要完成的心愿?
许倩云:虽然现在躺在床上不能动,但我想的还是等病好了,我还要教学生。哪怕只能坐轮椅,我就还能教。可以用手势比着教!我还想要再教出几朵“梅花”出来。有人笑我“野心”很大,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现在社会条件好了,我还想为川剧做些事情。


发表于 2022-6-1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1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12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