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在中医学里被称为“湿疮”,是由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位,易于湿烂流水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相当于湿疹。以下几个方子是武义县在民间收集的单方和验方,至今仍有临床价值。下面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
【方一】供方者 俞绶慧
组成:凤仙花(俗称指甲花)根,75%乙醇。
功效:利湿,消肿,解毒。主治:阴囊湿疹等。
用法:取鲜凤仙花根适量,切碎,用75%乙醇浸泡7天后外搽,能及时止痒。每天用数次,3~5天即愈。
按语:局部用肥皂水烫洗及搔抓、饮酒、失眠、情绪紧张可使皮疹加重。故本病不宜用肥皂水烫洗及搔抓,并戒酒,忌腥、辣食物,宜清淡饮食。
【方二】供方者 鲍丽霞
组成:
(1)内服方:马齿苋10g、银花、苦参、地肤子、车前草、白鲜皮、奇良(土茯苓)各6g、山药、生地各5g、陈皮、丹皮、生甘草各3g。
(2)外洗方:马齿苋100g,黄柏、苦参、地肤子、地榆各30g,紫草、明矾各20g、五倍子15g。
功效:清热凉血,健脾利湿,疏风止痒。
主治:湿毒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毒互博,浸淫肌肤而发之婴儿湿疹。
用法:中药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服。中药外洗方水煎液,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蘸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对炎症、渗出明显者则用煎液局部冷敷,每次15~20分钟。
按语:婴儿湿疹属中医“胎敛疮”“浸淫疮”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禀赋不足,兼之胎中遗热遗毒,后天调养失常,湿毒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毒互博,浸淫肌肤而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地榆等具有抑制变态反应,拮抗组织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菌消炎,促进炎症吸收作用,用于治疗湿疹有较好疗效。诸药合用,内外结合,标本兼治,而达湿祛、热解、毒清、痒止之效。
【方三】供方者 陈建平
组成:葎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疏风止痒。主治:湿毒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毒互博,浸淫肌肤而发之湿疹。
用法:取鲜葎草(连藤带叶)适量,洗净切碎,水煎后用相适应的容器装,先熏,待温度适宜后浸泡或洗患处15分钟。药液冷则重新加温。每天1~2次。
按语:葎草,武义俗称拉拉藤。轻者2~3天即愈。若创面大、顽固性经久不愈,甚至有多年不愈者,则治愈时间自然延长,并可内服外洗同时进行。即煎好后先倒出药液150~200ml用于内服,然后如上外用。
【方四】供方者 李金仙
组成:苦槠粉。
功效:清热凉血,吸湿收敛。
主治:湿疹。
用法:苦槠粉适量,用纱布包裹,扑抹患处。
【方五】供方者 俞绶慧
组成:鲜腐婢叶50~100g。
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湿毒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毒互博,浸淫肌肤而发之湿疹。
用法:将鲜腐婢叶放入容器中(忌铜、铁质容器),加水500~1000ml,煮沸后煎煮10分钟,倒出药液,待温度适宜时,用清洁小毛巾蘸药液反复洗患处,亦可以浸湿的热毛巾捂患处,反复数次。治疗后不清洗,亦可用干净纱布覆盖创面固定,以免内裤磨破创面及湿疹渗出液污染内裤(此指湿疹位于阴囊者)。
按语:腐婢,武义俗称“树叶豆腐”。因系外洗,药量酌加无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