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174|评论: 1

札记:扎什伦布的小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是条碎石铺成的小径。两侧都是藏式白色边玛墙建筑,挑出墙面的巴苏(窗子)挂着雪白而略显厚重的垂帐式顶帘;小径的尽头与另一条横向小径成“丁”字形,两棵左旋柳虬曲横斜地摇曳着;越过左旋柳掩映下那道横向而立的边玛墙,可以看到墙外的高山草旬,隐约的雪峰和蓝天、白云。阳光之下,正面那道高高的边玛墙及左面建筑的顶部罩着一层柔和的光影,左旋柳的枝头则是暗暗的金黄色,所以小径及两边的墙与墙上的巴苏便被映衬得有些斑驳而幽暗,透出一种平和的静谧。

1.jpg
                                                                                  《扎什伦布的小径》


       这是四川美院羊烈先生三十年前油画作品《扎什伦布的小径》所描绘的画面场景,哪怕呈现的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扎什伦布寺一条僻静的小径,但是,那灰蓝的冷色基调及构图也是让人感受到了寺庙的庄严肃穆和神秘;在建筑物上部与左旋柳高头的枝叶上,阳光的温暖祥和与远处的雪峰、蓝天、白云又给人一种信仰的甚至飞升的冲动。这种(选择)以一隅小径的巧妙构图及“跳跃”的色彩来表达一种思想、一段情感(或情绪)、一份寄托的手法,与那些(寺庙)建筑宏大、色彩浓烈的作品带给人的审美心理感受是大为不同的。
       《扎什伦布的小径》是传统油画语境下的形式表达,写实、灵动而含蓄。但在造型(构图)与色彩的运用上却又融入了现代油画语言。羊烈先生在这种传统与时代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由写实而具象,追求别样的形式美感与超现实。他1995年荣获全国美展铜奖的《放生羊之旅》以及后来的《格萨尔号的梦幻之旅》《惆》等作品,都与《扎什伦布的小径》的探索密不可分。也许这些作品在表现形式或“语言”表达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其在审美取向及精神情感方面,却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已经更为纯熟、沉稳和明快。就个人而言,独具传统审美意趣的《扎什伦布的小径》和《放生羊之旅》更让我喜欢。

2.jpg
                                                                                                《放生羊之旅》


       这里就又涉及到了艺术、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说:“世界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大略有三个方面的所指,一是艺术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有了人及人类社会和人的审美意识及存在,便产生了创造艺术的艺术家,而后才有了“艺术”。动物界是没有艺术的。二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的身份背景,是其创作的基础也是艺术(作品)“存在”的前提。比如在欣赏《放生羊之旅》时,如果不了解相应的藏民族文化(风情)以及作者的文化(情感)认知,那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一作品的(产生)。三是艺术家总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创设出新的语境,以新的“语言”及“语法”对传统进行解构与重构,尤其是现当代艺术家的个性化创作,更是把艺术审美从另一个维度提升到了观念、思维乃至哲学的范畴。当然,这也内在地对欣赏者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欣赏者的解读同时又成为了“艺术”的一部分,甚至直接参予到了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就像那些当代行为艺术。

3.jpg
                                                                                    《格萨尔号的梦幻之旅》NO:5


       而在真正的艺术创作面前,“艺术”往往是需要“忘却”的,甚至包括艺术家自己正在进行的“创作”(行为),于厚积薄发的偶然中,让(艺术家)自己的思想情感尽情地流泻,自然地表达,以成就出一件件真正的艺术精品。如果艺术家始终考虑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作品以及技法一类的东西,那么很难想象会有毕加索《格尔尼卡》或颜真卿《祭侄文稿》那样的经典杰作。同样,我想羊烈先生在创作时,一定也没有想到《放生羊之旅》会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我在《扎什伦布的小径》“散步”。

4.jpg
                                                                                             《格萨尔号的梦幻之旅》NO:1


       不过,在当下的现实面前,人们更多关注的已不是某件和某部作品本身,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作品)似乎日渐变得无关紧要了,大多只是对艺术家的地位、声名更感兴趣,正如梵高生前的不受待见,黄宾虹作品被美术馆拒收,或者地位不再而作品(价格)便一落千丈之类。所以,周至禹先生《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如今只有艺术家,而没有艺术”的贡布里希式感叹,应该别有所指,或许那正是对贡布里希所言的一种反讽呢。
       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文章未经同意请勿复制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鼎尚者)


0人点赞



日记本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8-27 09:0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