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平台上流传着有关核酸检测采样拭子不安全的传言,称采样拭子“含有易折断的废旧塑料”“使用棉签材料不卫生”“头部有毒”“采样会对口腔咽喉造成永久损伤”。核酸检测采样拭子究竟安不安全?权威专家有解答。
材质安全 生产标准安全 操作安全
事实上,采样拭子不是棉签,它的材质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跟日常生活中的牙刷比较类似。
核酸采样就像使用牙刷刷牙,但采样是刷口腔里的咽后壁取细胞,然后把采样拭子放到采样管中去。因采样拭子材质是聚酯或者尼龙纤维,细胞样本就很容易脱离到保存液里,后续便于实验室进行相关的检测。
采样拭子属于医疗器械,生产环境和要求非常严格,质量监管也有相关标准,最基本的标准就是无毒无害。采样拭子在生产过程中也不会产生有害的物质。
核酸采样过程中会有一些刺激,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样。比如有的人咽部比较敏感,采样后觉得不舒服、有异物感,就会产生痒感或者呕吐的感觉,有的人容忍度就会大一些。个体差异较大。
还有一种情况,口咽拭子采样时通常需要张开嘴,部分人软腭就会将舌根合在一起,采样人想保证采样质量,就需往里探,要找咽后壁、扁桃体,探取的时候就产生刺激,有的人刺激反应就非常强烈,会出现呕、咳,一旦采样完成就很容易缓解。所以采样对个体没有伤害。
温馨提示:在参加核酸检测时请积极支持配合采样人员,按照其现场要求,规范做好采样的配合动作,确保采样效果。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口咽拭子采集方法,在采集咽拭子的过程中,被采集者需要头部微仰,嘴要略微张大,露出两侧的咽扁桃体,采样者需要在两侧的咽扁桃体和咽后壁进行采样。人体的口咽属于柔软的组织,在采集过程中既要保持有力度进行一些擦拭、刮拭,同时还要避免对咽后壁产生损伤。要尽量避免采样拭子触及脸颊以及嘴唇。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健康中国
|