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昌进,江苏溧水县人,1965年出生,1983年10月入伍,1985年7月在边境作战中英勇战斗,全身负伤22处,左眼失明,198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战场归来,韦昌进先后担任连队指导员、军校教员、人武部政委等职,现任山东省军区枣庄军分区政治委员,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8年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
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发生在我国南疆的那场边境自卫还击战的硝烟早已散去。当年还不到20岁的韦昌进,如今已经年过半百。如果仅仅看外表,你很难想到,这位戴着眼镜、儒雅随和的人,就是那位曾视死如归、血战到底,在战场上高喊着“向我开炮!”的英雄战士。从一名懵懂少年到战斗英雄,再到如今国防动员系统的军分区政委,回顾韦昌进几十年不平凡的人生,我们会发现,他走出的是一条学英雄、当英雄和致敬英雄之路。
夏日的夜晚,坐在乡下的打谷场上,看一场露天电影,曾经是韦昌进儿时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培育他“英雄情结”的启蒙课堂。像《英雄儿女》《洪湖赤卫队》等这些红色电影,让我从小就认识到,中国革命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甚至牺牲生命换来的。当时,我跟小伙伴们也经常会扮演电影中各种英雄人物的形象。在荧幕上一个个英雄故事的激励下,韦昌进从小就有了参军的梦想。1983年冬天,18岁的韦昌进如愿穿上绿军装,踏入了向往多年的火热军营。从个人角度来说,当兵的最初想法,就是到部队锻炼一下,让自己尽快成长;从国家层面来说,就是保家卫国。同时,也想到部队后,政治上能够进步,比如入党,即使退伍以后,也能够带领家乡人民更好地建设家乡。到了军营,韦昌进才知道,他所在的原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199师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小时候他在《开国大典》纪录片中看到的,第一支走过天安门的受阅方阵,就是由他们师的官兵抽组而成的。这支部队有着红军的“老底子”,是从井冈山一路打出来的,在朝鲜战场上,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曾经被外国军队称之为“王牌”部队。能在这样的英雄部队服役,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在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里,身体单薄但追求上进的韦昌进,苦练军事技能,训练成绩项项达标,精气神儿更是从来不输给其他人。当年,部队兴起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热潮后,领导们见他能吃苦、干活踏实,于是把他安排到炊事班当起了炊事员,学习做香喷喷的面包 。
走下战场后,韦昌进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追求,每一步都留下扎实的奋斗足迹。担任连队指导员,他带出3个提干对象,4名战士考取军校;担任军校教员,他结合战场案例深入讲解基层政治工作课,带出很多优秀骨干;担任人武部政委,他大力整改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经验做法被上级转发;担任军分区副政委时,他督导包片的基层武装部基础设施率先达标。 在平凡中,坚守信仰、坚守道德、坚守价值,才能最终赢得尊重,才能使人生真正获得不朽的光彩,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快乐。祖国从来没有忘记那些浴血奋战、为祖国做出奉献牺牲的英雄。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不断加大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的宣传教育和立法工作,相继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家烈士纪念日。
从韦昌进的人生我深深的懂得,我们只要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人民群众的愿望时刻牢记在心头,做最好的自己,关键时刻能够豁得出去,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第一追求,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