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爆发后,莫斯科方面一直在解释,俄军是在打击乌克兰极端力量,拯救被迫害的顿巴斯民众,这也是对霸权扩张的绝地反击。此外,莫斯科并不打算占领乌克兰领土。通过这些,莫斯科意在减轻国际社会的负面印象。
如今,莫斯科依旧还在“辩解”。就在近段时间,莫斯科发表了一系列声明。“历史上彼得大帝与瑞典打仗,似乎侵占了瑞典的领土。事实上,彼得大帝只是拿回失去的领土”。
乌克兰很多土地是沙俄以及苏联赠送的,俄罗斯发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不是侵略乌克兰,而是收复并巩固俄罗斯的领土。
莫斯科解释完这些后,还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国家要么是主权国家,要么变成殖民地,没有第三种可能”。
外界在看待俄乌冲突问题时,不能简单的归为“侵略”战争,而是应当认识到冲突背后的起因。俄罗斯不是平白无故发动军事行动,是因为被西方逼的退无可退,只能被迫做出反击。
围绕着俄军到底是“侵略”还是正当防卫,还有很大的争议。无论性质如何,都不会对俄罗斯造成多大的影响。只有结果才会影响到俄罗斯,如果打赢了,将像彼得大帝一样在历史长河中被人铭记赞扬。如果打输了,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莫斯科方面还对美国进行了抨击,“美国正在承受高通胀,把原因归结于俄罗斯,这是在转移矛盾。事实上,这与俄罗斯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美国错误的路线造成的”。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禁运俄石油、煤炭,美国限制俄罗斯化肥出口,导致能源、化肥价格飙升。如果美国、欧洲没有出台禁运措施,而是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稳定,一些基础性物资的价格并不会像今天这样高。说到底,高通胀是人祸导致的。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是转移矛盾,很多国家面对问题时都是这样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