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
“飞机坝”停车场至今未安装护栏
玩水群众仍不少有情侣在水中嬉戏拍照
今年7月中旬,红星新闻记者3次前往位于泸州长江边的“飞机坝”停车场探访。当时,洪水已经退去,该停车场与长江水面之间落差近两米高的第二层平台已显露出来。每天早晚,都有市民在漫长的江岸平台和台阶上玩水,游泳者也不少。
7月13日凌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就已有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江边踩水,一些市民甚至还在议论6月28日发生的儿童落水事件。有情侣踩在水中嬉戏拍照,还有大妈带着五六条小狗在长江里洗澡。
在玩水群众中,据红星新闻记者连续两天的现场观察,只发现一位市民带了救生设备(游泳者除外),“飞机坝”停车场仍未看到有防护栏杆。
▲7月12日,“飞机坝”长江边。
▲7月13日清晨,“飞机坝”长江边。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所谓“飞机坝”,就是长江边一段狭长的江滩,从泸州东门城楼沿长江而上至国窖大桥。整个“飞机坝”分为上、中、下3层,最上一层面积超30000平方米,可以停车近千辆;第二、三层次第往长江河床延伸,枯水期显示部分地方还有沿江的第四层。
▲枯水期的“飞机坝”。资料图
就整个庞大的构筑体而言,最上一层的“飞机坝”才具有停车功能。而落差从一米至两米不等的二、三、四层其实是护坡性质,具有防护和防汛的双重功能。各层之间有阶梯相互连通,部分地带甚至还有枯水期能伸至低水位江水区域的平台式构筑体。
这样的设计让“飞机坝”江滩呈渐次下降形态,无论是长江涨水淹没“飞机坝”停车场,还是季节交替水位涨退,人们都有亲近长江水面的通行道路。有当地市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只要想耍水,一年四季都可以从“飞机坝”找到通往长江水面的道路。
但是,泸州市区并非所有江滩都是如此设计的。
比如,从馆驿嘴到东门城楼的江滩,就依地势加装有石头护栏。汛期把阶梯道路一封闭,就可以把市民和江水隔开。另外在汛期,当地社区及相关部门还在下江通道口拉起警戒线。
▲东门城楼到馆驿嘴区域有石头护栏。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长江东门水域成了每年红嘴鸥越冬觅食的天然“食堂”,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来此喂红嘴鸥。但因有护栏,人们所站位置距水面高达三四米,很少听闻发生溺水事故。
▲东门城楼区域有石栏杆。
泸州馆驿嘴是沱江和长江交汇处,即使是水势相对平缓的沱江泸州城区段,江滩公园、休闲区域也建有石头栏杆。虽然也有阶梯通往更低的江水中,但汛期一条警戒线,就能阻止大多数人涉水冒险。
社区回应:
在“飞机坝”增设3个救生点
放置救生设备强化巡江力度和防溺水宣传
“飞机坝”所涉长江岸线之长,横跨了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街道、南城街道和大山坪街道。从馆驿嘴到宝来桥,属于北城街道;从国窖大桥到长江生态园,归大山坪街道国窖社区管;宝来桥到国窖大桥岸线最长,属于南城街道滨江社区地界。
南城街道滨江社区党委书记袁国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2019年到2022年6月28日,“飞机坝”滨江社区段共发生了两起溺水事故,其中之一就是今年6月28日5岁儿童落水事故;另一起则发生在两年前,两次事故造成一死一失踪。
跟许多长江沿线城市一样,泸州因水而兴,当地市民自古就有亲水传统。过去,江和城之间,往往有保留原始地貌的河滩把两者隔开,城是城,江是江,界限明显,人并不容易接触到水。随着城市发展,沿江城市很多修建了滨江公园、亲水步道、平台等设施,城市和江水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人们的安全意识似乎也越来越淡化。
泸州海事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长江泸州主城区段,港区海事处接到人员救助报警34起,出警34起。其中23起会同公安、消防、市民成功救助23起26人,其余11起未发现落水人员;2022年,接人员落水救助报警19起,成功救助12起12人,其余7起未发现人员落水或失去生命体征。
根据职能分工,泸州海事局承担长江主河段泸州全境水上搜救工作,而沱江等支流并不包括在内。红星新闻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21年至2022年7月,长江泸州段至少有18起落水事件导致人员失踪或死亡,失踪案例包括前述5岁儿童,也包括“飞机坝”滨江社区辖区发生的两起溺水失踪、死亡案例。
袁国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6·28溺水事件”发生后,滨江社区加强了安全防范,在“飞机坝”增设了3个救生点,放置了救生衣、救生圈、长竹竿(相当于救生绳);强化了巡江力度和宣传力度,在相关区域设置了“防溺水安全小喇叭”,反复播放防溺水知识。滨江社区通过联合公安、海事、教育、游泳协会和志愿者组织等,多渠道开展长江溺水防范宣传工作。
▲志愿者巡江。
泸州海事局关于长江干线水上搜救工作,遵循“防救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通过常态化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汛期防溺水宣传等方式宣传水上安全知识,意在提升江边戏水、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安全意识。
但公安、海事、社区乃至志愿者做出的种种努力,并不能完全杜绝市民下河,以及由此带来的溺水风险。
红星新闻记者在泸州走访了数十位市民,他们绝大多数认为,管理机构或主管部门应该在“飞机坝”停车场沿江一侧增设安全护栏。“你装了护栏,你就尽到了责任;要是有人还要冒险下水,那是个人的原因;那么长的‘飞机坝’没护栏,感觉管理者有责任。”
停车场管理方:
每年汛期会视水位关闭停车场
早年规划无安全护栏公司无增设权限
据泸州“飞机坝”停车场运营方介绍,2021年1月底,泸州市城投静态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泸州市江阳区醉美城市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移交协议,将江阳区范围内城市道路停车泊位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停车场(含滨江路凝光门停车场,俗称“飞机坝”停车场)移交给泸州市城投静态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
2021年2月,该公司开始对“飞机坝”停车场进行运营收费,收费标准为白天7:00-19:00免费,19:00至次日7:00每小时收费1元。该停车场2021年全年实际运行7个月(6月底至10月底因汛期关闭),经营收入约110万元,人工费、设施设备维护及拆装费、清淤保洁费、电费、税费等运营成本约160万元。
泸州市城投静态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根据该公司与泸州市江阳区醉美城市公园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停车场(位)移交协议》,该公司作为管理方仅承担“飞机坝”停车场的停车秩序维护、设施设备维护、清扫保洁工作。
每年汛期,管理方都会根据长江水位情况,对“飞机坝”停车场进行关闭。今年6月20日,长江水位上涨至停车场警戒线,公司立即对停车场进行关闭,放下停车场道闸、设置路障,防止车辆进入;在出入口张贴了停车场关闭的通知,并通过泸州广播电台104.6频道、泸州日报、泸州发布公众号等渠道,发布了停车场关闭的通告。
同时,管理方在停车场出入口均设置了护栏、涉水危险禁止翻越的警告牌,并在停车场沿河一侧的阻车杆上捆绑了浮漂作为警示。“待汛期结束后,根据长江水位情况,再开放停车场。”红星新闻记者在泸州走访期间,看到了管理方提及的以上安全防范举措。
泸州市城投静态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认为,因公司已在6月20日关闭“飞机坝”停车场,故溺水事故未发生在公司管理的停车场范围内。
对于市民提出在“飞机坝”增设安全护栏的建议,该公司的上级单位——泸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该停车场根据当时的城市规划而建,规划上就没有安全护栏,因此该公司并无增设安全护栏的权限。
红星新闻记者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