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们接到了300余台新能源商用车订单,续航能力覆盖235-350公里区间。”中国重汽成都商用车(简称:重汽成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已具备年产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的制造能力,今年底可招引配套企业10家以上,带动上下游协同配套企业达40家以上,商用车及配套企业累计产值预计可达到100亿元以上。5月10日,该公司生产的成都豪沃100辆纯电渣土车订单交付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厂区内隆重举行。
重汽成商是青白江区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链主”企业,也是青白江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是四川省首批取得新能源资质的整车企业。该企业以整车为拉动端,集合上游原材料、零部件加工、总成生产制造,以及下游的物流企业、乃至终端用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精准对接,信息共享、需求互补,搭建起一系列协同交流的平台,探索出一条新的协调发展之路。
布局新赛道
重汽成商有着35年整车发展底蕴,是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2001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重汽成商正式成为商用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经过不断发展,公司进入全国载货汽车重点企业行列,成为四川省“十一五”期间鼓励扶持的重点汽车生产企业,重点培育的百亿企业集团。同时,作为中国重汽集团控股的子公司,重汽成商依托中国重汽集团的技术优势和强大支撑,建立了覆盖重卡、中卡、轻卡、专用车、新能源车等全系列的产品品系,经过多年的耕耘,重汽成商已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商用车基地。
但商用车是不折不扣的“排放大户”,尤其是重型运输车辆,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非常大。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0》数据显示,汽车是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占比均超过90%。其中,道路运输占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4.1%。
随着商用车销量的持续提升,一场“减碳、降碳”的战役在产业链上下游悄然打响。随着国六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对于商用车而言,有序推进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2021年12月,成都市委决定,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链长制”,以重点产业链为工作主线,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一批具有比较竞争优势、“根植性”和国际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重点产业集群。在青白江区的建圈强链布局中,也将新能源商用车列为6个区级重点产业链之一。
在商用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重汽成商敏锐意识到,“新能源商用车”这一新赛道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必将竞争激烈。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成都已聚集上下游企业超100户,产能突破30万辆。作为四川省首批取得新能源资质的整车企业,重汽成商凭着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多年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经验,决定抢抓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难得机遇,奋力一搏,力争在这一赛道有所作为。
为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和青白江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汽成商与成都积微物联集团等5大产业链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载重汽车产业链协同、载重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开发、配套服务、物流车辆投资运营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各方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与良性发展,一方面整车端纵向拉动了原材料采掘、零部件加工制造等一系列产业,另一方面产业链上的每一环又横向拓展、自我壮大,从而形成了产业链“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方位协同状态,在协同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升级,继而真正实现了“产业圈子迅速扩大、链上企业迅速强壮”!
攻克新技术
如果说内燃机汽车的心脏是动力系统,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则是电池系统,因为电池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里程、使用便利性等方面。而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一障碍就是电池续航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重汽成商的科研团队对其进行了攻关。
2021年9月7日,由重汽成商生产的成都首台新能源换电重卡——豪沃V7-X正式下线,其配套项目——川内首座商用车换电站正式投运。该新能源电动重卡从研发到制造都进行了专业与严苛的检验与测试,其性能十分优越,集诸多优势为一体。除了全新升级的时尚外观之外,该车型产品拥有自主整车控制系统和新能源专属电器架构,功能更完善、能耗更低、安全性更高、驾乘体验更加良好。并且使用的是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匹配电池加热系统、独立水循环冷却系统,环境温度适应性得到显著提高。
重汽成商企业相关负责人谈到:“我们在车辆安全防护、操纵及驾乘舒适性、零部件涂装、焊接等方面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及节能技术在整车的应用,形成了一大批核心专利。在新能源产品上面我们就采用了永磁同步电机以及AMT电驱动系统等较为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实施全天候全工况整车参数标定,满载工况下动力输出充沛,实现动力总成、整车综合性能黄金匹配。”
“豪沃V7-X新能源重卡分为换电版和充电版,换电版是我们最高端的产品,既可以充电,也可以更换电池。”重汽成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豪沃V7X新能源换电版重卡更换电池一次仅需5分钟,由于电池容量为282度,续航可达到约190公里左右,每公里运营成本相比燃油车而言更经济、更实惠、更省钱。
为解决重型纯电渣土车购车成本高成为了产品推广的这一“卡脖子”问题,针对产品价格和营运需求,重汽成商公司通过“产业链合作单位”协调金融和供能企业,推出了车电分离的销售模式,可以将产品落地价格降低40%左右。
据悉,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青白江区成功引进国家电投换电重卡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为50亿元,将围绕新能源重卡落地运营场景,计划于省内建设约300座智能充换电场站、设立充换电场站总部结算中心,积极建设充换电站组装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区,实现本地化生产制造。
目前,重汽成商新能源汽车产品已形成完善的产品资源体系,实现新能源重卡、中卡、轻卡市场全覆盖,纯电、混动、氢燃料三条技术路线同步开展,产品分为牵引、载货、自卸、专用四大品系,其应用场景涵盖了快递、商超、市政环卫、工程基建、港口运输、城市渣土等领域。预计到2025年,重汽成商将实现轻型商用车产销4万辆,重型商用车销量4万台,其中新能源销量突破万台。
拓展新渠道
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既要有国内市场也要有国外市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重汽成商一直坚持走国际化道路,让产品走出去,让品牌走出去。去年,中老铁路开通后,在青白江相关部门的促成下,重汽成商轻型商用货车通过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出口老挝,目前在东南亚、美洲、非洲都建立了经销渠道,其中缅甸、菲律宾、厄瓜多尔等市场都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和销量,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老铁路首次班列开通之际,重汽成商企业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讲到:“出口老挝的产品主要服务老挝当地建筑业、矿业、农业发展。过去,重汽成商汽车出口老挝万象的产品,只能依靠公路从成都经磨憨口岸至老挝万象交货,全程约2000公里,用时约10天。相较于传统公路运输方式,选择铁路运输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且更加安全可靠,加之封闭性好,更利于产品保持出厂状态。”
近年来,重汽成商依托中国重汽集团资源优势,发挥临港优势,不断推进产品海外市场的竞争与拓展,已发展成为高端精密智能制造企业,形成了轻卡、中卡、重卡、新能源等系列商用车全覆盖。如今产品销往60余个国家,出口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年产值达40亿元人民币。
建圈强链并不是所有产业齐头并进,而是重点突破、带动全局。“除了‘重汽成商’外,我们还有国际贸易物流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正在建设中,盒马西南供应链运营中心也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投运。”青白江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胡林杰告诉记者。
“按照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安排部署,中心城区主要承载高端要素运筹、国际交流交往、现代服务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时尚消费引领等核心功能,青白江区把物流、新材料作为成都市主要产业链承载地,响应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都市工业的要求;同时,也是立足了青白江拥有国家级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独特发展优势,聚集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保税加工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以陆港经济为特色的经济优势。”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枢纽经济首席研究员彭星告诉记者:“可以预见,随着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盒马鲜生西南区域供应链运营中心两个项目建成投产,一方面,将为当地企业组织供应链提供便利,尤其是为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将促进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国际采购交易、综合保税、服务贸易、国际物流等业态蓬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