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疗愈你的原生家庭,而是疗愈你的内在家庭。——黄仕明
1、为什么你总试着拯救你的伴侣、你的亲人
一位正在亲密关系中遭遇挑战的女士,在咨询中和我诉说着她先生在成长中遭遇的不幸和创伤。他们在一起十多年,丈夫常常莫名的抑郁、冷漠、愤怒,她感受不到和丈夫之间的亲密和连接。希望自己能够“治好”丈夫的创伤,将他从过往的痛苦中拯救出来,或许这样亲密关系就会好起来。
但没有想到的是,当她有意地,无意地这样做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了,更多的指责、抱怨和冷战。她说:“老师,我想让我老公来见你,你来帮助他可以吗?”
“抱歉!我没有办法做到······”
“为什么呢?” 她一脸茫然。
“因为,我不能和你站队一起来证明你丈夫是有问题。” 我温柔又坚定地说。
亲密关系的秘诀之一是: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各自负责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
简单地说,谁痛苦,谁改变。但是,不止是这位女士,大部分人都有“拯救者情结”。
作为家中长子的我,“早年的誓言”就是:“我们一定要让所有人开心!“我要为我们的家庭负起责任”“我要成功,不要让父母这么担心”……现在,写下这几句话时,一阵悲壮的感觉涌上心头。
我是要去“英勇就义”吗?当“烈士”更有力量?更“清白”?“早年的誓言”往往是“症状”的原因。然而,“症状”的本质又是召唤我们回归自己的生命道路,疗愈自己,爱自己,绽放自己。
今天在50岁的年纪,我明白多了一些,我需要常常回去,拥抱旧时那个发誓的孩子,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对你的父母和爷爷奶奶有那么多的爱。”
存在主义治疗大师欧文·亚隆在他的书《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提到:“为什么在我的生命的最后还要问:“妈妈!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难道——难道我的一生都以这名可悲的妇人为主要观众吗?”
“妈妈!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看到自己的伴侣、家人受苦,我们忍不住要去拯救他们,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想拯救Ta”、“我想帮Ta去除痛苦”这股内在动力的背后,是希望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感到好过一点,好受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没法忍受他人受苦,特别是家庭中的成员。如果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邀请你去想象,想象自己的父母正处在一个受苦的境地,可能是身体的苦或是心理上、精神的苦······
当你从原生家庭中转身朝向未来,去建立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去创造成功的事业,享受属于你自己生命······
但在你的背后,你的父母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抑郁、不开心、没有安全感、恐惧、不安、受苦······
现在,你会有什么体验呢?前面的属于你自己的路可以大步向前吗?如果你毫不犹豫地大步向前,朝向属于你自己的幸福的未来。你现在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呢?
或许,因为愧疚感而伴随着的想法是:我不能让他们痛苦,我不能扔下他们不管,我要让他们快乐,我不能只有自己幸福······完整的心有一半留在了过去,一半想要去到未来,这样的撕裂,让我们受苦。
同甘共苦,共患难的感觉,可以减轻我们的负罪感,让内心感到“清白”,这样,就可以归属于家庭的场域之中,让我感觉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是“一家人”,我是你们的“好孩子”。
2、你无法疗愈任何人你只能疗愈你自己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幸福快乐,而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们,处在痛苦之中,我会很内疚,我无法有一种清白感,去享受属于我自己的生命。如果我不去承担他们的痛苦,我无法感受到我是他们生命中的一员,我无法连接到原生家庭的归属感。
我情愿要“忠诚”,也不要成功。这种“盲目的爱”让我们无意识地成为“拯救者”而非生命的创造者。而真相的另一面是,当我们陷入这种“盲目的爱”的时候,迟早我们会失去耐心,开始指责、抱怨、委屈、愤怒——
“我都是为了你们,我的人生就这样毁掉了”
“我已经精疲力尽了,还想我怎么样?!”
出于所谓“好的良知”的“盲目的爱”,却让我们一起去受更多的苦,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现在,“症状”或“问题”的到来,就是一个信号,它在提醒我们,我们偏离了生命的道路。“症状”在召唤我们,学会带着谦卑和尊重,放下“包袱”,不再重负重前行,轻装上阵,放松下来,让心向更大的臣服打开,让光进来,让一个新的灵魂进来······
开始去疗愈自己,并创造一个空间,去感受家庭中的苦难,而不是去帮他们承担:
我感受到了你的痛苦
也感受到了我自己的······
我感受到了我的真实本性
也感受到了你的······
我带着尊重去练习忍受你的受苦,
不再将你的苦难背负在自己身上······
如佛陀说,每一个人真实的本性,是空性。空无中闪闪发光,无尽的可能性。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这个空无且闪闪发光的地方打开,朝向喜悦、朝向生命的无限的可能性,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故事。
生命就好像是艺术一样,你可以去创造它。每个人都在旅途上,有无数的创造性元素会加入你的旅程。无论那个是什么,也许(是)意图、目标,也许(是)旅途上的障碍,或者是旅途上的资源,一些不同的负面体验,你都可以正向地应用他们。
在创造力无限的海洋里,学会游泳,去到你的彼岸,创造属于你的生命,疗愈你自己,绽放你的天赋······然后,带着这份觉悟、这份礼物进入世界,于是,你的存在会照亮其他人。就如英雄的旅程一样,聆听召唤,踏上旅程,遇到师父,精通人生的修炼,转化苦难,领受礼物,然后回归到社区,将礼物分享给他人。
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上,只能自己疗愈自己,温柔地对待自己,对自己慈悲。越古老、越深刻的伤痛,进展就越要慢,有些事情进展就是如此的缓慢(例如,两性关系的问题,每代人都在面临着挑战),它是没有办法快的,也不应该快的。每一个人内在都有这份难以承受的、娇嫩的脆弱,它是不能盖上效率这一顶帽子的。
唯一改变的可能性,就是和他们一起,温柔地移动和超越,不要断开连结,越痛就要越温柔。连接着身体的中心,如如不动地根扎大地,让心大大地(向世界)打开······触碰苦,连接苦,忍受他人的痛苦。越打开越连接,越打开越绽放,越打开越发光······
因为,成功需要拥抱负疚感。所以,请你照顾好自己,聆听自己内在细小的声音“在我的生命里,我最想创造的是······”明白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命运负起责任,照顾好自己,将疗愈带给自己。
也请(你)明白,你无法去背负他人的命运,无法去承担任何人的苦难,生命有入口,生命就有出口······当我们去练习,连接并打开你的身体中心,创造一个比苦难更大的空间,带着善意、慈悲,有技能地触碰苦、延伸苦,进入世界,进入宇宙,像星星一样闪烁着······
在这个地方,没有拯救,没有逃避,没有掉进苦海之中,而是学会更有能力地触碰苦、超越苦······当你带着这份觉悟和创造力进入世界,你的存在会照亮其他人。我知道这并不容易,真的很不容易,但你可以开始慢慢去练习。
只有透过上百次的练习,练习我们的神经地图更有弹性,更有创造力,我们就可以更多地去享受美好的生命。
3、并非阴暗令你害怕而是光明令你恐惧
玛丽安·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在《回归至爱》(A Return to Love)中写道:
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我们不足,而是我们力量无限。
是我们的光明,而非阴暗吓倒自己。
我们问自己:“如果光辉灿烂、天才卓越了,我会是谁?”
事实上你不想成为谁(呢)?
你表现得卑微渺小,并无法服务世界。
了解退缩无益,其他的人方能在你周围感到安全。
我们都会闪(发)光,像孩童所做的一样。
不是某些人,是每一个人。
我们让自己发光时,无意间也允许了其他人同样去做。
从恐惧中释放出来,我们的存在会自动释放他人。
意识到,当我进入世界,
生命总是从我开始,
当我成为了自己的光,
突然间,我的存在照亮了世界。
现在,我邀请你做一个呼吸,轻柔地闭上眼睛,想象你父母、原生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就在你的前面,感受一下你和他们之间的距离,看到每一个人,也许有些家庭成员,正在经验着痛苦,身体上的,精神、心灵上的苦······你带着爱和慈悲,打开心的空间,给所有的伤痛一个尊重,一个恰当的位置,然后看着每一位原生家庭的成员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我知道你们的苦难,我也知道你们承受着生命很多的伤痛,现在我让自己臣服,臣服于生命的河流······出于对你们的尊重,我不能拿掉属于你们生命里面的任何东西,现在,我把属于你们的包袱还给你们,把属于你们的命运交还给你们,出于对你们的尊重。
而我也去负起我生命中属于我的责任,面对属于我自己的苦。假如有一天我幸福快乐,光明无限,成功健康,请你(们)为我祝福,请你们为我祝福······无论如何,我永远都是你们之中的一分子,永远都是,这一点不会变,我爱你们,我爱你们······ ”
做一个呼吸,慢慢地回归内在,静静的(地)体验一下······当你把智慧的爱带到原生家庭里,感受和生命源头的连接,然后带着祝福,转身朝向属于你自己的生生不息的未来。
在这个画面里,会有怎样的不同呢?或许他们更放松了,或许他们露出微笑,友善地看着你,给你支持,给你祝福。
虽然有苦痛,但同时一定会有祝福,充满爱的连接。请你将这个画面深深地吸入进来,领受这份美好的祝福,灌溉在身体中心,心怀感恩,然后转身,朝向属于你的未来,毫不犹豫地大步向前。
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疗愈任何人,你来到这个世界,是要活出完整的自己;你来到这个世界,没法疗愈任何人,你来到这个世界,只能疗愈自己;你来到这个世界,也不是为了替代任何人受苦,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活出最美的灵性,将灵魂最美的部分带到世界上,绽放独特的天赋和价值。
每天去练习,打开身心的管道,带着气的流动,回归中正状态,让生命的河流流过你,而你在河流里学会游泳,慢慢地疗愈自己,温柔地对待自己,爱自己。
如苏菲诗人鲁米所说:
“清晨的微风有秘密要告诉你
不要回去睡了
你必须开口要求你真心想要的
不要回去睡了
一整晚
人们来回地穿梭
穿过分水岭
那是两个世界的交汇口
那扇门又大又圆
门已经大大敞开
不要回去睡了
不要回去睡了······”
祝愿你和我都有觉醒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