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营山县玉帝新村新貌 7月13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同心振乡”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营山县东升镇玉帝新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观国情、长见识、知民意、助振兴。 走近田间地头 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同心振乡队与大学生返乡基层干部合影) 实践小分队来到玉帝新村村委,分别采访了乡村振兴工作人员及返乡基层就业大学生。据悉,该村作为营山县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核心区域,借助区位、资源等优势,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完善、技能培训、资金补贴等,助力农旅产业转型,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顺利将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互促互进。 实践小分队采访到返乡就业大学生李鑫,他说,营山作为革命老区,建设特别缺人才。在基层,只要想干事,舞台很广阔,做好直接面向群众的工作会很有成就感。这激发同学们日后建设家乡的情怀,为乡村建设注满新鲜血液和青春力量提供更多可能性。随后,成员们对产业基地负责人、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玉帝新村产业发展及乡村建设情况,进一步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落在实处所带来的美好变化。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同心振乡队与抗美援朝老兵—杨仲华一起合照) “穿越时空”对话 致敬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老兵—杨仲华)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是93岁高龄抗美援朝老战士杨仲华先生在访谈中兴起而唱的歌。杨爷爷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时不到20岁,历经6年才回到祖国。当问及当年义无反顾参军原因时,他毫不犹豫回答四个字“保家卫国”。 杨爷爷说当时跨过鸭绿江时,“天都是红的”,可见当时战争的惨烈与血腥。和平来之不易,我辈定将珍惜。在采访快结束时,爷爷嘱咐我们:“把群众放在首位、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幸福是我们奋斗出来的。”听了这样一些话,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将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发展并弘扬,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自己的专业上刻苦专研、勤奋学习,在未来进入自己的岗位上,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右边为抗美援朝老兵—杨仲华,左边为他的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